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志存高远的圣者 bodhisathas
Read | Download 前言珍贵美丽的钻石,是世上硬度最高的天然矿物。它是经地球数百千米深度的高压,以及在上千摄氏度高温条件的作用下,历经几十亿年而形成的一种单质晶体。 伟大的人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可与钻石相媲美,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历经漫长的岁月来培养身心,还要懂得善用智慧和忍耐,跨越常人难以逾越的诸多障碍,才能成为受人拥戴的伟人。 佛陀是卓越圆满的圣者,具足非凡的美德和无与伦比的才华,是世人真正的楷模。面对世人的种种难题,皆可做出全面详尽的解答。此外,佛陀不仅具备高尚的人格,还具足无量的慈悲心。 原先佛陀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只因在生活中遇到痛苦后,才领悟到人生皆是苦。人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苦,只是没有意识到那是苦而已。其实生活处处皆有苦,例如:挨饿、排泄、冷热、病痛、担忧、伤心等等。总之,人身处于世间,终将有得有失,有进有退,有赞有损,有乐有苦。除此之外,内心也会被贪、嗔、痴等束缚。无人能拥有永恒的快乐,终究都得历经生、老、病、死之苦。 有的人虽然明白人生是苦,却不知道如何解决,依然照常过活,没有去寻找让生命变得更美好的方法。 有的人虽然明白人生是苦,也知道解决的方法,却没有信心精进修此方法,最后依然是原地踏步。 立志以离苦得乐为目标,度尽一切众生者,需经累世的种种磨难以修炼身心,方能成为众生之导师、领袖或善知识,而菩萨正是圆满具备这些条件的圣者。 菩萨在修波罗蜜的过程中,会竭尽全力以生命为赌注去完成。无论是修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还是出离波罗蜜、智慧波罗蜜等,皆具足宁死不屈的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也具备这种以生命为赌注精神,例如:在酒席、赌桌、游戏等中拼得你死我活。若无法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会以各种形式相互伤害,最终虽取得了所谓的胜利,却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菩萨却与众不同,他只会将这种精神用在行善积德中,甘愿牺牲自己成就他人的幸福。 因此,在阅读这本书时,读者不仅能深刻了解菩萨的高尚德行,还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将之作为修行路上的一种助缘。菩萨修波罗蜜的故事,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让我们减少修行道上的错误,尽快实现所树立的崇高目标。 第一章 地球与宇宙通常,人类随无知而生,同时心怀疑惑与好奇,有许多无解的问题深藏心中。诸如: 我是谁? 为何生而为人? 生而为人有何目的? 为何会来到这个世界上? 这个世界是什么? 由谁创造出来? 这些问题一直等待着被解答,若有人能有理有据、正确清楚的做出解答,那么此人必定将被世人所赞叹。 在科学昌明的今日,我们得到了一些解答,而科学家们也因此倍受推崇与认可。 在这个科学发达的时代,科学家可以乘坐太空飞船去往外太空,用相机将地球的外表拍摄回来,最终发现地球的形状与其他行星相似,都是近似椭圆的球体。 以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地球是有情众生的居所,但尚未发现宇宙中的其他行星也住着有情众生。他们认为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从科学考察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所在的地球是唯一存在有情众生的行星,并以太阳为中心周而复始的公转。 有一门学问称为“佛学”,是佛陀对心的探索而产生的知识。世尊通过修心达至清净细腻,如实知见事物的真相后生起的预知智慧。至于心的工作原理,其实心原先是具备纯净透明的特性,只是被烦恼控制后产生了异常的状态,浑浊、变化不定、散乱。最终,使心的品质下降,没有力量。但是若收摄心念,使受、想、行、识静定在心的安住处——身体中央时,它就会重新获得最初的力量,就犹如用凸透镜来聚集阳光,将分散的阳光聚集为一个小光点,然后通过产生的热能来引燃物质。同样的道理,当心凝聚静定为一点,心念不散乱时,就会具足无穷的力量,完成各种不可思议的事情。 至上的真理 佛陀诞生世间时,身与心皆已得到圆满的锻炼,在历经累世的勤修功德后,诸波罗蜜也已成熟。世尊可以如实知见众生万物的真相,以及世界的生与灭,于是他决定将这些发现与世人分享。 这些知识是佛教的至上真理,其中有对三事通达无碍之智明,称为“三明”,分别包括: 1.宿命明:了知自己的过去世之智慧。 2.天眼明:了知众生的因缘生死果报之智慧。 3.漏尽明:了知现在之苦相,断一切有漏烦恼之智慧。 无量宇宙 三明之中的宿命明,让我们能清楚的认知这个世界的始末由来,也就是明了世界乃至众生万物的生与灭。 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现了世界与宇宙的真相,即是不止一个宇宙,而是有无量个宇宙,称为“无量宇宙”,这符合数年前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科考发现。但不可思议的是,佛陀在很早之前就准确地告知世人有无数个宇宙,它们经集合而组成宇宙组,称为“世界”。每一个“世界”可分成三大组: 1. 由千个宇宙组成的“小世界”或称为小千世界。 2. 由百万个宇宙组成的“中世界”或称为中千世界。 3. 由万亿个宇宙组成的“大世界”或称为大千世界。 由此可知,其实不是只有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宇宙,还有无量宇宙的存在。而且,不仅是在千万宇宙或者万亿宇宙,生存着众生万物,在其他世界或宇宙中,也同样生存着众生万物。 宇宙的结构 宇宙的数目虽为无量,但其结构却一模一样。 1.欲界:依然攀缘欲望的有情所住之境界,包括:太阳、月亮、须弥山、四大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东胜身洲、北俱卢洲)、四大海洋、八大地狱和六层天界。 2.色界:色界梵天人所住之境界。 3.无色界:无色界梵天人所住之境界。 这三个结构合成一个宇宙,或称为三界。 1.欲界 须弥山是欲界的中心,若向四周水平方向扩展,会有七层山围绕须弥山。最外面那层山最低,由外向内次第增高,紧靠须弥山的那层山最高,每一层山皆有水相隔。七层山往外就是汪洋大海,海上分布着人间四大洲,分别位于须弥山的东、西、南、北四方,有太阳和月亮悬挂于海面与须弥山中间。至于处在须弥山周围的四大洲,分别如下: 1)东胜身洲:位于须弥山的东边,地表为银色,而银色的光经反射照耀整个洲。居住在那里的人,脸型宛如半边的柠檬或半月。 2)西牛货洲:位于须弥山的西边,地表为水晶,透明的光经反射照耀整个洲。居住在那里的人,脸型圆如满月。 3)北俱卢洲:位于须弥山的北边,地表为黄金,金色的光经反射照耀整个洲。居住在那里的人,脸型为四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