一代宗师——帕蒙昆贴牟尼祖师 คุณธรรมหลวงปู่

Read | Download 家世背景北榄寺祖师法名帕蒙昆贴牟尼,法号湛塔萨罗。俗家小名梭。生于佛历2427年 (公元1884年)10月10日,正值猴年11月 6日的月圆日。出生地于素攀府颂丕农县的颂丕农村,家在河旁,对岸是颂丕农寺。父亲名为玖艮,母亲名为眯娇诺素姹。 家境富裕,父母在丕农县和周边的城镇经营生意,祖师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 弟三人。 1. 大姐 :扎仁乐恩 2. 帕蒙昆贴牟尼(俗名 :梭 弥给诺) 3. 三弟 :弥给诺斜 4. 四弟 :弥给诺普(周岁逝世) 5. 五弟 :弥给诺龙录   天性坚韧 祖师曾透露自小异乎常人,初生之际没啼哭,全然异于一般呱呱落地的婴儿,因而有人认为这是个哑巴婴儿。到了学语年龄时,也如一般呀呀学语的婴孩说起话来。由此可见,幼婴刚生下不啼哭,不代表他是哑巴,而是未来人间导师的特征,坚忍不拔的精神。出生即是苦,这苦让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也让刚出生的婴儿被折腾得忘却前世所有的记忆。 婴儿转世投生于母亲腹中,滋长于子宫的空间非常狭小,位处胃下方及小肠上方,故而受尽挤压,也紧夹在腹腔和脊柱之间,陷入一片黝暗无光中。尚且难以伸展翻动身体,只能蜷曲沉睡母胎中,历经十月煎熬。祖师即便如此受苦,依然坚忍下来。这是累生累世以来,早已积累了无量功德波罗蜜之缘故。   自我教导 祖师还是幼儿时期,母亲总会在出门卖米之前,让祖师安卧睡篮中,并将米饭揉成饭团备以充饥。那时候祖师已非常乖巧,懂得自我教导:“现在饥饿了,别嚷哦,别干扰母亲做生意,先吃个饭团作晚饭好了。”当年幼小还没断奶的祖师,已能如此教导自己,这正充分体现出一代宗师的风范,年纪虽小却具备教导他人的品德。   梵行清净 祖师在孩童时期已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孩,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喜欢来抱一抱,亲一亲小脸颊,因而不时倍受惊吓。祖师从小抗拒女性的触摸,对异性的接近具备极高警觉心,由此可见宿世以来,保有持守梵行清净的本性。   意志坚强 祖师也是个意志坚强的小孩,定下决心要做的事,必定坚持到底;若未达至成功,必也锲而不舍。小时候,家中务农卖米,祖师总是帮助父母去放牛。倘若牛只走失或误入别家牛群,就会坚持寻找,哪怕日落天黑了,找不着不回家,必得找着牛只带回家为止。   信仰三宝 祖师通常会帮助父亲划船去进行稻米交易。有一天,路经某地一间神庙,众人说此庙神非常灵验,过路客都会以物品祭拜。祖师当时心里在想:“这不是三宝,为何要拜祭,我不拜。” 过后有一天,船只又经过此庙时,突感肚子一阵剧痛,依然强行忍痛,不甘受挫,心里想:“东西是我的,为何要拿去祭拜?即使拜了也不会有功德。让它痛吧!待会儿自然会好起来的。”当时心里默想道:“有朝一日,如能证入三宝,必会再回来的。”当时尚未知道如何证得三宝,但潜意识中早已蕴含着对三宝的信仰。   慈悲之心 祖师的大姐回忆说,祖师小小年纪时,每次下地耕田,总会关心观察天上的太阳,看看是否快到休息的时间。因此往往被大姐指责,认为借机偷懒,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遵循着古人谚语所说,十一点的太阳能杀死水牛。祖师怜惜牛只,不让它在烈日当空下过度劳作。可见幼龄的祖师即使对待动物,也早已体现出慈悲心。 耕地之后,祖师会牵着水牛到河边去,让它痛快地洗个澡,再放去吃草。这才感到非常舒适开心,在牵牛回家的路上会哼唱起涅槃之歌: 扶持小辈 有一天,祖师还在经营稻米交易期间,一名小女孩划着船前来兜售糕点。船身靠近时,小女孩哭求祖师帮忙买些糕点。祖师心慈悲,想扶持照顾一下这小辈,最后决定买下全部糕点。之后,小女孩有卖不完的糕点就来卖给祖师。这表露了年轻的祖师心地慈善,为人也慷慨。至于那位小女孩名为图·胡妲奴宫,长大后毕业于医学院,后来出家进入丛林潜心修行。最后到北榄寺来作八戒女,尽其一生在北榄寺管理厨房的法务。 启蒙教育 梭(祖师的俗名)年纪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做事,直到九岁那年被母亲送到颂丕农寺,追随出家叔父读书识字。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先学基础的字母。不久之后,叔父行脚到颂丕农县另一所胡坡寺院。梭也随同而去并继续学习了七、八个月。之后,叔父又再行脚到曼谷对岸吞武里县的善友寺院,而后还了俗。此次梭没一起去,而是留在佛统府挽铃县的邦巴寺院,跟随该寺住持萨法师继续学习,当时的年龄已达十一岁。 凭借梭从小天资聪颖及勤奋的精神,很快掌握了泰文与高棉文(柬埔寨语),不仅阅读能力强,文笔用字也流利顺畅。但两年之后又返回家中,重新帮母亲经营稻米生意。 精进维护正命 当年回家约一年之后(十四岁),由于父亲英年早逝,梭身为长子,从此负起维持全家生计的生意。当时家中拥有两艘平底货船与数名雇工,以运输与买卖稻米为生,每个月总有两三趟往返颂丕农县与曼谷,将米粮卖送到曼谷或那空猜世县(位属佛统府)的碾米厂。 梭勤奋经营生意,在商场上诚信可靠,因而生意好,信誉也好。与有交易的米商议定价格后,皆因信任而给予赊账,待卖完米之后,再回来付清账目。 天资聪明 有一次,梭和雇工们到曼谷去卖米,船只停泊在邦国侬(音译)运河岸边时,被姐夫的雇工偷走总值一千铢的钱财(当年五十分钱可买得一百梳香蕉)。小偷经已逃逸无踪,只得报警并与四位警察乘汽艇前往小偷家查办此案。…

最后得胜 ในที่สุดคุณก็ชนะ

Read | Download 推荐序   佛教源出于佛陀禅思的证悟,禅定,一直被认为乃佛教的源头活水。而禅定作为一种调制自心的技术,实际上又是超越佛教、超越宗教的,可以推广于社会,令广大众生受益。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诱惑越来越多,被欲望和压力扭曲了心灵、迷失了自我,紧张、迷茫、活得很累的现代人,需要禅定来宁静自心,关注被荒废的精神家园,进而如实知见自心,作自己的主人。   在20世纪中叶以来回归宗教的时代思潮中,适应社会需求,佛教的禅定被人们重识,源出佛陀的南亚上座部佛教禅定,出现复兴的趋势。泰国法身寺所传授的“法身法门”禅法,易入易行,效果颇佳,吸引了许多东西方人士。当今汉传佛教界,赴泰国学习法身法门的僧俗也不少。   这本《最后得胜》,是泰国法身寺住持法胜法师的法语,由法身寺编辑部编,法应比丘、黄侃如居士由泰语译汉,以饷汉语读者,乃一件好事,既可以供汉传佛教界了解法身法门,为汉语佛法的园苑增添了内容,又可以作喜好法身法门者实修的参考。法身法门,观注身体中央之一点而修定,是一种适宜于任何人修习的禅门,与密教喜金刚法之在心轮处观想明点相近,由此门系心一缘,可以让人宁静沉着,为心灵充电,乃至深入正定,获得禅悦,打下以般若智慧修习毗婆舍那的基础。是故乐为之序。 陈 兵 2008年3月 于四川大学竹林村         推荐者简介 陈兵   1945年生于甘肃武山。1974年开始研习佛法,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系。现任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四川省文史馆馆员。研究范围涵盖汉传、藏传、南传三系佛教及道教,著作包括《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生与死》、《佛陀的智慧》、《新编佛教辞典》、《佛教心理学》等等。       原序   大多数人害怕遇到障碍,少数人却是障碍害怕遇到他们。而为了完成我们决心要达成的大小目标,无论是高远的生命目标或是近在咫尺的小目标,都会使得我们人生充满了竞赛,几乎终身注定要与他人或自己竞争。在这一条生命的道路上,终点的胜利线始终在等着我们跨越,然而这一条路却坑坑洞洞,有大小阻碍挡在中间,损耗我们的体力与心力,使我们不能轻易到达胜利线。若要铲除这些阻碍必须具备体力与心力,但这些早就存在我们体内了。 一般人都知道,要吃各种食物来补养身体,使身体健康,才有体力去进行各项工作,但大部份的人却都还不知道补养心力的正确方法。因此,虽然有一些人相当孔武有力,却无法披荆斩棘,除去生命中的重重阻碍,而在半路上中途而废,这就是缺乏心力的缘故。   《最后得胜》这一本书,将「法日」在各种场合所说的鼓舞人心、纯洁清净的珍贵法语加以编辑与分类,好让社会大众明了补养心力的方法,让心力始终维持在强健及稳定的状态。除此之外,本书还增列了两位泰国顶尖企业家的真实故事作为范例,他们从修行静坐中得到大量的心力,令他们能够安然度过各项危机。   假使您感觉心力憔悴、灰心丧志或是失去希望,那是因为生命的浪潮袭击过来了。只要您拿起这一本书,以宁静之心读一读里面的话语,并且拿来加以实践,那么后来心中的疲惫与无力感就会消失殆尽,有的只是坚强无比的心力,能够准备好要勇敢地披荆斩棘、跨越各项障碍。尽管有时候看起来好像快要落败,但最后……您还是得胜了。   泰国法身寺编辑群 佛历2550年10月10日 (公元2007年)       译序   这本书是从泰语本直接翻译成中译本的,其进行方式是由释法应负责解说,黄侃如负责书写。希望藉由不同语言专长互助合作的方式,尽可能符合「信、雅、达」的要求,并且达到相互学习的效果。   诚如〈原序〉所言,现代人一直生活在竞赛之中,总是不断地与时间赛跑,并且好像身边充满了竞争对手。事实上,真正的敌人不在外面,而在我们的心中。归根究底,大家全部都是「生、老、病、死」的共难者,没有人能够逃脱这一切,落入烦恼之流乃是世间人的常态,不是某些人的专有现象,也不是某地区的特殊产品。如果能够深刻了解到上述这一些,生命便会少一些怨天尤人,多一些积极奋战。   一旦对生命共通之苦有了正确的认识之后,遇到问题便不会灰心丧志,能够以平常心看待,并且增强承受痛苦的能力。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乃在于「心力」,锻炼之法便是修行静坐。唯有将心静定下来,卓越的智慧才能因应而生。也唯有清净透明的心,才能够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最佳出路。因此,我们应当要持续不间断地修行,并且将修行方法运用到生活与工作之中。唯有如此,生命才有真正的依靠,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快乐。   佛法的美妙在于,它是跨越时空的真理 无论是两千五百年前的佛陀时代或是充满高科技产品的当代,无论是位于中南半岛的泰国或是其它任何国家均可适用。而更奇妙的是,佛法是可以经由自己身体力行去实证的。   期待这一本书能够为世界增添更多的祥和之气,令每一位读者充满心力,战胜真正的敌人,得到真正的快乐。相信只要努力去实践,大家最后都能得胜。衷心祝福大家!   释法应、黄侃如 佛历2551年3月15日…

吉祥人生 pages to happiness

Read | Download 吉祥人生何为吉祥? 智者说过,“吉祥”即是上进之路,幸福,繁荣,昌盛。 一九八四年出版的《王家学术院辞典》给“吉祥”下的定义是“导向昌荣之因”。 因此,“吉祥人生”可以解释为“导向幸福与昌荣的人生之因”。同时,这也是佛陀开示过、并指定为必须实践的三十八道吉祥之因。 吉祥:昌荣之因 昌荣可以分为三等级: ﹝一﹞ 今生今世的昌荣:如,小时候入学,学习成绩优良。长大后事业有成,拥有无限财富,得享美誉,工作上进,步步高升。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二﹞ 来生来世的昌荣:意即有生之年勤建功德,逝世后往生天界。 ﹝三﹞ 证正果、入涅槃:此乃人生最高等的昌荣与福报。 把吉祥人生的法则奉为应循的生活指南,必能造就这三等级的昌荣。因为实践吉祥人生之法则的人,正是远离所有导致堕落之因的人,以身、口、意造下初级、中级以及高级的善业,正见与智慧因此而生,带领着我们跨越生命中的障碍,超越生命中的种种罪恶与恶业,缔造了我们今生并来世的昌荣与进步,甚至入证正果。 《吉祥经》:开示的手册 在佛教里,每当僧侣──尤其是众所尊崇的有道名僧──要为信众开示或进行教导之前,大都引用《吉祥经》为开示的经典 ,因为内容易懂,但也不至过于浅易。 帕蒙坤谛牟尼祖师﹝烁‧詹塔师罗﹞,也就是帕西乍仑的北榄寺大师,开示时也是引用《吉祥经》为开导民众的重要手册。 钻‧武塔日僧皇,还编了一部吉祥经以开导僧人与信众。 帕西玛合塔寺的玛合羽乐翁,在开示佛法方面甚为有名,同样也采用这部经书。 除此之外,还有帕吴巴里库努巴玛詹大师,也是一样引用这部经书开示佛法以及撰写佛教书籍。 在帕孟莱玛哈剌皇帝那个朝代,有位名叫帕施历孟克拉詹的僧侣,曾用巴利文编写了《吉祥经》,以供开示信众之用,后来被列为巴利组研习三藏经之必修课本直至今日。 可见《吉祥经》适用于各方面的学习,理由是: ﹝一﹞ 不难理解:因为泰国人一般都有佛学方面的基础,只是不知道所学过的是在哪一篇,而当按照《吉祥经》所安排的内容有步骤地学习,更觉得易于理解。 ﹝二﹞ 易于实践:因为《吉祥经》内归纳出来的法则是从易到难,研习者可以跟着实践,就像上楼梯一样,一步步地往上走,直至最高处。 研习《吉祥经》的必要原因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我们生而为人,除了追求最高的学问,练就维生的本领之外还不够,因为这并不能确定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原因是,世上的知识,只可用来挣钱果腹而已,所养的是“身体”,但“心灵”却空空如也,没得到什么滋养。 该因我们有“身”与“心”之分。身体需要食物饱腹,免受饥饿,并供成长之需,同样的,“心”也一样。心灵需要佛法的甘露滋润。有了佛法的皈依,心才能升华,远离贪、嗔、痴,获致幸福的人生,能够快乐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所以,我们应该研习佛法,尤其是《吉祥经》,除了以上的理由之外,还有易于理解、易于实践之便。 “吉祥”的根源 二十六个世纪以前,居住在南瞻部洲的人们,正热心于探讨关于心灵及生命的问题;人从何处来?死后往何处去?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何才能获致工作上的成功?人们在公园里、城门边、广场上广泛而兴致勃勃地探讨着。参与讨论研索的人日渐增多,于是构成了不同的思想潮流,人人都在鼓吹着自己的思想。谁的思想获得广大群众的赞同与支持,便自立为师,拥有众多门徒。 正当一个个的讨论题目被激烈地辩论着的时候,有人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何谓人生的吉祥?” 问题本身看来并没有什么疑难之处,但是每当有人出面高谈阔论,必定有人出言反驳。 一位名叫提塔芒克里加的辩论者在会议中发言了:“眼睛能看得见的就是吉祥。试想,我们清晨醒来,看见飞过天空的鸟群,东升的旭日,青翠的草木,可爱的孩童……我们眼睛所看得见的就是吉祥。” 提塔芒克里加言毕,一位名叫素芒克里加的立刻反驳: “各位不要听信他的言辞。提塔芒克里加刚才的话与事实不相符合。如果触目所见的都是吉祥,那么当我们看见粪尿、病人……这一切难道也是吉祥?怎么可能呢?”素芒克里加接着解释道:“各位请听我说,耳朵才是!耳朵听见的都是吉祥。清晨醒来,听到了婉转的鸟鸣、悦耳的歌声、母亲与孩子嬉戏的欢声笑语、谈话时动人的声音、微风吹过树梢时的美妙之音……耳之所闻皆是吉祥!” 言犹未尽,一位名叫慕芒克里加的立即加以批驳:“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耳朵所听见的都是吉祥,那当我们听见人们在吵架、谩骂、恐吓、叱喝、说谎……的时候,难道也能算是吉祥?”慕芒克里加继续道:“一定要心所能感觉得到的感觉才是吉祥。清晨醒来,闻到花香馥郁,触摸到净洁的衣服,穿起华丽的衣饰,吃起味美的佳肴……只有心能感觉得到的感觉才算吉祥!” 在旁的一位辩论者听毕即刻高声批驳:“这也是不可能的!如果是心所能感觉得到的感觉才是吉祥,那么当我们闻到臭味,手触脏物,心想坏事……的时候,难道当时的感觉也是吉祥?” 关于“吉祥”的辩论,很广泛地在整个国家进行着。无论是在家中、会场、社团、旅游者之间……关于“吉祥”的问题,常被人们提起,并引为辩论的话题。 不仅是世间的人类,就连天人听闻了人类的辩论之后 ,也将“吉祥”当作话题,在天人之间各不相让地辩论起来。从护人神、地居天人、空居天人,到六层天界的天人,甚至梵天界,都在热烈地谈论着“吉祥”这题目。“吉祥热”沸腾到了极点,在人间、天上、梵天界喧哗着,但始终无人能真正地下定判语:何谓吉祥?什么可以导向吉祥的人生? 当中有一群梵天神,即净居天的梵天神,因有生之年的修行已证阿那含,所以知道何为吉祥,但是无法解释,只能向各界天人广宣;十二年后 ,佛陀将诞生于人间,到时再拜请佛陀开示关于“吉祥”一事。 佛陀成就正等正觉后,有一天晚上,帝释天王带领着众天人到舍卫城附近的祇园精舍拜见佛陀,并令当中一位天人拜请佛陀开示,何为“吉祥”。 于是佛陀开示了。世尊指出了三十八道有关吉祥的法则,针对个人的实践与修行,而不系于任何身外之物。 虽然佛陀开示的吉祥法则蕴含着圆满的道理,没人能够辩驳,但并不意味着那些自立为师的、不同派别的思想家就此放弃了自己的思想逻辑,转而崇信佛陀的金言教诲。由于自尊的驱使与固执的成见,虽然他们也意识到自己思想的错误,但仍然无悔地、顽固地坚持己见,他们的门生也依然热烈地推广着自己门派的思想。人的个性里多少都存在着畏怯的心理,任何事都要为自己多留点余地或出路,所以他们错误的思想一直都有人愿意尊奉至今,以致关于“吉祥”的思想分为两派,纠缠不清。 ﹝一﹞ 思想家的“吉祥”,称为“物质性的吉祥”,认为拥有此物彼物就是吉祥,而每个时代他们认为该拥有的东西都跟着时代的思想潮流在变。某个时代认为吉祥的东西,到了另一个时代可能被视为不祥之物。 ﹝二﹞ 佛陀的“吉祥”,称为“实践性的吉祥”,以自我修行为要点,是永远不变的真谛,任何实践的人都会见效。 思想家的吉祥,每当有人提出新的结论,必定有人将之驳倒,然后又会有人提出新的想法,如此一再地重演,永无休止。…

幸福之旅 Journey to Joy

Read | Download 序言人生是一项旅程,迈向自己想要获得的幸福与成就,包括我们在家庭、学业、事业、物质与精神上的相关目标。不管我们是否察觉,每个人的每一天,都在每一处进行人生之旅。当我们提到「旅程」这两个字,经常下意识地认为是指外在的旅程,让我们无法发掘到人生里真正的幸福快乐。 外在的旅程是指我们从一处到另一处的活动,无论那是往哪一个方向或乘哪一辆车,为了到达目的地,我们努力跨越危险、无形中浪费金钱,有些时候,还会失去财富、器官或性命。外在的旅程单调乏味、有短暂的愉快,经验有限。过后,我们会感到无聊,忘记曾拥有那份外在的快乐。 另一种鲜为人知的旅程,以静坐进行的内在之旅。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旅程,不必冒险,是愉快、恢复精神之旅。当我们正确地静坐时,身心会放松,对世界感到满意。这些都能以和平坐姿,称为静坐的姿势,闭上眼睛,将心静止,开始。然后,我们体会到一种真正和平的感觉,快乐无限,连绵不绝。 没有任何东西能超越在静坐中所产生的幸福感。它无需使用任何身、口、意上的力量。这种快乐不存在于外在的世界。它是更深奥与永恒的。我们更了解以修行达到自己的目标。除了从静坐中所获得的快乐外,静坐也可以协助改善与提升人生和全世界的素质。 此书给予个人有关于人生旅程的指南,还讲述了其理论与方法,如何经由静坐达到个人目的或证得「法身」,那是每个人真正的内在依靠,才是每个人真正的人生之旅,带来幸福快乐与各方面的成就。这本书也提供来自全球静坐修行者个别的故事。他们都开始了个人的内在之旅,愿意分享个人经验,希望您也能成为幸福快乐的一份子,成就这项不朽之旅。 踏上个人的旅程 远行很久了, 经由陆路、空路、海路, 到遥远无边的星际, 您没有真的上路, 人生不从身体开始, 以时间距离衡量旅途长短 也许误会了。 从您懂得闭上双眼, 放松身心, 看到内在的太阳那天. 人生的真正旅程才开始, 才是快乐的终极目标。 找到无限与永恒 法胜法师 二零零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第一部分:旅程的起点 第一章:静坐的共相   教徒都能做到,包括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印度教徒或其他宗教信徒。静坐没有违反法律、道德,也不违反古代传统。它没抵触任何宗教信仰。只需要闭上双眼,什么都不用做。」 法胜法师 超越所有差异 静坐是国际性的,全世界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的人都能研习,不管是什么国籍、宗教或种族。只需要人的肉身。空气分布世上,每个人都能呼吸。不管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能找到空气。静坐就如空气,非有不可。 如果不封闭自己的心,认真考虑,会了解到自己信仰的宗教是可以与静坐并存的。完全不需思考,信仰任何宗教的教徒都能静坐,不管你是个佛教徒、基督教徒、回教徒、印度教徒或其他的宗教徒。静坐没有违反法律、道德,不违背古代的传统。只需要闭上双眼,什么都不必做了。换句话说,静坐为修行的生命带来幸福快乐与满足感,我们该尽己所能的保存。   寻求真谛 在巴利文中,「natthi santiparam sukham」意思是「心静止是至高的快乐」以静坐让心静止的快乐,无法以文字形容。证得内在的快乐,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果我们能给自己这个机会的话。真谛存在吗?真正的快乐存在吗?我们自己可以发掘这些答案,与世人分享。 若要寻找真谛,首先就得以静坐净化心灵。当我们肯做,很快能找到内在快乐。犹如学习外国语言,一定要忘记自己的母语,才能学新的。学习有关生命的知识也是一样。你一定要暂时忘记所有,才会发掘许多静坐的益处。 这项知识很普遍,谁都有权学习。我们一定要寻找内在的答案。我们是学生,也是老师。那真谛的知识库就在我们体内,只要闭上双眼,扩展我们的心,就能得到。如果你要找答案,你就会找到。 所以,如果世人能暂时忘记在宗教、私人、信仰、传统或文化的差异,放开他们的心,就能学习静坐,接触真正的内在快乐。有许多宗教信徒,放开胸怀学习静坐。他们对世界的观念,从痛苦变成无法形容的快乐。越来越多成人与小孩,放开胸怀,遵循正确的理论,开始体会到这种转变。 表异心同 从我们长大后开始,认识到国籍、宗教、种族、肤色、地位,外表等差异,产生分割与磨擦。当我们闭上双眼,差异点就消失了。因此我们该闭上双眼寻找那共相性的内在快乐。当我们看到共相性的真谛,所有的差异与不同点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世上的磨擦也消失了。我们所想、所说与所做将会和谐。换句话说,来自行善法,我们会想到善业,善意与友谊也会随之而来。人们从施予寻找到快乐,不仅是接受而已。那将是无止尽的。我们都会感受到手足之情般的归属感。 情感的共相 人们也许有外在的差异,但深处的自我是一样的。那共同点超越了差异点。国籍或宗教都不重要。当他们将心静止后,都会有同样的感觉:静坐带来无尽的、细水长流的快乐,那都是他们从未经验的。 如果世人都拥有共同的目标与梦想,要看到真正的世界和平。一个没有边界、没有士兵、没有警察,人们彼此只有爱与祝愿,要达到真正的和平是不难的。真正的世界和平源自于内在的和平,当我们的心能静止祥和,每个人都做得到,真正的世界和平就能在此刻出现。 分享同一个梦想,就要一起学习,体验静坐。然而,人与人之间无法有效沟通。我们在沟通上,还有许多障碍,例如:风俗、传统、文化、语言和地域。如果能跨越这些障碍,让全世界的人们知道如何让心静止,我们会享有真正的世界和平。这不只是梦想,而需要决心来实现。     第二章:新世纪的老秘密  原始本性,不分国籍、宗教或种族,人人都有法身,称为 『纯净的本性』或其他我们选择的名相。但佛教学者都称之为『法身』。简单地说哪里有人,哪里就有法身。」 法胜法师 中道的快乐 每位世人都想享有幸福快乐,厌恶痛苦,希望寻找到真正的满足感。但是有数以亿计的人们,尚未知晓什么是快乐的真正本质。那是什么?该如何获得?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降生,佛给他的生命,一个试验心灵科学的机会,直到他发掘了以静坐的方式来行中道。当他行中道时,发现了内在的和平、智慧与真正的快乐。他所教导的静坐是共相的,各国人士与任何宗教信徒都能研习,虽然他们之间的信仰可能都不同。…

七顆小太陽的成長足跡 กล้าตะวัน

Read | Download 編者序   呂嘉民 我們來自台灣 第二屆的海外文化交流實習案在侃如師姐用心的籌備下,於今(2013)年三月底展開了台灣校園活動說明會,此次的隨行人員都是來自法身寺的師父與居士,對於這屆實習的徵選非常看重,首站就來到了我就讀的學校「南華大學」。在得知有此活動到決定來泰國法身寺可說是想了又想且考慮再三,不敢輕易的決定。而之後我為何會來到法身寺,只因為當初看到了徵選項目中有「國畫書法組」,這本來就是我個人的興趣,也因此促成我來到法身寺的最初因緣。 面試的團隊陸續拜訪了佛光大學、華梵大學及法鼓山佛教研修學院等幾所院校,預計將會徵選出華語教學人員及巴利語編譯團隊。最後能夠來到法身寺的成員共有七位,可以說個個都很優秀,對於佛教信仰的虔誠及文化的發揚更是投入,我們相約佛曆二五五六年七月泰國法身寺見。     佛教國度裡的新體會 來到泰國法身寺的主要目地是「佛教文化的體驗」,實質的工作項目有兩大項:第一項是編譯巴利語的教科書,第二項是教導華語,還包括書法國畫。來到陌生的國度裡,成員們彼此都不認識,也不會當地的語言,只好現學現賣了。雖然我們身處異地,必須從新開始熟悉及認識這裡的大小事物和文化習慣,但唯一不變的是佛陀的教法。     記錄生命的成長 本書的內容分為十類,一、法會與供養,主要在呈述法會的由來及殊勝之處;另外,此次我們來到泰國法身寺,特別受到南傳佛教文化氛圍,在僧伽的托缽活動中深受感動;二、曼谷佛寺巡禮,泰國的佛寺建築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還可以在佛寺中看見不同文化的身影;三、文化的差異與融合,在泰國我們親自體驗到不同文化的禮俗是如何相互依存及不同宗教間所存在的莿手問題;四、關於出家,在法身寺看到的是僧伽教育的養成,更可以從短期出家的活動中看見佛法種子的延續;五、禪修,體驗到入法身法門的不可思議及理論;六、鑄造佛像,親身參與,善因善緣,法喜充满;七、華語教學二、三事,是這次主要的任務之一,從學員的互動中教學相長;八、寺院大小事,來到法身寺有太多的趣事及體驗,都將在這裡告訴您;九、放生,瞭解了放生的意義,也讓自己的生命更加自由;十、智慧的開示,透過法師們生動的開示及譬喻,如醍醐灌頂般時時受用。     團隊合作 很多事情不是一個人所能成就的,非常感謝這次來到法身寺實習的同伴們,因為有你們的用心才會有這麼多的心得感想與紀錄;因為有你們的參與才能完成這本書的編輯;更因為法身寺給了我們這樣難得的機會可以來到這裡與大家分享生命的喜悅。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個人的發現也有限;當一個人不在是一個人時的候,力量變大了生命也更開闊了。     期許 很感謝侃如師姐給了我們這個機會可以來到泰國法身寺,在這兩個多月的實習期間,每每可看見侃如師姐不停的在忙錄中穿梭,為的是想讓更多法身寺的常住眾們可以學習到華人語言和文化,更希望可以把巴利語的教材編譯成華語教科書,我很清楚地知道要接手海外實習這個活動必須割捨很多手邊正在進行的工作。藉此機會再一次謝謝侃如師姐的努力付出,我們也會以最好的表現回饋給法身寺所有照顧我們的單位及常住眾們,在此謹代表第二屆的實習生們獻上這本名為「七朵向日葵的生命歷程」一書,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也會將所學習到的「法」帶回台灣推廣及宣揚,希望未來在世界各地的華語人士都可以接觸到佛法。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近佛法、了解佛法,做到續佛慧命、復興佛教。 關於出家續佛慧命「佛法薪傳者」     呂嘉民 殊勝的日子已到來,七月十四日下午在大法身塔第29號閘口處,迎接前來參加國際短期出家(IDOP)的佛法薪傳者。此次我們參與了協助報到的工作,我所擔任的工作項目是填寫報到者的個人資料 ,這也是報到的最後一個手續,表格都先以中文書寫後再由法身寺的師兄姐們音譯成泰文。來報到的人士陸陸續續的出現了,以華人的面孔居多,也有少數幾位的歐美人士,其中還有幾位調皮的小朋友也來參加短期出家,使得報到現場頓時多了活潑的氣氛和天真的歡笑聲。從報到處到體檢、拍照等,一關接著一關,為了因應各國人士也特別分有中文、英文、泰文等語言的接待處,做現場的翻譯。參加國際短期出家的人員大多都已前來會場報到,因為是國際性的活動,所以有很多人都是跨國來到法身寺,對於他們能夠來參加國際短期出家,成為佛法的薪傳者續佛慧命,我也在此隨喜讚嘆!sadhu! 七月二十八日即將舉行佛法薪傳者的落髮儀式典禮。這天我們一行人在下午16:00來到大雄寶殿外的樹林下集合,等待工作人員將草蓆佈置完成,典禮要開始了,因受到當日天氣的影響,整個草蓆的鋪設時間有點延宕,還好現在的天氣不熱又是多雲,草蓆在工作人員及大家的同心協力下很快的就鋪好了,而且在鋪設的過程中還可以練就一下抛草蓆的功力,我們當然也沒缺席,而且做得不亦樂乎!會場很快就佈置完畢。典禮就要開始了,我們也在司儀的播報聲中,來到了30號的位置處,這是黃武達大哥將要落髮的地方,因為大哥也是這次實習生成員之一,我們也一起隨喜大哥的功德,讓自己也可以種下出家的因緣,雖然我還沒有這個機會參與這樣的短期出家活動,但卻可以感受到這份殊榮,我的內心真的很感動,能夠分享所有佛法薪傳者的喜悅與清淨,這種感受真的溢於言表。 佛法薪傳者在憾動人心的音樂聲中一個接著一個的走在草蓆上,手持金色蓮花盤,上面還擺了一片荷葉,整齊的步伐肅穆莊嚴。薪傳者依自己的號碼就定位後入座,即將接受親友們剪髮的儀式,司儀再次以英文、泰文及中文廣播典禮儀式開始,此時大家都往薪傳者的身邊靠攏,我也不例外,我拿起了放在荷葉下方的剪刀,開心的剪下大哥頭上的第一撮頭髮,在音樂背景聲中圍繞在四周的不只是家屬及親友,更多的是法喜充滿、隨喜功德sadhu!一旁只見我們這群人與大哥的互動有說有笑,高興的渾然忘我,此時忽見大哥身邊的薪傳者已是淚流滿面,說真的若在這個時刻換做是自己,我一定也免不了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吧!在儀式進行中我們也不忘猛拍照及錄影,此時才想到說這次的典禮還有一位男成員被安排去執行中文播報員的任務無法和我們一同入鏡,就在急忙下由我先去頂替一下他的位置,好讓他也有機會參與剪髮的感動及喜悅,我在侃如師姐的陪同下來到了司儀播報的地方,想說不一會的,擔任中文播報員的他就會回來司儀的位置,我也不擔心什麼,看看時間也該把他叫回來而已,法師卻在此時下達指示,現在就要播報文稿內容,真的讓我措手不及,當下我還在研究簡體字的文字稿怎麼念時,英文的播報員已開口念詞了,泰文的播報員也念完了,這下我也跑不掉了,只好硬著頭皮接著念下去,我眼睛的餘光只見侃如師姐笑到不行,害我真的差點也笑出來,還好我有把持住,不然我一定會笑場演出的,哈哈哈! 憾動人心的音樂再次響起,法師們一個接著一個步行在草蓆上,成列的隊伍慢慢的走了過來,眼前的僧人身著橘黃色袈裟,個個莊嚴攝受我心,待法師們就定位,落髮的儀式將進入最殊勝的一刻。法師們一字排開的站在薪傳者的身旁,動作整齊的拿起剃頭刀,開始將頭上的三千煩惱絲一一剃下。所謂:「金刀剃下娘生髮,除卻塵勞不凈身,圓頂方袍僧相現,法王座下大丈夫。」「金刀剃下娘生髮,法王座下又添孫,無始所種菩提子,盡此一生報佛恩。」「金刀剃下娘生髮,除卻塵勞不淨身,袈裟披體僧相現,法王座下又添孫。」「僧寶」實為世間難得值遇之法脈,有道:「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所以每一位佛法薪傳者,都具有無法比擬的神聖性與崇高性。在沒有烈日的天空下;在高雅莊嚴的大雄寶殿旁;在四眾弟子同心的護持佛、法、僧三寶;在佛陀教法的遍灑甘露汝沐春風裡,心如出淤泥的蓮花,頓時遠離世俗煩惱,獲得內心的清涼寂靜。 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是佛法薪傳者受缽及袈裟的吉祥日,早晨六點我們所有的人都在大雄寶殿一旁的接待處集合,且現場已有很多師兄師姐及家屬在等候了,我們在報到處領取要供養大哥的袈裟及缽具,此供養品是台灣某飯店負責人所供養的,喜悅之餘的同時我也和袈裟及缽具拍了幾張照片做紀念。往前來到樹陰下,看見旗隊已就定位排列整齊,各國的國旗隨風飄揚,掌旗手們都是由身著全套白色服裝的居士擔綱,當看見有台灣國旗時,我們哇了一聲,眼睛為之一亮,在此時此地也多了一分親切感。佛法薪傳者將繞行大雄寶殿三匝,其前有旗隊引導,後有供養袈裟缽具的親友家屬尾隨。袈裟及缽具的數量是依薪傳者的人數而定的,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可以親手捧著袈裟及缽具繞行大雄寶殿,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華語翻譯中心的(黃玲),把自己供養袈裟的機會給了我,讓我可以親手捧著袈裟繞行大殿。佛法薪傳者人手一支白蓮花其相莊嚴,身著白衣服飾,就像朵朵清淨的白蓮花一般,清涼直透我心。隊伍繞行完畢後,我們所有人在黃武達大哥的編號位置等候,薪傳者此時由大殿中步出,來到我們的面前,供養袈裟前有一重要的儀式,那就是薪傳者此時須向家人及親友們行懺悔,薪傳者口中念著懺悔偈,且向代表家人的我們行禮拜別,這也讓我感受到了報答父母恩不只是現在,出了家之後還須化小愛為大愛,利益一切眾生,所謂:「世間的男人曾為我父;女人曾為我母。」唯有勤加修行,才是報答恩情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午齋前另一重要的儀式就是供養缽具,出家眾身上所擁有的就是「三衣一缽」,「缽」是出家人的食器,出家人托缽乞食,堪受人天供養,故代表「福田」。缽又名應量器,有三事相應:色相應-缽要灰黑色,令不起愛染心;體相應-缽體質粗,使人不起貪欲;量相應-應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 此時再次見到薪傳者時已是身著袈裟的出家眾了,我們一行人早已準備好鮮花及具有台灣特色的紅包要來供養,就在等待的同時,突然有很多的師姐將供養金遞給我們一起來供養,我們也隨喜其功德。供養的時間雖短暫,卻可以種下很多善緣植福田,能夠放下萬緣出家,也是須要很多的福德資糧才能成就、具足。 在泰國出家的活動很常見,佛陀的教法可以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茁壯,和人民也有相當大的關係,若人人皆有恭敬佛陀的心念,由一位、兩位到很多很多的人都是如此,就會產生一股善的力量,也就是「善的共業」,因為這一念善心、善行的因果關係,讓我們能夠出生在有佛法的人世間。佛法在人間,佛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證悟在人間,告訴我們的是,人間雖然是苦樂摻拌的世界,卻也是修行的好地方。佛陀已將自己所證悟的種種法留給了我們,唯有當勤精進、慎勿放逸,才是回報佛恩、續佛慧命最好的禮物了。       擔任出家報到義工   陳怡靜 為黃武達大哥送行 今天2013年7月14日,是今年度參加法身寺短期出家活動的學員要報到的日子,也是我們這一行人當中的其中一位夥伴-黃武達大哥出家報到的日子,早上為大哥送行,去「齋」素食餐廳吃了一頓好料。     學員來自世界各地 中午十二點多,我們一群人就進去法身寺幫忙報到活動。我跟另外兩位教中文的夥伴,一起負責協助學員試穿鞋子與衣服。到報告現場之後,華語翻譯中心的靜雅及黃玲帶領我們,告訴我們要做的事情,本來剛開始沒什麼事情,只是一直等著。大約到了一點多的時候,學員漸漸湧入,我們也開始忙了起來。剛開始我很生疏,連學員已經過來要試穿鞋子,我都沒看到,還呆呆的站著,但是熟能生巧,看著大家如何協助,過一段時間之後,我也能協助學員了。學員們來自不同國家,我看到的就有泰國、中國、台灣、馬來西亞、美國等等,很多人大老遠從國外趕來參加這個活動,因此法身寺為了報到流暢,有分中文組、英文組,還有泰文組等等組別,不過很多學員泰文、英文都會講,因此我們工作人員的人力就滿充足的。 今天來參加的學員,有幾位是來自上海、美國等等的小朋友來出家當沙彌,我覺得他們真是太有善根了,這麼小就有辦法接觸佛教,並且可以受戒出家,而且他們居住的地方,佛法並不是太興隆,至少我覺得跟台灣比起來,比較沒那麼興盛。所有學員中,從中國來參加出家活動的人不在少數,有位來自上海的小朋友很可愛,他來試穿鞋子時,很疑惑的看著我叫姐姐,並且問我叫什麼名字,還問我為什麼要剪這麼短的頭髮,小朋友問話都很直心,不拐彎抹角,這點很可愛。 在那群小朋友當中,有位美國的華裔小朋友讓我很印象深刻,因為我個人認為他長得非常莊嚴,感覺很乖巧懂事。今天看到來自這麼多國家的參與者,長相有高、矮、胖、瘦、黃、白等,每個人長得都很不一樣!記得有次華語翻譯中心的法敬法師開示說,每個人的業力不一樣,因此長相不一樣,把功德修滿而成佛之後,才會長得一樣,因為所有佛陀都長得一樣,都是三十二相。     體認到英語的實用性…

梦中梦(二)ที่นี่มีคำตอบ2

Read | Download 梵行的生活  1. 期望爱子出家 我有三个儿子,希望他们都能学佛,且能出家为僧。我得如何照顾和栽培他们呢? 不大老师 你期望三个儿子学佛,且能出家为僧。你就要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当他们的善知识,要照顾与护持他们走在佛法的正道上,让他们结交善友,亲近修行高深且能给予指导的法师。 2006年2月9日   2. 如何许愿 我许愿来世能从小出家,却担心着可能因缺乏人生的经验,导致最后还俗,去接受世间的教育。如果我的来世,能自幼出家,并能终生出家,而绝不生起还俗的念头,那我该怎么做呢? 是什么因素可以促成从小出家的善报?如何圆满生生世世出家为僧的愿呢? 不大老师 能从小终生出家,贯彻始终,不在半路还俗接受世间的教育后,再回头来出家,这就得依靠自己所有的功德,累积到足够圆满的程度,并能明智地教导自己分辨事情的轻重与对错。 若要拥有足够圆满的功德,当下就要勤修功德,同时,常常好好的、明确地许愿,让所许的愿力能护持自己,从小就能终生出家。 2005年7月6日   3. 终生出家 出家后还俗又回头终生出家,和终生出家不还俗,这两种出家方式,在今世和来生的功德有怎样的差异呢? 不大老师 抉择后,始终如一地走上终生出家的道路,总比还俗去完成世间的学业后再回来出家的好。因为不会浪费修波罗蜜的时间,而且会让终生出家的善缘更为圆满。还俗后想再回来出家会比较困难。因为世间的诱惑太多,怕你会禁不起诱惑,失去了原先修好的出家善报,转换身份,成为护法居士,甚至与团体失散,流失了自己的善根善缘。 既然今世回来见面了,就要终生认真地修波罗蜜,然后许愿一起回到兜率天特殊功德圈 ─ 菩萨区,别再迷失了。 2005年7月6日   4. 学巴利语与禅修 只考取巴利语第九级证书,巴利语毕业才学习禅修,或仅有学习禅修而已,以功德果报来说,这三种学习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命很短暂,该选择哪一种学习才是最好的? 不大老师 仅是学习巴利语并取得最高的九级文凭,还是不够圆满的。想要圆满,必须学习佛法、精进修行、禅修证道、开示说法以及研究法身法门,这才是最好的。 获得第九级的巴利语文凭后,又继续学习禅修,这是非常好的。如果身体还健康,应该获得完整的学识。不论是佛法、修行、证道、说法,以及法身法门等都该好好学习,尽善尽美。仅是修行,对年纪大的人来说才是比较适合的。 2006年2月16日   5. 献供爱子予佛教 我和亲戚曾数次要求出家的爱子还俗,这么做会有什么恶业呢?这恶业,该如何消除呢?我向北揽寺祖师许了愿,以爱子出家献供,续佛慧命,我会获得怎样的功德呢? 不大老师 你和亲戚曾数次要求出家的儿子还俗,这会有一点恶业。若在劝解时,以父母的爱心和关怀作劝导,没有恶口责骂出家人或团体,就不会有什么恶业。如果曾经口出恶言与谩骂,就要向僧团道歉,才没有相关的恶业。 你向祖师许愿,要以儿子出家作供养,续佛慧命,乃是大功德,属于中度波罗蜜,那是因为儿子是父母的亲骨肉。此功德将保护父母不会堕落恶道,并且与佛教种深善缘,来世会生在佛化的家庭里,家人都是团体的信徒。此外,还会得到优秀的子女。 2005年7月14日   6.母亲不随喜 在我出家典礼上,母亲心有不甘的来参加了。她还是不同意我再出家。她说除非她往生了,我才能再出家。当时她会得到多少功德或有什么恶果吗? 不大老师 你母亲勉强参加你的出家典礼,还禁止你再次出家,除非是她往生了,你才能再出家。这样一来,她所得到的功德是不圆满的。最多是有一世免除堕落地狱之苦而已。然而如果她愿意的话,此功德将护持她多世,不堕落恶道。她这样的行为会让她与佛教越行越远。 消业的方法就是你要做更好的孩子,慢慢给她介绍佛法,要勤修每种功德,并好好许愿,有一天她会了解的。 2006年7月19日   7. 孩子还俗吧…

梦中梦(一) ที่นี่มีคำตอบ1

Read | Download 序言 PREFACE不大老师说:我们的学校称作「梦中梦」幼稚园,却与其它学校有所不同。这是一所专门的幼稚园,独树一帜,不分男女老少都同班上课。创办这所学校是为了教导佛法知识、阐明佛陀的教育,让学子们能够明白今生与来生之间的关系。 因此,「梦中梦」幼稚园不设特别的教条,也不限定任何的学习条件等。「梦中梦」幼稚园运用音乐、动画与影视媒体作教材,好让学子们开开心心的上课,让弟子更容易复习、了解佛法的缘起与功效。 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困难时,可学以致用,用所学的佛法解决问题。不大老师特别看重因果律的教学,其教学法自成一家,让我们从丰富的佛法中认识生命的正确答案。如今适逢「梦中梦」六周年纪念,编辑组得到不大老师的许可,出版本书,藉以利益更多读者。 本书汇集了许多个案,由「梦中梦」学生与不大老师双向互动问答,是一本有生命的书。 特别要说的是,不大老师希望世人都能清楚地了解因果业报的法则与规律,更希望大家美好的心愿与梦想都能成真。 最后,编辑组藉本书序特别感谢诸位助印的功德主,祝您天天快乐、生命光明。 编辑组 2008年5月19日 梦中梦幼稚园 Dream In Dream Kindergarten我们是「梦中梦」幼稚园的学生 课程是涅槃、三界、地狱永灭 是真正的生活课程 生命中的第一所母校是「梦中梦」幼稚园 「梦中梦」幼稚园于二零零二年五月九日创校,至今已经六年了。法胜法师(不大老师)就是校长,天天在「梦中梦」节目中开示。观众见到的是不大老师亲切祥和的教导,却没看到他的劳累与疲倦。 因为法师有此宏愿,祈望每个学生皆可增长智慧,有真正的幸福、快乐与平安。那么,世界和平在不久的将来也就于我们当中实现了。 许多不同国家的观众在看过「梦中梦」幼稚园播出后,都表示欢喜,可以接受,在众多频道中唯有 DMC〈法身卫视〉在叙述佛陀的故事。这些观众也从中获得许多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知识。比如,死后到哪里去?认识佛陀不是宇宙的创造者,而是真理的发现者;也研读三藏、学习佛法、了解佛法的缘起与功效,以及娑婆世界的现象等。 法胜师父的心不大老师当初创办「梦中梦」幼稚园,由于念及自己逐渐步入暮年,得好好利用有限的时间,与弟子们分享本身所有的知识,包括三藏与老奶奶的教说,其中法身知识尤为重要。这是帕蒙昆贴牟尼祖师重新发现的法身法门,而老奶奶得其嫡传。 再者,也为着感谢护持本寺的弟子们。他们诚心供养不大老师与小沙弥、比丘们的饭食,为寺院里的出家众补充体力,藉以强健身体,得以专心研究与弘扬佛法。 有的人对佛法的了解不足,不准确。比如:关于因果律的法则与规律,包括身、口、意的业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以及今世之果报皆缘自前世之因也。 有的人对佛教的信心不足、或是了解业报的人可说是越来越少了。因此曾犯错而没受到业报的处罚,或是对某些真实的存在却因看不到就不相信等;有的则不给自己研究因果的机会。其实,因果业报的事人人不得不知,人人都可加以研究与学习,唯有疯子和死人才会失去学习的机会。如果给自己个机会来研究一下,每个人都可自证。 现今有机会担任不大老师,每天快快乐乐地给弟子们教说着。当初师父来寺院出家,并不是为了创设「梦中梦」幼稚园,而是为了要追随老奶奶学习静坐。 不大老师的性格与弟子们平日在「梦中梦」幼校中所看到的形象完全相反。喜欢宁静,独自静坐,这与老奶奶的性格相似。无野心、爱独处、不爱嘈杂热闹。跟随着老奶奶携手共设本寺三十多年来,总在每个星期天亲自会见弟子,一起礼佛打坐,并时时督促他们到泰北静坐修行,好好地利用那风景秀美、有高山与森林的环境。不大老师说:若有可能,可作选择的话,就只想再回到从前,过着那平淡专心修行的日子。如今我的年纪已大才开始来学习教导佛法,可能比不上那些专业化,经常讲经说法的师父吧! 在我当学生时代,那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虽然阅读了很多三藏经典,大部份时间都花在静坐修行,所以我不敢兴办高中或大学,仅仅能创设比较容易教导的「梦中梦」幼稚园,况且要创办一般的学校也是不容易的。 幼稚园里的学生都是孩童,可用音乐、图画及聊天的形式来教学,内容生动多样化。老师的形象可以活泼点儿,对学生的态度可严厉又可宽柔的,但又可时时给与鼓励。有着这样随意不拘形式的教学优点,才决定开办这「梦中梦」幼稚园。 或许是福报吧!自开课以来,还没有听到学者批评,让我更有信心,更要继续加强自己的教法。 虽然偶尔遇上一些障碍,但凭着坚强的信心,弟子们支持与鼓励的笑容,让我更有勇气调整教学方式。在还没有卫星传播媒介的时期,大家都得通过电话来收听「梦中梦」节目,现在已经发展到能透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收看节目。至于教材,已由静止的图像发展到综艺文化、美感十足、动画生动有趣,此外也在「梦中梦」的故事里涵盖着佛学和伦理。 Case Study 的故事皆属真实的案例,是由弟子们以书信提供的故事与问题,我的答案响应他们多年来困扰在心头上的事。因为幼校的学生只有一班,所以教学法好像老师在跟学生聊天一样。我还是感谢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大家了解他们的生活,以佛法与老师与同学分享。 学生们除了来「梦中梦」上课之外,有的听了佛法后,静坐进步了;有的甚至证得内在之法;有的则发心一起来布施修功德,他们都暂时放下自己原本的信仰,而来研究一下国际的知识。 Case Study 播出后,发人深省,帮助很多人,让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提升生命与生活素质,有的改进迅速,有的慢慢地潜移默化,这些效应皆让不大老师十分喜悦。 更可喜的是那些抽烟喝酒的瘾君子,现在已经戒烟戒酒了!再有的是那些爱赌博、顺手牵羊,现在也改过了;而懒于打坐的则变得积极精进了。有些缺乏温暖的家庭,也变得和睦温馨了。不听话爱顶嘴的小孩们,现在也开始变乖了。有的从不知道怎么修功德,也开始学习修功德累积福报了。这种种的回响可真教不大老师开心喜悦的,而最重要的是不大老师有足够的精力,好好地教导「梦中梦」幼稚园的学生们勇往向善。 家庭  1 爸若死了,我们会更安乐吧 我父亲的一生算是一无所成,不论从事哪种买卖,终以失败收场。对家庭来说,无责任感,也无经济贡献。若有的话,也只供养给小老婆罢了。他还把四姨太和两个孩子带过来由我母亲抚养。妈妈照顾他们八年,最后还得付出一笔钱,才让他们搬出去。 妈妈生养了六个儿女,我们都没让她失望,个个都读到大学毕业,也有份好职业。由于父亲的所作所为,让我们伤心痛苦,无法爱他。怨心常令我升起恶念:爸若死了,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更好吧!后来爸爸因心脏病往生了。我升起的这恶念,会让我有哪种罪与业的恶果报吗? 不大老师 你曾有咀咒父亲死去的念头,这是意念上的业力。罪孽在于「想」之「意念」,此果报令你在来世时,也一样会有人想让你快点死去。 我们可以用佛法的修行来解决这样的业障,并且持续不断地修功德回向对方,藉以减轻业障的恶报。当你佛法修行得以证入内在的法身后,所有的业障也就可以消除与了结。 2003年5月19日 2 妈妈,对不起 我是个生性急躁,易发怒撒性子的人。曾经偷过妈妈的钱,失控怒吼妈妈,让她伤心至极而哭泣。在母亲节之时,我曾忏悔,恳求她的原谅。如此做法,我是否能减轻自己的罪孽呢? 不大老师…

生命的礼物 The gift for life ของขวัญ

Read | Download 前言 PREFACE本书是将法身寺住持法胜 师父的谈话收集而成的语录集。 这些谈话能为静坐禅修者带来超 越时间概念的指导。因此,您可 以时常聆听这些话语,或者当您 感到心情低落或懒于静坐的时 候,聆听这些话语,能使您心情 开朗、振作。本书的文字虽然浅 显易懂,但除非您亲身实践,否 则将很难使您的生命获得真正的 提升。 生命的目标 愿望 最重要的, 无论在哪里, 别放弃修行, 别失去目标与愿望。 我们决心亲近寺院, 原因是为了证入法身, 以及研究法身之法门。 所以,无论是修行和任务, 两者都要兼备, 不盼望能做得很精密完美, 但也不要比以前的程度粗糙就够了。 若时刻一直维持细腻的(修行经验), 便能获得更好的经验, 也算是我们得到之负面的好结果。 佛历2540年12月7日   真正的财宝 我们真正的财宝, 仅有两种,即是: 「心」和「心的位置」。 见、记、思、知, 这四种总合称为「心」。 另外,「心的位置」即是 身体中心第七点。 佛历2543年2月6日   像修波罗蜜者的想法 在师父刚开始学习佛法时, 决不会让每一秒钟, 白白地溜过。 只想每天修波罗蜜, 累积功德, 获得修法进步的经验。 师父如此想, 想了之后觉得快乐, 法喜、心舒适。 你们也应该如此想, 如此想会感觉到快乐, 心力坚强,舒适。…

10 Birth story of the Buddha

Read | Download JATAKA TALESThe Jataka Tales are narratives about the previous lives of the Buddha before he was born for the last time as the Enlightened One. There are more than five hundred stories of the Buddha’s previous lifetimes, of which the final ten are regard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ese are called Dasajati…

当不知道要看哪一本书 เมื่อไม่รู้จะอ่านอะไร

Read | Download 序言:     「当不知道要看哪一本书」 内容收集了不大老师所教导的修行方法 师父以爱与关怀来教导弟子 只希望弟子能够证入内在三宝 所以他用:简短、容易、但强而有力的话语,来传递证入佛法的要领 于是,作者团征求了不大老师的许可 收集、编辑了这些宝贵的话语 为了成就一份:可以增加心灵力量的礼物 以呈献给……具有功德的尊者 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法胜师父的生日以及保护世界日 92年4月22日 ( 佛历2546年4月22日 ) 学术局,发展工作人员学会         我的宗旨     是要每位弟子证入法身 所以要与我合作 随时努力舒舒服服地忆念、观想 在身体的中心点 虽然不是禅修的时间…..我们也要摄心 使心念凝聚在身体的中心点 直到熟悉、专注在那个部位(身体中心点) 当我们在禅修的时候 心念就可以很迅速地集中 不用花太多时间去调整心念 因为我们的心念已经调整好了   1. 沙门生活 最好的生活 我敢肯定…. 出家人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 也是世人最适合的生活 因为,那是没有担忧的生活 如此,才有时间去探究一切我们所未知,却存在于心灵深处的智慧与快乐 就算拥有财产、官衔和赞扬,也比不上这种快乐 90年10月7日 ( 佛历2544年10月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