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法輪經 Dhammacak zht

Read | Download 前言《轉法輪經》講述的是佛陀開悟後第一次宣講佛法 的​​​​歷史性事件。雖然念誦經文的時間不達二十分鐘, 但是經文卻涵蓋了相續幾千年佛陀對人類最圓滿的愛。 佛教建立的基礎就是無條件的愛。在愛一個人的 時候,我們不僅希望這個人快樂,還會盡一切努力給 予、分享、甚至自我犧牲,只為了讓這個人真的幸 福。佛陀就是這樣做的。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與 全人類分享瞭如何離苦得樂的知識。不求任何回報, 只為了使全人類獲得真正的幸福。 追溯到佛陀涅槃成佛前的最後一世,為了累積圓 滿的功德以及成佛的諸多條件,他忍受並包容了各種 來自精神與肉體的苦難。做菩薩以來的無數世中,為 證圓滿、涅槃成佛,佛陀歷經了生老病死,捨棄了財 富、權利、乃至血肉與健康。 中道 佛陀開悟後的第一次開示,就講了他對人類之愛 的法則:愛自己和愛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道”。​ “中道”這個詞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在佛陀時 代,這個詞卻非常標新立異。當時,有兩種學說倍受 推崇:一種學說主張感官享受,另一種學說主張苦 行。這兩種學說都被認為是能獲得無上幸福和精神解 脫的方法。 生為釋迦族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的貴族生活 優裕而舒適,但他始終覺得感官享樂不是正道。於 是,29歲那年,悉達多太子夜出宮門,開始禁慾苦 行。經過6年,形體枯瘦,昏倒路旁,幾乎喪命。最 終,他明白了苦行也不是正道。真正的修行,是離開 苦樂二邊的“中道”。他苦苦尋求的答案,終於在心 靜定的那一刻,由內在湧現出來。 佛陀初轉法輪時,明確開示了徹底解脫、離苦得 樂的唯一方法就是“中道”。“中道”源自內心, 而非兩種學說所提倡的外在方法。佛陀以自己的故事 為例,向曾經和他一起修苦行的五位苦行者宣講了​ “中道”,即如何令他由苦行者悉達多轉變成阿羅漢。 苦行者悉達多的開悟,不是因為閱讀了真理書 籍,不是因為剖析了他人的教法,不是因為從事了學 術研究,也不是因為參與了知識研討。總而言之,他 不是經由思考而證得涅槃,我們也不能。佛陀是於菩 提樹下靜坐,萬念俱空而悟道。也就是說,若我們想 證悟佛陀所證悟的正法,或只是部分的正法,我們需 要靜坐。 這種靜坐方法不同於其他靜坐。佛陀證悟前,曾 和五位苦行者靜坐苦修,最終因發現方法錯誤而終 止。諸多靜坐技巧中最為正確的靜坐方法是:將心引 導至身體的中心點,即體內垂直和水平中軸線的交點 (具體位於身體內部,肚臍以上約兩指寬的地方)。 身體的中心點,是心最終靜定之所。 據尋回佛陀失傳已久之法身法門的北攬寺蒙昆貼牟 尼祖師說,“身體的中心點就是‘中道’之源。”只 有通過靜坐,讓心靜定下來,才能親身體驗“中道” 及其帶來的無限愉悅。用頭腦我們可以學習和思考佛 陀的教義;但是鍛煉和淨化內心,我們就需要靜坐。…

转法轮经 Dhammacak zhs

Read | Download 前言《转法轮经》讲述的是佛陀开悟后第一次宣讲佛法 的​​历史性事件。虽然念诵经文的时间不达二十分钟, 但是经文却涵盖了相续几千年佛陀对人类最圆满的爱。 佛教建立的基础就是无条件的爱。在爱一个人的 时候,我们不仅希望这个人快乐,还会尽一切努力给 予、分享、甚至自我牺牲,只为了让这个人真的幸 福。佛陀就是这样做的。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与 全人类分享了如何离苦得乐的知识。不求任何回报, 只为了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幸福。 生为释迦族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的贵族生活 优裕而舒适,但他始终觉得感官享乐不是正道。于 是,29岁那年,悉达多太子夜出宫门,开始禁欲苦 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昏倒路旁,几乎丧命。最 终,他明白了苦行也不是正道。真正的修行,是离开 苦乐二边的“中道”。他苦苦寻求的答案,终于在心 静定的那一刻,由内在涌现出来。 佛陀初转法轮时,明确开示了彻底解脱、离苦得 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中道”。“中道”源自内心, 而非两种学说所提倡的外在方法。佛陀以自己的故事 为例,向曾经和他一起修苦行的五位苦行者宣讲了​ “中道”,即如何令他由苦行者悉达多转变成阿罗汉。 苦行者悉达多的开悟,不是因为阅读了真理书籍, 不是因为剖析了他人的教法,不是因为从事了学术研 究,也不是因为参与了知识研讨。总而言之,他不是 经由思考而证得涅槃,我们也不能。佛陀是于菩提树 下静坐,万念俱空而悟道。也就是说,若我们想证悟 佛陀所证悟的正法,或只是部分的正法,我们需要静 坐。 这种静坐方法不同于其他静坐。佛陀证悟前,曾 和五位苦行者静坐苦修,最终因发现方法错误而终 止。诸多静坐技巧中最为正确的静坐方法是:将心引 导至身体的中心点,即体内垂直和水平中轴线的交点 (具体位于身体内部,肚脐以上约两指宽的地方)。 身体的中心点,是心最终静定之所。 据寻回佛陀失传已久之法身法门的北揽寺蒙昆贴牟 尼祖师说,“身体的中心点就是‘中道’之源。”只 有通过静坐,让心静定下来,才能亲身体验“中道” 及其带来的无限愉悦。用头脑我们可以学习和思考佛 陀的教义;但是锻炼和净化内心,我们就需要静坐。 “中道”修行,内外兼顾。为了获得更好的静坐效 果,我们需要遵守戒律(在家居士遵守五戒或八戒), 实行布施(诸如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参与慈善工作、 宽恕他人、化解恼怒,给予朋友精神支持,发慈悲 心,待人友善不求回报等等)。 当我们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时,我们的内心会变温 柔。当我们思想纯洁、言语清净,并且保持环境整洁 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容易被清理。总之,我们越 实践佛法,就越接近涅槃。佛陀体现了无条件的爱, 因此,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说话或如何做事时,只要想 想佛陀会怎么做,我们就会得到指引。 佛陀教义的基础 《转法轮经》是佛陀最重要的开示,不仅奠定了…

释迦牟尼佛 三界伟大的觉者 ประวัติพระโคดมพุทธเจ้า

Read | Download 序言人此生为何而来?生命目标是什么?这一个个疑问可 能一直在许多人的心中萦绕。有些人目前正苦苦追寻探索答 案;有些人则尚未找到释疑的出路,却总在或对或错的尝试 中兜圈,最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有些人甚至付出了一 生的代价,也未能寻觅得真正修持人生之道。 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一位伟大的觉者,有缘学习其真实的 历史,将是一道获取宝贵知识的捷径。备受敬仰的世尊,原 先也是一位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历经累世地自我锻炼,并目 睹世间老、病、死三相后,领悟到众生之苦,继以自问如何 方能灭尽诸苦,济度众生。其后,世尊志存高远,信心满满 地追寻离苦之道,最终觉悟真理,成就生命的真谛。 千余年以来,关于世尊生平历史的纪实一一被发掘而 重现于世。传记史实的记载形式多样化,如《三藏》等经典 的贝叶、碑文,以及实地考证四大圣地:世尊之诞生处、觉 悟处、初转法轮处,以及入涅槃处。全皆足以见证佛教之盛 世,以及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觉悟成佛之真实性。 如今可知悉达多太子不仅相貌庄严,具足圆满三十二大 人相,也具足天资运势、尊显地位、侍从与财富,以及富丽 堂皇的三季宫殿。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太子仅用七日便精通了 十八门学问。天赋资质如此卓越之人,竟然肯舍离尊贵优裕 的世俗生活,全力以赴地探寻离苦之道。最后,在历尽诸苦 得道之后,世尊还悲悯教化众生,使其一同离苦得乐。世尊 慈悲宣说之法,裨益了无量的天人。 世尊颖悟绝伦的大智慧源自修习禅定而生,非由听闻或 想象而来。世尊觉悟获达的至上真理,是生命之真谛。此乃 人生正确修持之道,随之而来的智慧,足以让生命中所需面 对的种种问题迎刃而解,实属卓越圆满的学识。世尊的法语 句句皆为真谛,全无错误,种种事件之因果缘由皆能如实给 予正确的解释。受持世尊简明清楚的教诲之后,有如倒置之 物被摆正,隐藏之物被揭示,又如在黑暗中举灯给予迷途者 指引正路。人若身处黑暗而寸步难移,明灯一盏即可让人清 楚观见周遭的一切,得以避免碰撞障碍。至于人生之路,若 能遵循世尊的教诲,必将一路坦荡无阻,安然速达目的地。 世尊之言教契合任何人,不受国籍、血统、种族、性别 和年龄的局限,凡是有缘者皆可平等无碍地钻研与实践,最 终领悟生命的真谛。人人皆须亲自体证,方能获得深刻真实 的经验,犹如食物的味道,唯有亲自品味方知其味。 于此,将这本书献给每位读者,愿各位有上善缘认识释 迦牟尼佛,了解世尊自诞生至涅槃的传奇一生。与此同时, 亦可通过阅读此书,学会正确善好的生活之道,滋益生命与 增长智慧,远离诸苦,灭尽烦恼,获致究竟之乐。 第一章 真正离苦之人的诞生本师释迦牟尼佛,原先也是世间一位平凡无奇的普通 人。自累世以来,随着自身业力的轮回,频频流转于三界之 中。直至有一世,距今已有二十阿僧祇又十万大劫之久。那 一世,世尊出生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大 多以上山打柴卖薪过活。 有一天,他卖完薪柴来到渡口边上歇息,偶然地看到正 准备回家的船工,劳作后的收入比自己更为丰厚。于是鼓起 勇气向船长恳求一份船工的工作,并请求让母亲也一同跟随 身旁,而船主也应允了这个请求。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出海之 际,船只遇上暴风雨不幸沉没入海。在求生意志下,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