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旅程 ตายแล้วไปไหน สวรรค์ นรก

Read | Download 序言往生以后的生命是世间长久以来的一个奥秘。直到大菩萨 悟道成佛,具有生死智,才看见了众生的生死轮回。知道众生 死亡后到了哪个境界,曾经做过的善或恶的业力,使其经历了 幸福或痛苦。至此,揭开了众生死之后的秘密。 2002年5月9日是「梦中梦幼稚园」(即DMC佛法卫星频 道)开学的日子,幼儿园的学生(观众)终于有机会来听个案 研究单元了。大家写自己和亲朋好友的生活经历,把最疑惑的 事情,请不大老师(泰国法身寺住持法胜大师)以个案研究的 方式解答。不大老师也会将这些案例在节目中开示讲解,好比 说:有关于生活中的成就及苦难,是因为前世的何种业力使然, 以及现今所修的种种善业将在来世有何福报等等。 从开班到现在积累了大约1,100个案例,在世界上其他地方 听不到的。听这些案例让我们的生活不会有过失,更有信心修 有价值的善德,在佛教中验证因果报应,让学生对因果报应充 满肯定,对罪恶有惭愧感,能控制个人身、口、意,不造成自 己和他人的痛苦。 编辑部在「梦中梦幼稚园」解读的个案里,认为因果 业报的知识具有无限的价值,能给以前曾经犯错的学生们极 大的益处,同时也产生坚强的意志力,生生世世紧随着大导 师们投注生命、心力勤修功德波罗蜜,一直到法的究竟。因 此决定编写《轮回旅程》这册书籍,内容分为两大部分: 即善道篇和恶道篇。 编辑组非常感谢不大老师的慈悲,能够运用各种小故事, 清晰的开示往生的知识,解开了「梦中梦幼稚园」学生对因果 业报和轮回的生命疑惑。 因果案例总共大约1,100个,编辑组用五年的时间来编辑, 在编撰过程中难免会有缺失及差错,编辑部恳请广大读者群谅 解并能提供宝贵的意见。 非常感谢编辑部同仁的努力,一起整理编纂,让本书能迅 速出版,叫好叫座。 对于编撰本书的所有功德利益,诚心供养大导师、父母、 祖先和所有老师、戒师们,感恩他们成为我们的善知识,协助 支持我们行善积德,直到完成。 愿这本书的所有功德利益,祝福所有参与编辑的同仁们 都能够智慧增长,如实彻悟、精通佛陀正法,生生世世直到 法的究竟。 2008年10月13日 编辑部 本章简介本章主要是来自「梦中梦幼稚园」的学生,写给不大老 师(法身寺的住持——法胜法师)在「梦中梦」节目解答的 因果实例,分为两种。 第一种问题:前世做过的善业或恶业,让自己或亲 朋好友在今世幸福或痛苦。那些个案已经编写在《透视因 果》这本书了,可以从此书中寻找到答案。 第二种问题:自己的亲朋好友还在世的时候行善、 作恶,现在往生了,会去到哪个境界,在来世会有怎么 样的命运。因此选取了一些个案来编写《轮回旅程》本 书中。因此这本书分为两篇,即是:善道与恶道。讲到 来世或来生的意思有两种: 1.往生后的生命。意思就是:人或世界上的所有生命, 往生后都不会完全消失,消失的只是肉身,即使火葬或土 葬,心灵也不会消逝。只要内心还有烦恼,一定会到新的 身体重生。…

轉法輪經 Dhammacak zht

Read | Download 前言《轉法輪經》講述的是佛陀開悟後第一次宣講佛法 的​​​​歷史性事件。雖然念誦經文的時間不達二十分鐘, 但是經文卻涵蓋了相續幾千年佛陀對人類最圓滿的愛。 佛教建立的基礎就是無條件的愛。在愛一個人的 時候,我們不僅希望這個人快樂,還會盡一切努力給 予、分享、甚至自我犧牲,只為了讓這個人真的幸 福。佛陀就是這樣做的。他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與 全人類分享瞭如何離苦得樂的知識。不求任何回報, 只為了使全人類獲得真正的幸福。 追溯到佛陀涅槃成佛前的最後一世,為了累積圓 滿的功德以及成佛的諸多條件,他忍受並包容了各種 來自精神與肉體的苦難。做菩薩以來的無數世中,為 證圓滿、涅槃成佛,佛陀歷經了生老病死,捨棄了財 富、權利、乃至血肉與健康。 中道 佛陀開悟後的第一次開示,就講了他對人類之愛 的法則:愛自己和愛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道”。​ “中道”這個詞或許已經耳熟能詳,但是在佛陀時 代,這個詞卻非常標新立異。當時,有兩種學說倍受 推崇:一種學說主張感官享受,另一種學說主張苦 行。這兩種學說都被認為是能獲得無上幸福和精神解 脫的方法。 生為釋迦族的太子,喬達摩•悉達多的貴族生活 優裕而舒適,但他始終覺得感官享樂不是正道。於 是,29歲那年,悉達多太子夜出宮門,開始禁慾苦 行。經過6年,形體枯瘦,昏倒路旁,幾乎喪命。最 終,他明白了苦行也不是正道。真正的修行,是離開 苦樂二邊的“中道”。他苦苦尋求的答案,終於在心 靜定的那一刻,由內在湧現出來。 佛陀初轉法輪時,明確開示了徹底解脫、離苦得 樂的唯一方法就是“中道”。“中道”源自內心, 而非兩種學說所提倡的外在方法。佛陀以自己的故事 為例,向曾經和他一起修苦行的五位苦行者宣講了​ “中道”,即如何令他由苦行者悉達多轉變成阿羅漢。 苦行者悉達多的開悟,不是因為閱讀了真理書 籍,不是因為剖析了他人的教法,不是因為從事了學 術研究,也不是因為參與了知識研討。總而言之,他 不是經由思考而證得涅槃,我們也不能。佛陀是於菩 提樹下靜坐,萬念俱空而悟道。也就是說,若我們想 證悟佛陀所證悟的正法,或只是部分的正法,我們需 要靜坐。 這種靜坐方法不同於其他靜坐。佛陀證悟前,曾 和五位苦行者靜坐苦修,最終因發現方法錯誤而終 止。諸多靜坐技巧中最為正確的靜坐方法是:將心引 導至身體的中心點,即體內垂直和水平中軸線的交點 (具體位於身體內部,肚臍以上約兩指寬的地方)。 身體的中心點,是心最終靜定之所。 據尋回佛陀失傳已久之法身法門的北攬寺蒙昆貼牟 尼祖師說,“身體的中心點就是‘中道’之源。”只 有通過靜坐,讓心靜定下來,才能親身體驗“中道” 及其帶來的無限愉悅。用頭腦我們可以學習和思考佛 陀的教義;但是鍛煉和淨化內心,我們就需要靜坐。…

转法轮经 Dhammacak zhs

Read | Download 前言《转法轮经》讲述的是佛陀开悟后第一次宣讲佛法 的​​历史性事件。虽然念诵经文的时间不达二十分钟, 但是经文却涵盖了相续几千年佛陀对人类最圆满的爱。 佛教建立的基础就是无条件的爱。在爱一个人的 时候,我们不仅希望这个人快乐,还会尽一切努力给 予、分享、甚至自我牺牲,只为了让这个人真的幸 福。佛陀就是这样做的。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与 全人类分享了如何离苦得乐的知识。不求任何回报, 只为了使全人类获得真正的幸福。 生为释迦族的太子,乔达摩•悉达多的贵族生活 优裕而舒适,但他始终觉得感官享乐不是正道。于 是,29岁那年,悉达多太子夜出宫门,开始禁欲苦 行。经过6年,形体枯瘦,昏倒路旁,几乎丧命。最 终,他明白了苦行也不是正道。真正的修行,是离开 苦乐二边的“中道”。他苦苦寻求的答案,终于在心 静定的那一刻,由内在涌现出来。 佛陀初转法轮时,明确开示了彻底解脱、离苦得 乐的唯一方法就是“中道”。“中道”源自内心, 而非两种学说所提倡的外在方法。佛陀以自己的故事 为例,向曾经和他一起修苦行的五位苦行者宣讲了​ “中道”,即如何令他由苦行者悉达多转变成阿罗汉。 苦行者悉达多的开悟,不是因为阅读了真理书籍, 不是因为剖析了他人的教法,不是因为从事了学术研 究,也不是因为参与了知识研讨。总而言之,他不是 经由思考而证得涅槃,我们也不能。佛陀是于菩提树 下静坐,万念俱空而悟道。也就是说,若我们想证悟 佛陀所证悟的正法,或只是部分的正法,我们需要静 坐。 这种静坐方法不同于其他静坐。佛陀证悟前,曾 和五位苦行者静坐苦修,最终因发现方法错误而终 止。诸多静坐技巧中最为正确的静坐方法是:将心引 导至身体的中心点,即体内垂直和水平中轴线的交点 (具体位于身体内部,肚脐以上约两指宽的地方)。 身体的中心点,是心最终静定之所。 据寻回佛陀失传已久之法身法门的北揽寺蒙昆贴牟 尼祖师说,“身体的中心点就是‘中道’之源。”只 有通过静坐,让心静定下来,才能亲身体验“中道” 及其带来的无限愉悦。用头脑我们可以学习和思考佛 陀的教义;但是锻炼和净化内心,我们就需要静坐。 “中道”修行,内外兼顾。为了获得更好的静坐效 果,我们需要遵守戒律(在家居士遵守五戒或八戒), 实行布施(诸如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参与慈善工作、 宽恕他人、化解恼怒,给予朋友精神支持,发慈悲 心,待人友善不求回报等等)。 当我们言谈举止温文尔雅时,我们的内心会变温 柔。当我们思想纯洁、言语清净,并且保持环境整洁 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容易被清理。总之,我们越 实践佛法,就越接近涅槃。佛陀体现了无条件的爱, 因此,当我们不知道如何说话或如何做事时,只要想 想佛陀会怎么做,我们就会得到指引。 佛陀教义的基础 《转法轮经》是佛陀最重要的开示,不仅奠定了…

释迦牟尼佛 三界伟大的觉者 ประวัติพระโคดมพุทธเจ้า

Read | Download 序言人此生为何而来?生命目标是什么?这一个个疑问可 能一直在许多人的心中萦绕。有些人目前正苦苦追寻探索答 案;有些人则尚未找到释疑的出路,却总在或对或错的尝试 中兜圈,最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有些人甚至付出了一 生的代价,也未能寻觅得真正修持人生之道。 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一位伟大的觉者,有缘学习其真实的 历史,将是一道获取宝贵知识的捷径。备受敬仰的世尊,原 先也是一位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历经累世地自我锻炼,并目 睹世间老、病、死三相后,领悟到众生之苦,继以自问如何 方能灭尽诸苦,济度众生。其后,世尊志存高远,信心满满 地追寻离苦之道,最终觉悟真理,成就生命的真谛。 千余年以来,关于世尊生平历史的纪实一一被发掘而 重现于世。传记史实的记载形式多样化,如《三藏》等经典 的贝叶、碑文,以及实地考证四大圣地:世尊之诞生处、觉 悟处、初转法轮处,以及入涅槃处。全皆足以见证佛教之盛 世,以及迦毗罗卫国悉达多太子觉悟成佛之真实性。 如今可知悉达多太子不仅相貌庄严,具足圆满三十二大 人相,也具足天资运势、尊显地位、侍从与财富,以及富丽 堂皇的三季宫殿。最为不可思议的是太子仅用七日便精通了 十八门学问。天赋资质如此卓越之人,竟然肯舍离尊贵优裕 的世俗生活,全力以赴地探寻离苦之道。最后,在历尽诸苦 得道之后,世尊还悲悯教化众生,使其一同离苦得乐。世尊 慈悲宣说之法,裨益了无量的天人。 世尊颖悟绝伦的大智慧源自修习禅定而生,非由听闻或 想象而来。世尊觉悟获达的至上真理,是生命之真谛。此乃 人生正确修持之道,随之而来的智慧,足以让生命中所需面 对的种种问题迎刃而解,实属卓越圆满的学识。世尊的法语 句句皆为真谛,全无错误,种种事件之因果缘由皆能如实给 予正确的解释。受持世尊简明清楚的教诲之后,有如倒置之 物被摆正,隐藏之物被揭示,又如在黑暗中举灯给予迷途者 指引正路。人若身处黑暗而寸步难移,明灯一盏即可让人清 楚观见周遭的一切,得以避免碰撞障碍。至于人生之路,若 能遵循世尊的教诲,必将一路坦荡无阻,安然速达目的地。 世尊之言教契合任何人,不受国籍、血统、种族、性别 和年龄的局限,凡是有缘者皆可平等无碍地钻研与实践,最 终领悟生命的真谛。人人皆须亲自体证,方能获得深刻真实 的经验,犹如食物的味道,唯有亲自品味方知其味。 于此,将这本书献给每位读者,愿各位有上善缘认识释 迦牟尼佛,了解世尊自诞生至涅槃的传奇一生。与此同时, 亦可通过阅读此书,学会正确善好的生活之道,滋益生命与 增长智慧,远离诸苦,灭尽烦恼,获致究竟之乐。 第一章 真正离苦之人的诞生本师释迦牟尼佛,原先也是世间一位平凡无奇的普通 人。自累世以来,随着自身业力的轮回,频频流转于三界之 中。直至有一世,距今已有二十阿僧祇又十万大劫之久。那 一世,世尊出生贫寒,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维持生计,大 多以上山打柴卖薪过活。 有一天,他卖完薪柴来到渡口边上歇息,偶然地看到正 准备回家的船工,劳作后的收入比自己更为丰厚。于是鼓起 勇气向船长恳求一份船工的工作,并请求让母亲也一同跟随 身旁,而船主也应允了这个请求。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一次出海之 际,船只遇上暴风雨不幸沉没入海。在求生意志下,他只…

Sharing is Great

Read | Download Preface The Boxing Day Tsunami catastrophe has been the worst natural disaster in the last century. It has left a death toll of almost 300,000. Thailand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to have suffered serious damage at its hands. Those losing their lives and suffering damage as a result of this tidal…

玛钬索贤人的故事

Read | Download 玛钬索贤人的故事 All玛钬索贤人的故事 玛钬索贤人 第一集 玛钬索贤人勤修智慧波罗蜜者,他用智慧建设繁荣的 城市,而且帮助正确地判案,使人们都感到安详,就如同 以下所说的故事。 在给孤独园里的法议院,这个地方是忙碌的四众, 集合听法的场所。 当时是个下午,虽然有些比丘会一个一个从坐垫上起身, 各自回去修行。但是大部分的比丘,还继续谈论佛法, 都法喜地赞叹佛陀的智慧。 “亲爱的众僧都认为,我们的佛陀真的很有智慧,他的智 慧既深奥又广大就如土地一般,活机智,很难有人比得上。” 一位比丘长老说: “ 就是如 此,那不是因为佛陀智慧的威德力 吗?才能有邪见者,譬如辜撘婆罗 门、阿拉挖嘎夜叉、帕嘎梵天人, 连最凶恶的翁枯哩颟盗贼,都被驯 服了。而且也使他们都能往天界与 涅槃之道。”另一位比丘也表示同意这种说法。 当时佛陀正在寮房里休息,这寮房离法议院不远, 佛陀以纯净,超越人与天人们的天耳听到了比丘们的交谈。 就走到法议院,坐在比丘为他铺好的坐垫上,而以充 满大悲的响亮声音问那些比丘说“比丘们,你们正在集合 谈些什么呢?” 讲完后,有一位大长老就代表僧团报告正在谈论的话题。 当佛陀听到比丘们的话题时,就说“比丘们,佛陀 不只是今世才有大智慧,在连过去世,当智慧还未圆满, 还在修波罗蜜,为了获得佛慧时,在当菩萨时也有如此般 大的智慧。” 如此讲后,佛陀就宁静地坐下。比丘们知道这是能听更 详细的故事的机会了,所以恭请佛陀讲述,他前世的修行。 无所不知的正等正觉佛陀,就将前世的故事来开示于比丘们。 玛钬索贤人 第二集 在植物与食物丰富的广大土地上,有个鱼米之乡, 适合立成为大城。这块土地,是繁荣的威提合县的位置。 首都叫做“弥体拉城”是人民居集的大城市。这里也是许 多人不断地来往的地方,是为了做生意。不论建筑物、 住宅、宫殿都壮丽豪华,如天界的天宫一般。威提合县的 统领者,是人民的依靠,名为“威提合王。” 他封了他的老师为国师的顾问, 当国王的贤人。总共有四位,名字 按照年纪大小,即是喜那嘎老师、 捕沙嘎老师、嘎民他老师和贴温他 老师。 因此,自从他登基位王后,威提合县就很平安祥和, 没有任何外在与内在的恶人,而且也能继续繁荣发展, 不亚于其他城市。…

宇宙学 Buddhist Cosmology GL101C

Read | Download 前言   宇宙学 GL 101C 这门学科的目的是让同学们能够了解佛教的宇宙观, 本书的内容全是编自三藏经,并由诸位佛学大师讲解分析,所以,课程 委员会相信,当同学们学习完本课程之后,除了能对佛教的宇宙观有 个全面地了解外,还能明了世界和生命的本质,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 日常生活中,使之能够正确如法。 这些学科是课程委员会的集体结晶,虽经多次检查校正,但难免会 有不足之处,望广大读者们能够给予指正,以便使本书更加完善。 宇宙学课程委员会 佛历 2548 年六月 学科细节一.学科解说 宇宙学:GL 101C 之所以要研究佛教的宇宙观,世界和生命的本质,地球和宇宙 的特性和各个时期,人类的诞生,寿命的下降源自于人类的道德等 知识为的是让同学们生出正念,沿照佛教教义正确生活,以三宝为 依靠。 二.学科宗旨 1.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宇宙学基础知识和世界与生命的本质 2. 为了让同学们明白世界,生命和道德之间的联系 3. 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章程目录 第一章:宇宙学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宇宙的组成 第三章:宇宙的结构 第四章:宇宙、地球与人类的诞生 第五章:宇宙衰亡的原因 第六章:宇宙的毁灭 第七章:众生轮回的个案研究 第八章:宇宙学的结论概要 学习方法一.自学的准备方法 在学习宇宙学的每一章节时,同学们应该要这么做: A.每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学习,这样应该可以在 1-2 周的时间内学完 课程 B.为了检验自己的知识,同学们在学习新章节前应先做一下课前练习, 在学习过程中,也理应完成章节所规定的练习,学完那一章节后, 应马上去做章节后面的练习来检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C.应该研究教材,特别是通过卫星频道来学习(详见第 5 种方法)。 二.课前与课后自我评估…

AT LAST YOU WIN

Read | Download PREFACE Dhammakaya Foundation 1 January 2011   “Laypeople always worry about obstacles, but there are extraordinary people for whom overcoming them is child’s play.”   Our lives are always challenged by competitions and rivalries in which we are obliged to participate for expected achievement, whether they are significant or insignificant. As a…

The Lord Buddha’s History

Read | Download PREFACE   The noble life of The Lord Buddha and his remarkable historic journey along the path to enlighten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llustrious stories known to the world. Admired and recounted in countless ways before, it has served as an untarnished shining example of a righteous and perfect being, sear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