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主题为“生命之目标”的全套书籍总共分为五册,而本册《导师之行道》是
五册中最为重要的一册,也是与各册有着紧密相连的一册书。
因此,学员们在了解本册《导师之行道》的详细内容之前,大家应简单的来了
解本套书中各册的关联,看每一册之间的内容有怎样的联系。
主题为“生命之目标”的本套书籍,总共分为五册,分别为:
GL101C 宇宙学
GL102C 来世学
GL203C 因果业报
GL204C 成佛之道
GL305C 导师之行道
本套书籍的目标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清楚地认识生命的目标,即“我们生来是
为修波罗蜜”。这个世界犹如监狱,囚禁的众生要经过永无止尽的生死轮回,于是
都有必要按照佛陀的教诲来不断的修习自身。为了远离痛苦,到达永恒之乐,即究
竟涅槃。在修波罗蜜之路上,我们应以佛陀和修行圆满的导师们为榜样。
各册之间的关联
《宇宙学》、《来世学》和《因果业报》这三册书,可以称得上同种性质的
三册书,因为每一册的内容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但将其分为三册,是因为想让学员们
能够更加简易地学习到完整的内容。而且将全部的内容只编辑成一本,也会过于厚重。
最后很难对其内容进行完全地了解,以及对知识内容的评估产生一定的困难。这三册
书之间的关联如下:
《宇宙学》是学习有关世界和宇宙生物的来世之书籍,包括有:世界的组成,
众生生活的三十一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产生,以及世界的产生和灭亡,因果
业报是导致产生界的法则等等。这本《宇宙学》的内容,还囊括了一些《因果业报》
和《来世学》的知识,但还是比较简略的而已。
[ 5 ]
《来世学》属于《宇宙学》的一部分,独自分开成一册书,是为了让学员们能
够更加仔细地学到,关于众生来世生命之三十一界的知识。但在介绍各界的细节之前,
会先讲到各种影响众生未来转世各界的善恶行为。因此,其中的内容还会有一些与
因果业报有关联。
《因果业报》也是属于《宇宙学》一部分,之所以分出来独成一册,是为让
学员们能更加仔细地了解到因果业报的画面与性质。因果业报是三道(烦恼道、业道、
苦道)的一部分,是决定众生转世于各种境界的法则。如果行善便可转世到好的境界,
如天界、梵天界等,如果造恶便会转世到不好的境界,如地狱、恶鬼和阿修罗等。
无论是转世于善道还是恶道的众生,都依然处于永无止尽的轮回转世当中。
由此可知,以上三册书的内容表述,其目的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如实知见的看
这个世界。即如同一个大监狱,囚禁的众生必须经过永无止尽的生死轮回。众生不乐意
于生死轮回,是因为在这其中只有痛苦与灾难。如果造成过失,无论是在世时或是往
生后,都会因此而接受相应的果报,而报应的多少则由所造的业决定。如果经过学习
而如实知见的了解世界后,就会产生厌烦,不再乐于轮回转世,而尽心尽力的及时
行善,且为了脱离而不断的修习自己。
如上所述的修波罗蜜之路,如果没有了导师指引,那么到达最终的目标将会非
常的艰难,而且还会浪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因此,要有导师作为修波罗蜜的榜样,
这位导师就是佛陀,因而就非常有必要学习《成佛之道》这册书。
《成佛之道》这册书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佛陀的修波罗蜜之路。从第一世的发愿
成佛一直到证悟成我们当代的佛陀,从诞生、证悟、弘扬佛法再到最后的涅槃。如果
没有佛陀诞生于世间,各种关于世界和生命真相的知识,将会一直被尘封下去。人类
也将没有机会来修波罗蜜,脱离真正的痛苦,而依然得历经永无止境的生死轮回。学
习这册书,将会对佛陀的修波罗蜜之路有更加清晰地了解,从而激励自己不断地精进
修习,脱离痛苦而证入究竟的涅槃。
《导师之行道》这册书的内容与《成佛之道》紧密相关。我们总说没有机会遇见
佛陀或众阿罗汉,大多数只能通过学习三藏经中的内容,来认识佛陀和众阿罗汉的修波
罗蜜之路。而通过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认识了修波罗蜜之路。但更好的机
会则是,如果当今有人以佛陀为榜样,很好地修习自己并取得成功,得到世人的认可,
同时也是具足戒、定、慧之人,其道迹众人有目共睹。如此之人,我们可以将其视为
[ 6 ]
修波罗蜜之路的优秀榜样。与此同时,能够让学员们更加容易地了解到佛陀修波罗蜜
的各种精髓,以及修行的模式,从而更加清晰地认识脱离痛苦之道。
有很多的弟子都认同众导师是自我修习的榜样。他们如同佛陀一样,以生命作
为赌注去修波罗蜜,同时也是按照佛陀的教导去弘扬佛教,让佛教繁荣昌盛之人。在
当今时代,也许存在有很多位导师,但在这里我们将学习到的是其中两位导师的历史
及道迹,他们分别是北榄寺祖师——帕蒙昆贴牟尼(湛塔萨罗),和詹孔诺雍优婆夷
老奶奶。这两位导师都是遵循佛陀的教诲来自我修习之人,同时也都身怀伟大的志愿,
希望将佛教的佛法弘扬至全世界,让世界实现和平幸福。让所有的人类都能够如实知
见地认识世界与生命,脱离苦海而到达最终的解脱,即究竟涅槃。
这册《导师之行道》中的内容,比其他学科的书籍更为特殊。因为书中将分
别对每位导师的事迹进行详细地描述。秉承不重复,易读易懂的原则,书中将按照
两位导师的个人事迹而划分为两部分,但在身为师徒的身份上会有一定关联。这些都
是为了让学员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导师的道迹,将他们作为修行的榜样,从而能够更好
的脱离苦海。
第一部分的内容,将讲述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湛塔萨罗)
的事迹及道迹。第二部分的内容则讲述法身法门继承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的
历史。
通过两位导师的事迹及道迹,让我们认识到了他们两位的多项德行。这些德行
让他们与众不同,并受到国内外众弟子的爱戴与信仰,因而非常值得学习。同时将他
们的道迹作为榜样,也是为了让弟子们能够得到更好地修行。
学科细节
一.学科解说
GL 305C:导师之行道
本学科学习的内容是关于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和詹孔诺雍优婆夷
老奶奶的传记、修行准则和道迹。他们遵循佛陀的教诲,并在实践中成功证入了佛陀
的佛法,而成为了后辈们学习的榜样。
二.学科宗旨
(一) 为了让学员们学习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和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的传记、
修行准则和道迹。这两位导师对佛教和法身法门,以及社会和世界做
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 为了让学员们学习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和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的教诲,
并作为在自我修行过程中的榜样,最后成为圆满的修波罗蜜者。
三.课程目录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第二部分:法身法门继承者——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的传记
学习方法
一. 为了能够自学,需要勤加修行
在学习《导师之行道》的每一课过程中,学员们应该按照以下规定去做:
(1)每天最少利用一个小时去实修,并且在1—2 个星期之内完成。
(2)为了检验所学的知识,应该在实践中做练习和实修活动。
(3)应与教材相结合,即作为实修活动中指定的书籍。
二. 结合学科的实修活动
为了清楚地了解学员们的学习程度,以及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希望学员们
能够按照规定,认真完成结合学科的练习与实修活动。
三. 研究教学资料
在学习每一课的内容前,请先写好课程的教学计划,比如说:段落、题纲以及
学习的方向和目的等等,然后再进行详细地学习。
为了在生活中能体验其真正的价值,当我们在学完每一课的内容之后,应该将
重点纪录下来,并且在学习新的课程前确切地按照规定来做实修活动。做这些活动可
以帮我们进行自我评估,从中可得知我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因此我们在学习的
过程中,应该持续地做实修活动。
四. 通过卫星电视或E-Learning 来学习佛法
由于佛法节目是通过卫星电视转播的,佛法卫星电视是教导佛法的媒体,我们
可以随时收看学习,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我们应该找机会看有关帕蒙昆贴牟尼祖
师和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事迹的节目,了解里面的内容。看的同时还要注意学习
方法 (具体情况学员们可以向当地的DOU 机构进行咨询) 。
五. 考试
学习《导师之行道》这门课程之后, 可以通过做选择题和写作题来进行测试,
以衡量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不管怎样,在学习《导师之行道》这门课程中,虽然笔试
是自我评估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最重要的是,学员可以学习和了解到重要的知识,
并通过自我钻研,来让自己拥有幸福的生活,以及适应各种社会环境。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法身法门发现者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传记
家世背景
天性坚韧
自我教导
梵行清净
意志坚强
信仰三宝
慈悲之心
扶持小辈
启蒙教育
精进维护正命
天资聪明
出家为僧
立誓终生出家
精进学佛法
修习经典(藏经)
解行并进(修行)
证悟佛法
就任北榄寺住持
卓越功勋
证悟法身之法
管理寺院
佛法教育
弘扬佛法
公益性建设
建造香积厨
荣授僧衔
披荆斩棘
罹病与圆寂
精神不朽
日常作息
祖师的日常作息
日常法务
诵经念佛
严谨持戒(波罗提木叉)
忏悔
共膳一室
慈悲与秉公处事
佛学成果
度化世人
深修法门
一代宗师的风范
诚挚刚正
励志精进
实践修行直往涅槃之道
知恩感恩
珍惜物资
节俭
知足
善心言语
心怀慈悲
谦恭
道德风操
法身法门弘扬世界
达至法的究竟
弟子薪传
佛法殊胜
精修法身法门
正定
三玛阿罗汉
静止乃成功之本
殊胜法身法门
神奇天象
佛牌之威德力
拦截炮弹
僧宝的威德力
“静止”是关键
治疗疾病
战胜巫术
黄金脸
神奇的硕果
智见
祖师入梦(来)
佛法开示
思路
祖师帕蒙昆贴牟尼住世时为北榄寺住持,自早、中、晚期的传记内容,洞悉
自出家为僧之后,是一位持戒圆满、才德兼备的比丘。无论解经、修行、悟道等方面
皆属佛门翘楚;更是一位人人敬重、虔诚信仰的大比丘,也是众善信心灵上的依靠。
祖师的一生怀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从不间断地造福人群。修波罗蜜之路上即便遇上
诸多障碍,也不曾畏缩,总也不懈地勤修善行。伟大的贡献乃是重现法身法门于人间,
为全人类带来福祉与内心的和平。祖师的教诲既纯净也永恒,为无数精进修行者提供
务实求真的修行指南。祖师对大众恩德何其大,堪称一代宗师,深值世人所崇仰及顶
礼膜拜。
目的
1. 让学员们能学习北榄寺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事迹、修行准则和丰功伟绩,
以及他对佛教和法身法门以及社会与世界的重要贡献。
2. 让学员们能学习北榄寺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教诲,作为自我修行过程中的
榜样,最后成为圆满的修波罗蜜行者。
传记
家世背景
北榄寺祖师法名帕蒙昆贴牟尼,法号湛塔萨罗。俗家小名梭。生于佛历2427 年
(1884 年)10 月10 日,正值(泰国)猴年11 月6 日。出生地于素攀府颂丕农县的
颂丕农村,家在河旁,对岸是颂丕农寺。父亲名为玖艮,母亲名为眯娇诺素姹。家境富裕,
父母在丕农县和周边的城镇经营生意,祖师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弟三人。
1.大姐:扎仁乐恩
2.帕蒙昆贴牟尼(俗名:弥给诺梭)
3.三弟:弥给诺斜
4.四弟:弥给诺普(周岁逝世)
5.五弟:弥给诺龙录
天性坚韧
祖师曾透露自小异乎常人,初生之际没啼哭,全然异于一般呱呱落地的婴儿,
因而有人认为这是个哑巴婴儿。到了学语年龄时,也如一般呀呀学语的婴孩说起话来。
由此可见,幼婴刚生下不啼哭,非哑巴,而是未来人间导师的特征,坚忍不拔的精神。
出生即是苦,这苦让任何人都难以忍受,也让刚出生的婴儿被折腾得忘却前
世所有的记忆。
婴儿转世投生于母亲腹中,滋长于子宫的空间非常狭小,位处胃下方及小肠
上方,故而受尽挤压,也紧夹在腹腔和脊柱之间,陷入一片黝暗无光中。尚且难以伸
展翻动身体,只能蜷曲沉睡于母胎中,历经十月煎熬。祖师即便如此受苦,依然坚忍
下来。这是累世以来,早已积累了无量功德波罗蜜之缘故。
自我教导
祖师还是幼儿时期,母亲总会在出门卖米之前,让祖师安卧睡篮中,并将米饭
揉成饭团备以充饥。那时候祖师已非常乖巧,懂得自我教导:“现在饥饿了,别嚷哦,
别干扰母亲做生意,先吃个饭团作晚饭好了。”当年幼小还没断奶的祖师,已能如
此教导自己,这正充分体现出一代宗师的风范,年纪虽小却具备教导他人的品德。
梵行清净
祖师在孩童时期已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小孩,无论到哪里都会有人喜欢来抱一抱,
亲一亲小脸颊,因而不时倍受惊吓。祖师从小就抗拒女性的触摸,对异性的接近具备
极高警觉心,由此可见宿世以来,保有持守梵行清净的本性。
意志坚强
祖师也是个意志坚强的小孩,定下决心要做的事,必定坚持到底;若未达至成功,
必也锲而不舍。 小时候,家中务农卖米,祖师总是帮助父母去放牛。倘若牛只走失或
误入别家牛群,就会坚持寻找,哪怕日落天黑了,找不着不回家,必得找着牛只带回家
为止。
信仰三宝
祖师通常会帮助父亲划船去进行稻米交易。有一天,路经某地一间神庙,众人说
此庙神非常灵验,过路客都会以物品祭拜。祖师当时心里在想:“这不是三宝,为何要
拜祭,我不拜。”过后有一天,船只又经过此庙时,他突感肚子一阵剧痛,但依然强行
忍痛,不甘受挫,心里想:“东西是我的,为何要拿去祭拜?即使拜了也不会有功德。
让它痛吧!待会儿自然会好起来的。”当时心里默想道:“有朝一日,如能证入三宝,
必会再回来的。”当时尚未知道如何证得三宝,但潜意识中早已蕴含着对三宝的信仰。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8
慈悲之心
祖师的大姐回忆说,祖师小小年纪时,每次下地耕田,总会细心观察天上的太阳,
看看是否快到休息的时间。因此往往被大姐指责,认为借机偷懒,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而是遵循着古人谚语所说,十一点的太阳能杀死水牛。祖师怜惜牛只,不让它在烈日
当空下过度劳作。可见幼龄的祖师即使对待动物,也早已体现出慈悲心。
耕地之后,祖师会牵着水牛到河边去,让它痛快地洗个澡,再放去吃草。这才
感到非常舒适开心,在牵牛回家的路上会哼唱起三宝之歌:
“生,为觅寻摩尼宝珠,觅得而不取,生来为何?欲求偏受骗,
被诱受惑皆陷阱,心牵挂不已。无求也无惑,速离贪欲,三蕴作修行,
十六任务得成就,再不堕落,涅槃也。”
扶持小辈
有一天,祖师还在经营稻米交易期间,一名小女孩划着船前来兜售糕点。船身靠
近时,小女孩哭求祖师帮忙买些糕点。祖师心慈悲,想扶持照顾一下这小辈,最后决定
买下全部糕点。之后,小女孩有卖不完的糕点就来卖给祖师。这表露了年轻的祖师心地
慈善,为人也慷慨。至于那位小女孩名为图·胡妲奴宫,长大后毕业于医学院,后来出
家进入丛林潜心修行。最后到北榄寺来作八戒女,尽其一生在北榄寺管理厨房的法务。
启蒙教育
梭(祖师的俗名)年纪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做事,直到九岁那年被母亲送到颂丕农寺,
追随出家叔父读书识字。按照当时的教学进度,先学基础的字母。不久之后,叔父行
脚到颂丕农县另一所胡坡寺院。梭也随同而去并继续学习了七、八个月。之后,叔父
又再行脚到曼谷对岸吞武里县的善友寺院,而后还了俗。此次梭没一起去,而是留在
佛统府挽铃县的邦巴寺院,跟随该寺住持萨法师继续学习,当时的年龄已达十一岁。
凭借梭从小天资聪颖及勤奋的精神,很快掌握了泰文与高棉文(柬埔寨语),
不仅阅读能力强,文笔用字也流利顺畅。但两年之后又返回家中,重新帮母亲经营稻
米生意。
精进维护正命
当年回家约一年之后(十四岁),由于父亲英年早逝,梭身为长子,从此负起
维持全家生计的生意。当时家中拥有两艘平底货船与数名雇工,以运输与买卖稻米
为生,每个月总有两三趟往返颂丕农县与曼谷,将米粮卖送到曼谷或那空猜世县
(位属佛统府)的碾米厂。
梭勤奋经营生意,在商场上诚信可靠,因而生意好,信誉也好。与有交易的
米商议定价格后,皆因信任而给予赊账,待卖完米之后,再回来付清账目。
天资聪明
有一次,梭和雇工们到曼谷去卖米,船只停泊在邦国侬(音译)运河岸边时,
被姐夫的雇工偷走总值一千铢的钱财(当年五十分钱可买得一百梳香蕉)。小偷经已
逃逸无踪,只得报警并与四位警察乘汽艇前往小偷家查办此案。
在警察的陪同下漏夜马不停蹄地追寻贼踪,下定决心非捉到小偷不可,否则绝
不罢休。凌晨时分到达小偷家时,在船上的他立即认出站在后院窗前的小偷,连忙向
警察指认小偷,可惜小偷已瞧见汽艇的到来,抢先一步逃溜开了。观察了小偷逃跑后
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并让四位警察把守田稼地的四个方位,然后顺着脚印独自到
田地里追寻小偷。
追到田埂中央就看见小偷正躲藏在一团稻杆堆的后头。即将靠近时,小偷又
想再次逃跑,然而这回可容不得他再逃了。警察一同包围过来,贼子被逮个正着,
给他上了手铐后带回家去,终于取回藏在竹篮里的九百铢。一切都了结之后,警察送
梭回到邦国侬(音译)运河边。
出家为僧
立誓终生出家
捉拿小偷的事件落幕之后,梭仍旧勤恳刻苦经营生意,同时挑起养家活口的担子。
直到十九岁那一年,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发生了,而这也成为了梭生命的转折点,促使
他踏上非同寻常的一道生命之路。
在一次完成稻米的交易后,梭携带着生意款项,与雇工们划着两艘空货船,
逆流返回颂丕农县。不幸遇上暴涨的洪流,无法循原路回去,必须绕道而行。归途中
得经过一段狭长河道,此地恶名昭彰,经常有盗贼出没,尚且布满了急湍与伏流,
极为凶险。所谓“流急岸狭盗贼多”,仅有少数船只可幸免遭劫之难。为了保护自己
的生命与财产,要通过此河道的人通常会雇用护卫员。
梭当天引领两艘平底货船来到那里,河道上仅有他的船只在航行。当船只转入
狭岸间的湍流时,他顿时担心起来:如果强盗真的来抢劫,那么他必定成为首个被杀
害的人。此时站在船尾上,心惊胆战地想着:水流湍急的河道既狭窄而强盗又凶狠,
来抢劫的强盗必先对准船尾的舵手开枪。若我被杀害就没机会开枪还击;倘若我与
雇工对换位置,持长枪守在船头,强盗到来时,我还有反击的机会。于是命令一名
雇工对调位置到船尾掌舵去。
当梭正走向船头,要与雇工对换位置的那一瞬间,心中顿生一念:“这些雇工
为我工作,每个月只赚得十至十一铢的工资,而余下钱财全归我个人所有。如今遇
到危险,我却让他们先去受死,岂不太可耻了!不,这样做实在不妥。”
慈悲心一生起,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拿定了主意:“钱财是我的,船只
也是我的,在这危难的时刻,我应当第一个站出来担负责任。至于那些雇工,危险
来临时,他们自会逃跑,继续谋生照顾自己的妻儿。”决定后就将船尾的雇工调回船
头去划桨,自个再坐到船尾去掌舵,并将长枪搁在膝上。
船只继续小心向前航行,幸好途中并没发生被盗劫的事件,也很快地接近了
河口,不一会儿河面顿然开阔起来,危险的时刻终于过去了。然而,梭依然被曾经历
死亡之念牵系着。在那一刻顿然领悟到:谋生养活真难!父亲正是如此劳碌一生,而
我目前也步入其后尘。人总忙于寻找财富,没得终止的一天,谁不赶紧赚钱并富裕起
来,就会成为穷人或佣工,因此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爱戴。及至踏入了社会,人总会
自我感到不足,不如他人富有,不与他人对称的身份地位。祖辈们已是如此奋斗,直
到父辈我辈总也没完没了。迄今他们哪儿去了?不外乎是往生去了,一了百了。而我
呢?也将一样面对死亡!
梭一想到这里,开始对死亡有畏惧感,念及自己即将面对死亡而觉醒到也必会
死去。父亲同样在做着贩卖稻米的生意,而后往生的。父亲临终之际,家人一直随侍
在侧看护着,没看见他拿走什么。家人为父亲更换身上的衣服,也不见有什么失缺。
更何况我们兄弟姐妹们及母亲,并没有随同他去往生,仅是他自个离去而已。我呢?
到头来也逃离不了这种遭遇。
如此想着时就地躺在船尾上,尝试想想自己若真死去会是怎样的。闭上了眼睛,
想象死后的感觉,让正念消失一下。可是回过神来时,立即起身点上香,虔诚地发愿
立誓:“切莫让我现在死,愿我能出家,若真可出家则终身为僧,决不舍戒还俗。”
精进学佛法
始自那一天,这段发愿文一直深埋祖师心中,终生出家的愿望总也清晰地萦绕在
脑海中。由于还有奉养母亲的职责,令他暂时不能出家为僧。基于此因,他工作得更
勤奋,积极蓄存钱财,为母亲和姐弟们提供终身丰衣足食所需的生活费,让他们在
未来的日子里,生活过得舒适幸福。当他终于积累了足够的金钱之后,立即实现出家
为僧的心愿。
二十二岁的那一年 8 月初的一天,祖师将稻米卸载一整艘船后,嘱咐弟弟运送
到曼谷辗米厂去售卖。这是祖师为出家前所作的最后准备,然后进入颂丕农寺做行者
(削发准备受戒为僧者)。随从寺院住持巴喇央法师学习背诵请求出家文,演练出家
仪式和熟识戒律。
佛历2449年(1906年)七月初,素攀府巴度山寺的迪法师作为出家戒师,
尹亚弩唷法师作为羯磨师(剃度仪式上诵读表白及羯磨文的僧人),浓因塔素宛诺
法师作为诵经师(剃度仪式上伴诵经文的僧人)。祖师终得如愿,在素攀府颂丕农县颂
丕农寺受戒出家,得法号湛塔萨罗。
由于祖师的记忆力非常强,因而能过目不忘,不久就可完整地背诵经论与戒条。
出家初期,开始一边学习《藏经》,一边修习毗钵舍那(静坐修行)。学《藏经》
一段时间后,对“无明缘行”这个词产生了疑问,续而想知道它的含义。如同一个谜
语占据心中,有股强烈的求知欲让祖师老想找出答案。感觉上,此词对自己非常重要,
便去请教寺院里的比丘,但都没有哪位比丘能够给予解释。不过其中一位比丘建议说:
“既翻译不出,又想要知道其意思,不如去邦里(曼谷)学习吧。”听完之后,为了
搞懂此词的真正含义,促使他产生了前往曼谷学习的强烈愿望。
出家满七个月之后,祖师向母亲请准到曼谷去学习。母亲原先不愿点头,但最后
还是同意了。于是,向母亲要了些旅费,暗地里下决心说,这是最后一次向母亲要钱了。
祖师告辞了母亲之后,行脚到曼谷的契度彭寺住下,进一步研习经藏。此行带
着幼弟一起来,让幼弟成为侍者,也好一起学习摩揭陀语法(巴利经典语法)。初到
契度彭寺时,祖师没有学习要用的书籍,只好让姐姐买来作供养。
在契度彭寺研学的日子,没有想象中那样顺利。生活得非常艰苦,食物贫乏是
最主要问题。有时托钵只得少许食物如仅有一粒橘子而不够吃,甚至托空钵,一点
食物都没有。有一天外出托钵后,空钵而归,第二天坚持出去,依然托着空钵回返。
禁不住而想道:“我是持戒清净的比丘,难道真的要挨饿致死吗?如果真的被饿死,
也是心甘情愿的。既然托钵不得任何食物,也不想食用别的食物,只得强忍着。如果真
的饿死,也将不算白死,至少可以激发旁人仁慈之心,好让别的比丘不再挨饿,此后都
能得到充足的食物。”倔强的祖师意志坚定,不愿以其他方式去获得食物。
第三天仍旧外出托钵,这次取得一勺饭与一根香蕉。回到精舍时,因已有两天
没进食的缘故,感到非常疲弱。正当在进食前作省思后,开始进食两天以来的第一口
饭时,饭一到嘴边,一只瘦弱的流浪狗映入眼帘,瞧见它那饥饿乏力的样子,显然也
已挨饿多天。即便祖师已经饿到极点,依然心怀慈悲,怜悯那只同病相怜的饿狗。
于是毅然与狗儿患难与共,将饭与香蕉各分一半,与它共食。与此同时,内心发愿道:
“愿此功德让我永远不再遭遇受饥挨饿的困扰。”得自虔诚发愿与功德波罗蜜的回报,
从此以后,无论到哪里托钵,都不再空钵而归,往往还有多余的食物与其它比丘共
享分食。
鉴于历经饥饿困境,祈望与其它比丘不再遭受此厄运,促使祖师发大愿:如果
将来有一天我有能力时,必定会在佛寺里设立一间厨房,以饮食供养研学与修行的
比丘及沙弥,让他们心无碍,能专心修学,不必为下一餐有所挂碍。
出家圆满四年后,祖师和弟弟搬到晨曦寺去小住。有天晚上睡梦中,祖师看到
一位男子拿着一箩筐的沙子来供养,便伸手抓一小把,弟弟则用双手捧起一大把。
得梦没几天,祖师和弟弟一同患上天花,祖师的病情比较轻,而弟弟则相对比较严重。
当祖师的病情逐渐减轻之后,便带着弟弟回到颂丕农村的家中疗养。但弟弟病情依然
没有好转,不久之后就往生了,年仅18岁。办理弟弟的丧事之后,祖师又回到原先的
契度彭寺居住。
修习经典(藏经)
祖师既勤学不倦又能过目不忘,本着颖悟绝伦的天资,学习摩揭陀语法三遍,另
有八部法句经,吉明论,以及义摄论等,皆研习得融会贯通,足以胜任作为他人的导师。
那个年代里,各个学生的学习目的不一,各人都可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学习
内容。有的仅学习法句经的前一部分,有的则学习后一部分。鉴于祖师不仅笃学不倦,
又因求知若渴而广集知识,所学习的不仅限于自己所选择的科目,还向别的同学借览
其他科目,甚至到那科目老师的课上听讲,因此总得背负着多本书籍去上课。
祖师求学的历程相当辛苦,得到各个寺院跟随各长老学习,一天得去数个地点
求学。比如有些天在早餐过后,得从契度彭寺坐船渡过湄南河,到对岸的晨曦寺去上
课;中午返回契度彭寺用午餐后又得到马哈塔寺听课。至于傍晚的课程,或在素塔寺,
或在三盘寺。到了晚上还得回去契度彭寺上一天之中的最后一堂课。这些课程在一个
星期之中,并非每天规定如此,只是隔一天上课一次。
祖师的学习精神坚持不懈,数年如一日,无论求学过程中面对多大的困难,也
尽量不缺课。在塔鼎市场附近,有位名为阿峦的女商贩,目睹祖师这种持之以恒的
毅力而产生极大的信仰心,决定每天给予供养。后来,祖师成为北榄寺住持之后,
听得阿峦因年迈而瘫痪,身边又无人照顾的消息时,祖师慈悲怜悯的派人接她到北榄
寺居住,并在她往生后为她举行葬礼。祖师说:“这是一项无量的功德,在我的艰难
时期,女居士阿峦资助了我。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我也尽全力给予帮助,这是难得
获得的两大功德。”
后来,有一位行政官员对祖师心怀信仰,每天供养祖师充足的食物,终于解决
寺院的温饱问题。祖师决定在契度彭寺设立私塾巴利文学堂,并挪出精舍作课室,
学生共有十多位的比丘和沙弥。(在那个年代里,谁有能力谁就可以开办巴利文学堂,
故寺院内就已有好几所巴利文学堂。)当时的师资皆由祖师自费聘请优秀的法师到来
教授巴利文。祖师本身也是学员之一,参与上课从中获得新知识,更可温故知新而加
强学识。然而办校不久之后,由于泰国僧伽教育制度发生改革,考试形式由口试改成
笔试。为了顺应潮流趋势的发展,寺院里的几所私塾学堂并合为一,而祖师的学堂也
随之停办了。
解行并进(修行)
祖师专心致志于研究经典,修行方面亦毫不松懈。打从出家为僧的第一天,一直
跟随浓因塔素宛诺法师修行。尚且勤于自修而博览经典,尤其是借助于《清净道论》
来精进修行。除此之外,哪天没上巴利文课,就到各佛寺参访,并亲近指导修行的名师。
从师诸家名师如下:
1. 浓因塔素宛诺法师
2. 素攀府诺寺院的宁住持
3. 曼谷拉差习塔蓝寺的山瓦拉努翁(营)长老
4. 契度彭寺的帕库扬乌伊拉﹙博﹚法师
5. 拉空汤寺的行法师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名师,如札嘎弯寺的前任住持——蒙昆提帕牟尼﹙梅﹚法师,
素攀府巴度山寺的迪法师,以及北碧府他玛胶县考迈寺的本法师。
由于祖师做任何事都非常认真且力学不倦,追随拉空汤寺的行法师精进修行
期间,在禅定中观见一颗光球,大小如鸡蛋黄,尚且纯净无比,浮现在自己腹部中央。
这成就获得拉空汤寺行法师的印证与赞许,甚至被荐选教导打坐,然而祖师推却之,
自认修行境界尚浅,尚未达为人师表的资格。况且必有比这更深奥的佛法,还须勤奋
刻苦地探索下去。
祖师的修行成就除了拉空汤寺行法师的赞许之外,也获得契度彭寺帕库扬乌伊拉
﹙博﹚法师之认可,并且邀请祖师留下来教导信众打坐,但最终因同一理由而婉言谢绝。
祖师通过寻访数位名师而获得颇满意的修行成果之后,期望能寻找一处僻静地
作深入修行,因而决定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头陀苦行而云游各府。
头陀行付诸行动之前,祖师让姐姐来供养所需准备的头陀伞,即便有人做好伞
子来供养也不愿意接受。这可能为姐姐着想,希望她从这趟头陀行中获得一份功德吧。
当姐姐做好头陀伞来供养之后,祖师便动身行脚云游各府。据史料记载,祖师共有
两次头陀行,首次行程缺乏详细的记载,而第二次则行脚至素攀府。
祖师在头陀行的历程中,增广了不少见识。在森林中所遇见的几位比丘,有的
具足神通,有的具足殊勋。行脚至素可泰府的时候,遇见了一位比丘,并与他相互交
换修行的经验。那位比丘说他每次修禅定的时候,都会默诵“三玛阿罗汉”一词。这
是祖师首次听闻“三玛阿罗汉”的圣号。
祖师行脚至素攀府时,决定安住于喜拉达那马哈塔寺附近一座荒废古寺里。
感觉上此处既宁静又离村庄不远,虽然是一座已荒弃的寺院,其氛围却非常适合修习
禅定。有一天,一群小孩赶着牛群在古寺周围放养,祖师见到时警告这些孩子说:
“不要让牛踩踏地底下的佛像,否则你们会造下严重的恶业。” 孩子们听后都不相信,
于是祖师要他们往地下挖掘,果真有好几尊佛像埋藏地里。此事传闻开后,附近的
村民由衷地肃然起敬,对祖师产生信仰心。
在这座破旧不堪的古寺中,有上百尊大小不一的佛像,因为年代久远或受到
恶意的破坏,大多数已经残缺不全,或缺头部,或缺手臂。祖师见此景象而于心不忍,
出面邀请附近的村民一同修复佛像。祖师是以教导打坐的方式来召集村民,前来修行
的人次聚集起来也非常多。祖师利用开示将修复佛像的功德利益告诉大家,结果参与
者日益增多,人人都怀着法喜和虔诚之心,合力修复这座古寺。然而,古寺还未完成
修复时,祖师却被调回契度彭寺。导火线是素攀府的行政首长,当他看到众多信众聚
集一地,况且人数与日俱增而开始猜忌起来,将这项善举污蔑为酝酿叛乱的活动,投诉
于当代全府僧团长老——契度彭寺颂列帕宛那拉法师,经过商议之后,要求长老法师将
祖师召回。
祖师既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是非,也表示对当局政府的尊重,迫于放弃复修该座
古寺的计划,返回颂丕农寺。留居颂丕农寺期间,祖师邀请居士建立一个基金会,
以及开设一所巴利文学院。之后,祖师再次回到契度彭寺。
祖师出家第一年开始学习藏经之前,已曾立志要翻译那长久封藏在颂丕农寺的
《大念处经》。如果翻译成功,则将停止学习藏经,否则将无休止的学习与钻研藏经。
及至出家第十一年,已能充分掌握足够的知识,流畅地翻译出《大念处经》来。也于
那一年,决定暂停钻研藏经。
祖师的童年在契度彭寺受教育的时候,曾结识今在芒库威寺的诺法师,于是
决定去探访诺法师。后来诺法师经常邀请祖师代为开示,因此在那段期间的交往频繁,
每天下午两点也必定在其大雄宝殿打坐。彼处四周的环境非常好,处处绿树成荫,
既阴凉清爽也非常寂静。
祖师暂停下钻研藏经之后,开始精进打坐修行。为了报答此寺前任住持曾供养
过摩揭陀语法与法句经,助于学习巴利文之恩情,决定到芒库威寺结雨安居,同时协
助那里的住持,向比丘、沙弥、优婆塞和优婆夷等开示佛法。
正值出家第十二年,祖师终于告别契度彭寺住持颂列普塔瞻(恳)法师,行脚
至芒库威寺进行雨安居。及至雨安居中旬,忽又想道:“当年十九岁立愿要出家时,
发愿切莫英年早逝,于出家前离世,出家后愿终生为僧。迄今十五年已过,许多愿望
都已逐一实现。可是佛陀的真理,至今我还没能证悟,还未能亲自体会证实,我理应更
加精进修行才行!”
证悟佛法
佛历2460年(1917年)10月的月圆日,祖师托钵回来后,进入芒库威寺的大雄
宝殿内专心致志地打坐,并已立愿:未听得午斋的鼓声之前,决不起身离座。此时正
是上午八点多,祖师开始闭上眼睛,摄心正意,默念“三玛阿罗汉”的佛圣号。时间
似乎过得很慢,身体也慢慢地感到麻痹与酸痛。祖师锲而不舍,直到后来感到全身的
肌肉紧紧地扭结起来,每根骨头都像要爆裂似的疼痛,心情也就开始焦虑不安: “ 咦!
怎么啦?从未坐得如此难受,为什么许诺不闻鼓声不离座,却会让人身心如此的焦虑不
安呢?这和以往打坐的状况大不相同,从未如此痛苦过!何时鼓声才响呢?”
愈想心愈不安,好几次意志动摇,几乎起身离座。可是既然承诺在先,决不能
就此放弃,得继续坚忍坐下去。坚定了心意,慢慢让心舒缓起来,不久也渐渐地宁静
下来,最后,止歇安住一点上。接着观见一团清净明澈的亮光,大小如鸡蛋黄一般,
呈现在身体内部的中央。此时内心有说不出的舒畅与欢欣,酸痛与麻痹等感觉已消失
得无影无踪。也就在此时,报午的鼓声也正好响起了。
那一整天,祖师浸浴在喜悦与轻安之中,时时刻刻都能见到那清净光球在体内中心
照耀着。及至傍晚时分,僧众齐集诵完比丘戒之后,祖师再次进入大雄宝殿,虔诚地发愿:
“今天我坐下之后,若不能证悟三界导师——佛陀所证悟的正法,
宁死也不起座,即便血肉干枯,只剩下皮筋和骨头也罢。”
然后面对佛世尊之像坐下,准备开始精进打坐。闭目之前,看着佛世尊慈悲的
尊容,先发大愿: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17
“祈求世尊慈悲,赐予弟子世尊所知的正法,哪怕只是少许也好。
倘若弟子的证悟不利于佛教,则无需劳驾世尊加持。但若弟子的证法,
能广泛利益佛教,则祈求世尊慈悲加持,助弟子顺利证悟,弟子立愿终
生作为佛教正名的辩护者。”
祖师发大愿后,开始盘腿打坐。此时突然发现成群的蚂蚁,正沿着地板的裂缝爬
出来。为了避免蚂蚁咬伤及妨碍修行,便用手指沾上煤油,准备在座位四周的地板上
画个圆圈以阻挡蚂蚁靠近。可是仅画了半个圈,顿然觉醒而打消原意:生命既可奉献,
还怕什么蚂蚁呢?当下端身摄念,继续精进修行。心逐渐静定下来后,位于身体中心
如蛋黄般的清净光球,此时更加光明清澈起来,且逐渐扩大,大如太阳。刹那间,
感到无所适从,这是新体验,是以往参学禅法中未曾体会到的境界。
此时仍然处于静定之中,但在迟疑之际,彷佛听到发自光球中心一个轻轻的声音:
“majjhima-patipada”(巴利语,释意:中道)。即刻间,光球里出现一个小小的光点,
也正是光球中心点,其光亮度比光球更为明亮。祖师一边看一边想:这或许是所谓的
“中道”吧!刚才浮现的小光点不也正是光球中心点吗?且试看它还会有什么变化吧!
光点果然慢慢地扩大,大达原先光球一样,以致光球消失不见了。祖师静观
其变,果真又见新光球出现,像喷泉般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而且一个比一个更光亮。
然后是内在的种种身相,一尊尊呈现上来,乃至见到了莲苞顶髻的法身佛。这是前
所未见的一切佛像中最为清澈纯净。感觉上彷佛听到法身佛的声音说着:“如是!
如是!”听在耳中,喜上心头。这种涌现内心的清凉和愉悦是言语难以形容,且从未
体会过的经验。于是,祖师感叹道:
“嗯!原来难就难在这里,致使众生不能觉悟。受、想、行、
识四蕴必须凝聚在同一点上。心若止歇,妄想即息灭,妄想若息灭,
觉悟即现前。”
真实的佛法——入法身法门,终于被祖师证得与发现。这也是证入佛陀曾证悟的
正法之道,必须达至非常细腻又精深的境界。于是,祖师继续思索道: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18
“佛法既是如此的深奥,又是人类无法能预料的。佛法本就超越
思想,如果人尚在思考,则无法证悟。如果要证悟,必须让受、想、行、
识凝聚在同一点上,心若止歇,妄想即息灭,妄想若息灭,觉悟即现前;
妄想不灭,觉悟不得。这确实如此,正是证入佛法的关键所在,若不如
此,则无从证悟。”
祖师证悟法身之后,继续静坐长达半小时之久,一再体会适才证悟的心得,
强化心中的悟境,使之稳定留存不致磨灭。此时在止定禅境中,出现一座典雅的佛寺,
感觉正当身处其境,正是童年熟悉的邦巴寺。同时也觉晓彼处机缘成熟,那里必定有
证悟此法门之人,邦巴寺的画面方会出现。
祖师自证悟法身的那一刻开始,励志探索究竟涅槃,愿奉献生命,精进探究入
法身法门,不懈地追求而难得片刻的停息。祖师勤奋深修细研,愈修愈纯熟精炼,
历时月余,乃至解雨安居。之后,祖师辞别住持,前往邦巴寺指导打坐。四个月后,
有三位比丘,即是尚丸法师、苯法师与武法师,以及四位居士证悟法身。
祖师出家后的第十三年,带领着尚丸法师在颂丕农寺结雨安居。这期间,该寺
院的一位比丘也证悟法身,那就是莫法师。过后,祖师行脚至素攀府的巴度山寺居住,
此寺院正是出家戒师——迪法师(当时已经圆寂)的寺院。在这期间,居士们多次请
求祖师开示佛法,因不便拒绝下只好答应。祖师的开示非常好,让大众感到非常法喜。
之后又有人再来请求祖师开示,可是祖师深恐再次开示佛法,可能会让该寺的住持
不高兴。但最后还是出于对信众的慈悲,二次给大众开示佛法,并且为了引起不必要
的事端,随后立即辞别该寺院的住持,借说带领比丘去曼谷作理由而离开。祖师居住
于该寺院共有四个月。
离开了巴度山寺之后,祖师带领着莫法师、洛法师、潘法师与意法师到曼谷,
居住于契度彭寺,继续精进修行。
就任北榄寺住持
祖师为了精进地打坐修行,以头陀行云游四处,寻找清幽隐密的地点修行。
即使爱好宁静的生活,但慈悲之心也让他对众人不能弃之不理。无论居住到哪里,
必会做出利益那一区域信众的事情。祖师聪明能干,各方面都显示健稳发展的实力,
管理吞武里府的僧团长老——契度彭寺的颂列帕宛那拉法师看在眼里,认为祖师的未
来必能给佛教带来无穷的利益,于是推荐祖师担任曼谷帕司乍能县北榄寺的代理住持。
祖师应允之后,立即受封为“帕库沙目塔那努空”的僧衔。
上任当天,由宗教事务厅的豪华气艇来护送祖师。从契度彭寺出发时,寺院里
几位长老皆来送行,随行伴同祖师的还有四位法师。来到北榄寺时,则有县府里的
长老和众多信众的欢迎与接待。
初到北榄寺,祖师纵眼一看,见寺院已经处于半荒废的状态。处处杂草丛生,还
种植着长满椰子和红毛丹的果树,此外有一座老旧的凉亭和非常狭小厨房。至于比丘的
寮房寥寥无几,也很小,只能住上一位比丘,而且四周种有柚木。寺院内十三名比丘,
既疏于学习经文,也懒于打坐修行。这些景象都是祖师之前不曾预料到的,即使面对诸
多障碍,也不感到丝毫气馁。相反地,却生起复兴北榄寺,达至繁荣兴旺的想法。
卓越功勋
证悟法身之法
佛陀入涅槃之后,圣僧人数随着日转星移而逐渐减少,因此,得以证入法身之
人也相应大减,成了凤毛麟角般难求。致使佛陀于当时所传授的法身法门,后继无人
而失传。随之经文中的记载与知识也难为后人所理解,使致“法身”一词被后人释义
为佛陀尊称之一。
及至帕蒙昆贴牟尼祖师出家为比丘的年代,这个现象才得以改变。祖师在修行
方面非常地勤勉,一边认真钻研各种经典,一边精进地修习禅定,从未间断松懈过。
精通于佛教的各种经典之后,认真实践经典中所讲述的四十种方法修习毗钵舍那
(精进打坐)。同时虚心跟随数位法师修行,也得到法师们的认可,进而帮助教导其
弟子。但祖师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总觉得修行境界不够圆满,还未证入究竟的佛法。
后来,祖师励志奉献生命,坚毅精进打坐修行,方得证入法身,重新发现失传
久远的法身法门。于此之后,祖师致力贡献佛教,将所发现的知识与所证悟的成果,
开诚布公分享开来,也向信众弘扬,致使法身一词再次广为人知。
法身一词,据祖师的释义是:法身存在于每一个人体内,形貌如佛相,具足
三十二大人相,头顶上为尖苞状莲蕾,全身透明散发亮光。祖师曾查阅三藏经,以及
各种经典的记载,发现所证得佛相正与记载中的描述完全一致。(例如:“见”确实能
“见”。再者,“三宝”即是三种透明纯净的水晶,其中能够看到真正的纯净,所蕴含
的佛、法、僧皆无须诠译)。
祖师无私地传授自己发现的知识与心得,让众多的弟子受益,因而证得法身的
弟子颇多。由此证实,法身真实存在,人人可证悟。祖师说“法身”一词,并非自创
自说,而是三藏经中早有记载。
祖师在打坐证入法身之后重建了“法身法门”。祖师证入法身后,倚仗此法身继
续钻研法身法门。这乃是佛陀所证悟的正法,然而却已失传长达千年之久,及至祖师
方得重现人世。
法身法门被祖师发现之前,有关法身的事迹,经典中曾多处被提及,但总无人
加以发掘认证。再或是,曾被发现却也不知道“法身”是什么。更何况也不知能否证
入与如何证入。祖师坚信所发现的法身法门自古以来一直存在,就依三藏经的记载来
验证这修行成果。
祖师通过打坐修行证入法身,得以发现法身法门,真可说是见证了佛陀所证悟的正法。
并且重新让世人广泛了解佛陀在修行方面的教诲,成为佛教迈向繁荣昌盛的推动力。
法身之考证
“法身”一词在佛教经典中出现于多个不同地方,包括三藏经和多部经典。
仅在三藏经中,法身一词出现处有四:
第一处:长部波梨品:
Tathagatassa hetan vasettha adhivacanan dhammakayo itipi brahmakayo itipi
dhammabhuto itipi brahmabhuto itipi…
婆私咤听好了,无论是法身、梵身、法者或梵者,都是我如来的名称。
第二处:小部轮毘多品,第十四品:
Dhammakayanca dipenti kevalan ratanakaran vikopatan na sakkonti ko
disava nappasidati…
(谁都无法忽视任何一尊现出法身及创造三宝的佛陀,见到佛陀之人又怎
能不产生信仰心呢?)
第三处:小部佛陀品,第一品:
Bhavanti paccekajina sayambhu mahanta dhamma pahudhammakaya
(众辟支佛乃是佛法高深、法身精湛之圣者。)
第四处:小部布萨品,第二段:
Sanvaddhitoyan sugata rupakayo maya tava anandiyo dhammakayo mama
sanvaddhito taya…
善逝(佛陀的名称)贵色身由我抚养长大,但我殊胜的法身则任您滋长。
法身一词亦出现于下列各部经典中:
· 《佛经释义》中有25 处
· 巴利文版本的《律藏注疏》中《萨嘞塔贴跋尼》约有六处。
· 《清净道论》中有两处。
· 《弥兰经》中有一处。
· 《石碑群》第三部第54 块石碑上的铭文。于佛历2092 年以泰文和摩揭陀文
镌刻关于法身的内容。
· 《佛陀传记经书》清楚地叙述到武巴库法师看见了法身,这也证实法身看
得见。后来,祖师和弟子们通过打坐而证实之。
· 《贝叶经》中有记载关于“法身高度”的内容,这也证明祖师的教诲实属
正法。祖师及弟子对法身的了解,没有超出经典的内容,而这本最古老的
经典现今还保存于锲培威蒙皇家寺院内。
除此之外,对于法身的记载多处见于北传佛教的经文,其次数甚至比南传佛教的
记载多。况且其经文诸多描述皆与祖师的发现相符合。比如:《斯玛拉贴威思哈那》
经典中的一段记载:“法身为最真实、最快乐、最自我、最纯净。谁看得见法身并具
此特征,实属无误。”
佛陀的法身法门失传了千年之后,如今重现人间,可说是北榄寺祖师最伟大的成就,
对佛教作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管理寺院
祖师初任北榄寺住持之际曾说道:“培养人才是一件难事,住宿问题容易解决,
只要有钱谁都可以建住所,但是主要问题在于先培养人才。” 因此管理寺院的第一步,
祖师的重心在于纠正寺中比丘和沙弥的不良行为,让人人遵守寺院清规,持戒清净,
培育出可造之才。于是召集所有的比丘与沙弥前来开会,并给予训言:
“我奉此区长老的命令来接任住持的职务,负责以佛法戒律教导寺院里的人。
本寺的进步有赖于大家的团结与彼此谅解。由于大家都是来自他乡的外来人,彼此都
很陌生,来到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就如同被流放于荒岛,不知道依靠谁。我深信
如果我们追随佛陀的足迹修行,必能顺利宣扬佛法,并加以发扬光大。让佛法戒律帮
助我们消除灭绝一切恶法。
在座各位大半已经出家多年,修行达到何种程度,持戒和德行如何,只有自己
最清楚。如果符合佛法戒律的值得赞扬,但如若不符合的话就应悔过。
曾经见到有些人即便出家十年多,但在佛法与修行两方面,仍旧不足为人师表。
行为表现不但未能利益佛教,反而依赖负累佛教,甚至有时还损害在家居士们的信心。
若要如此形同寄生蟹一般,懦弱地从一个壳换到另一个壳,只懂得寻求个人利益,
那么何必要出家?
我来北榄寺的目的,就是要一一奉行佛法与戒律,在此常住已久的比丘,愿意
遵循我的标准与否,悉听尊便,我不愿干涉任何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必须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不愿意遵循的人请发慈悲心,不要阻碍他人的修行。虽然大家可以
独立自由,但也必须帮忙维护本寺的声誉,遵守寺规,任何人来住或外出都必须得到
我的同意,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我没来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一概不追究,但是现在
我来了,从今天起,我必须好好地尽我的职责。”
后来,在祖师的果敢与英明管理下,获得照顾的比丘、沙弥、优婆塞和优婆夷
的人数增加达至一千两百多位。事实上,要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到幸福,团结一致,
并非一件简单的事。但祖师毅然担起领导与管理的职责,奠定寺院的声誉,让各个成
员尽其所能,各司其职。主要的工作分配组别有三:
1. 巴利文教育组
2. 比丘、沙弥组与居士组
3. 八戒女组
祖师大致上亲自管理比较重要的事务,但也有委派他人做的时候,事后皆得向祖
师作报告。祖师管理寺院如同父亲维护孩子一般,以“四无量心”作准则施政管理,
弟子们个个都明了于心,认同并实践之。
佛法教育
祖师素来勤奋好学,非常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当年居住在契度彭寺的时候,已曾挪
出精舍作为比丘和沙弥的教室。祖师说:“教育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好,受过教育的人,
所获得的东西会比其他人更好更精细,掌握技术的人就如同拥有享用不尽的财富。”
祖师初任北榄寺住持时,邻近的小孩经常群聚在寺院四周撒野胡闹。由于小孩们没
有学堂,上不了课而无所事事,使致非常顽皮捣蛋。嬉戏玩闹之外,甚至射杀麻雀。
祖师非常关注他们的未来,担心若从小没得到教育,长大之后可能行为不良,危害社会。
于是,祖师在寺院里创办一所小学,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培养品行
兼优的人格。
祖师亲力亲为募集一切创建小学的资金,响应此善举而前来捐款筹建学院经费
的人甚多,有如素通玛丽女士、富翁塔纳龙洛先生、阿党居士、家住寺院前边的长官
毗龙先生,以及其他信众。祖师提供免费教育,寺院邻近的小孩都来报名上学。起初
只有十几名学生,不久后,来报名上学的人数日益增多而达至三百多人。由于孩子们
都有受教育,品性方面有显著改善。邻近居民也深受陶冶,对祖师的恩德逐渐产生信
仰心,与寺院彼此间的情感也日渐加深,让整个社区呈现一片安宁祥和。
后来,祖师也受委兼任坤珍寺的临时住持,于是决定将附属北榄寺的小学搬迁
至坤珍寺。及至政府颁布新的教育体系,全国兴建了很多公立小学,祖师随顺因缘,
将教育事务与学校全权转交给政府教育部。
祖师希望看到寺院里,人人都有学习巴利文的机会,让所有的比丘和沙弥自我
提升,免得终日无所事事,修行无成。因此,要求寺院中每一位比丘和沙弥都得学习
巴利文,能够详细了解佛教的教理,也让修行走向正确,并还能教导信众。祖师让
比丘和沙弥在学习佛法的同时,还让他们打坐修行。开示时说:“钻研经典就如同
外用药,打坐修行就如同内服药。”
在佛历2490 年(1947 年),北榄寺创办了一所巴利文学院,由毗潘法师出任校
长,学生则由僧人和居士组成,教学的内容从最基础的语法一直到第六级。因为师资
缺乏,高于第六级的课程则没法开办。当时的教室不过是一座临时木建筑,实在无法
容纳数量剧增的众多比丘和沙弥。北榄寺本寺僧人多达六百名,连同邻近寺院前来学
习的比丘与沙弥的学生,显然非常拥挤了。
鉴于此需求,祖师构思建造一栋新的教学大楼,不但面积宽大还有现代化设备,
能够容纳众多有志向学习巴利文的比丘沙弥。祖师心目中的教学大楼是一座永久性的
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作结构,楼高三层,首两层当作巴利经典的研究学院,顶层三楼则
是教导大众静坐修行的场地。整栋大楼同时能为一千位比丘与沙弥提供学习场所。
佛历2493 年(1950 年),祖师邀请当时的总理及其夫人主持破土大典。也于同一年
开始施工建造,直到佛历2497 年(1954 年)方才竣工与启用。祖师为这栋大楼命名
“帕瓦纳术顺学院”。在当时,这座大楼算是最大的巴利文学院,设备非常齐全。
祖师原拟定在佛历2500 年(1957 年)举办庆祝巴利文学校落成典礼。庆典上还
打算邀请2,500 位比丘前来诵经,接受斋僧大会与受供布施品。但后因祖师在庆典大
会来临前一年生了病,被迫取消而没办成。
据传闻说,大楼刚开始动工建设时,曾发生资金短缺的问题,弟子们都很尽
一份力为祖师分担此挂虑。于是有一天,易迁坛果易法师与利差亚几法师,连同八位
比丘一同前去面见祖师,商量筹集建设资金的问题。由于祖师已订购多根地基柱子,
他们都非常担忧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就出主意说,他们准备游走各府,聚集祖师
的弟子,通过开示佛法的聚会,就可集合供养功德金而募取建设金。
祖师当时不作任何异议,自始至终耐心地听完比丘们的计划。之后,祖师先向
每一位比丘表示感谢,接着转移话题说:“有学习任务的就去学习,应该认真学习巴
利文九级,如此才会盛名广传全国。”而后又补充说:“我会在寺院中安住,也会自己
找到资金,寺院会成功建成的,如此多的僧众都能供养得起,建设学校就不行吗?
如果依靠开示所得到的供养金,恐怕到了圆寂之日也未必有百万善款。”
由此可知,祖师既未曾担心过这栋教学大楼的建造资金,也不急切于寻找资金。
在寺院里一如往常般的处理各种日常事务,最后依旧神奇地找到了资金,完成大楼的建设。
至于北榄寺的巴利文教育,其发展景象逐渐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取得不少骄人
的成绩。有很多位比丘都顺利通过了最高等级第九级巴利文考试。现今,北榄寺的
巴利文学院仍旧是僧团中规模最大的教育机构之一。据统计记录,其学生人数及考试
及格人次,在佛法学习和巴利语这两大领域里,一直都有极为出色的表现。基于此因,
僧团为了表扬北榄寺在巴利文教育方面的卓越成果,于佛历2526 年(1983 年),给
予北榄寺的巴利文学院颁发了模范奖状。
弘扬佛法
祖师心怀大慈悲,始自证得法身的那一天,一直到担任北榄寺住持,从未停止
祈望将佛法弘扬开来,乃至全世界,让更多人共沾法益。眼见世人依然沉沦于苦海之中,
更加激发祖师勤加修行,以大勇无畏的精神斩除一切所面对的重重障碍,勇往直前
而永不后退。因此,百年如一日的习作修行成了祖师的日常法务:
1. 每天亲自带领比丘、沙弥在大雄宝殿做早晚课,拜佛与开示佛法。
2. 每逢星期天与佛日,在大雄宝殿为僧俗大众说法。
3. 每天例常监督并指导昼夜两班深修的比丘弟子静坐修行,优婆夷组也不例外。
4. 每周星期四下午二点,指导比丘、沙弥、优婆塞与优婆夷静坐修行。
5. 安排老师教导佛法。
祖师始自弘扬法身法门以来就没离开过寺院,决定常住寺院中教导佛法,故而已
是利益数以万计的信众,给予善好的机会学习法身法门,证入法身的人亦超万人。
与此同时,祖师分派已证得法身的比丘和优婆夷,行走全国各地弘扬法身法门。
多名比丘为弘扬法身法门作出了贡献,其中有精通法身法门的大长老——帕拉
帕瓦纳国顺长老(威拉比丘),因长老,以及帕摩诃团才法师。当时他们仅是沙弥就
已被派到素攀府教导法身法门,这些比丘们的到来与善行,让很多信众们对三宝产生
信仰心,进而护持法师在当地兴建起寺院。这几座寺院也一直繁荣至今,比如佛丕府
考锐县的考帕拉寺、程逸府的格基达蓝寺,以及宋卡府合艾县的巴南贴帕蓝寺等。
至于八戒女方面,祖师则派八戒女通素到清迈及另外几个地区去弘扬佛法,而八戒女
亭比的走向与八戒女通素是同一路线,后来她们常住在都市里的帕纳空区。八戒女亚
尼则负责教导深修禅堂附近的居民,八戒女锦达纳到素攀府去,而八戒女塔依坡则在
北柳府弘扬佛法。
在寺内专门教导打坐的比丘、沙弥、八戒女和优婆夷都得到北榄寺祖师的赞扬。
祖师鼓励他们天天坚持不懈地钻研法身法门,长达二十八年之久。祖师曾在大雄宝殿
开示时对他们说:“你们得先精进修行,证入法身。过后,我继续教导你们,即使再
过二十年,教也教不完。”
公益性建设
祖师既重视培养人才与打坐修行,但也不曾忽略在寺院里增设建筑来利益佛教,
简单地列举如下:
1. 两排两楼层式的精舍,上层为木材构造,下层则由砖头砌成。
2. 巴利文佛学院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楼高三层,长五十九米,宽十米半。
具有各种教学设备,耗资总费2,598,110.39 泰铢。
3. 一座大斋堂,能够容纳大约五百位比丘与沙弥用膳。屋顶材料是锌板瓦,而地
面为水泥地。两侧有僧人用膳的坐台,中间作行道,总耗资约400,000 泰铢。
4. 蒙坤珍塔萨精舍,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两层式楼房。有上釉柚木制成
的天花板,附带卫生间与电灯装备。这样的建设以当时的条件来说,实属
非常先进的装潢。耗资约800,000 泰铢。
5. 布贴摩尼精舍,是三楼层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耗资327,843.30 泰铢建成。
6. 几排小禅房,专用于学习和打坐修行之场所。
7. 还有其他一些小屋,一直沿用至今。
建造香积厨
祖师初到北榄寺时,就想要盖一间厨房。祖师因为眼见寺内比丘沙弥的人数
日益增多,由于想让他们免去烦恼或担心伙食的问题,把全部时间和精力专注于钻研
经典和打坐修行上。祖师告诉众比丘沙弥,只需认真修行,不必担心日常饮食的问题。
最初受供养的比丘沙弥约有二三十人,后来达到六百多人。开始时,祖师每个月让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27
在家的姐姐从颂丕农县拿米粮来供养,包括每月十五大桶米,以及超过一百五十铢的
膳食费。后来,此数字与总量与日俱增,直至祖师圆寂的那一天,在北榄寺的伙食供
应从不短缺。(倘若将八戒女和寺院成员的名额也计算在内,每天得为一千二百多人
提供伙食。)由于祖师拥有殊胜的大波罗蜜,曾经布施一口饭和半只香蕉给狗儿,
以及供养众多的比丘、沙弥、八戒女、优婆夷和众弟子的善行,从而拥有广大信众,
乃至信众必须预定登记才得以来供养僧团。
时至今日,祖师虽已圆寂多年,北榄寺每天依旧有很多功德主到来供养斋僧。
一如当初祖师所说的,只要让其金身保存下来,北榄寺必会兴荣昌盛。在祖师圆寂之后,
寺院的财政仅剩七百泰铢,日常开销已经让钱花费得几乎全部用尽。拉差莫梨法师便
来到安放祖师金身的棺木面前,向祖师告知寺院的钱将快用完,只剩下七百泰铢而已。
说完法师就离去。不久之后,有人神奇地运来两辆大卡车的大米,供养给寺院。从此
之后,所供养的东西逐渐增加,直至今日依然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祖师当初所建盖的厨房是一所茅草木屋,有一百多位八戒女掌厨。厨房位置已
曾搬迁多次,但最后还是回到了原地,并固定下来不再挪移了。那是因为祖师说了,
厨房应当建在原址。对于厨房的一切,祖师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座位及用具要安置
排放得齐全、整洁美观,包括小件物品如痰盂、水杯和水壶等等也得放好。祖师曾交
待过八戒女,有关桌椅、痰盂应该摆放在何处,看起来才会整齐有序,桌子要盖上
桌巾,水杯和水壶要摆放整齐,水杯要盛满水,以及保持用具清洁等等细节,并说这
可是一份大功德,应当做好来。那个时候的饮用水是装在大水箱并经过过滤的。用餐
时间里,虽然坐满了人,但却显得非常寂静,因为祖师规定用餐时互不交谈。
当年专门管理厨房事务的八戒女图胡嗒努功,外出采购东西的时候,总以小木
船作交通工具。优婆夷珍达娜奥索则为助手,帮忙划船。她们得到离开震沙蓝寺不远
的普露集市购买食物。如果购买货量较多时,便到鼎码头去采购。直到佛历2505 年
(1962 年),有公路开通到北榄寺之后,才可开车去购物,而这也方便了很多。
荣授僧衔
初期的北榄寺处于衰微不振的境况,比丘沙弥们在修行方面放逸不自律,也缺
乏教育。而寺院内的各个建筑也都荒废败落,荒草更是四处丛生。
祖师就任住持之后,开始致力振兴北榄寺,修复寺中建筑,也更着重于僧众的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28
教育,让比丘沙弥持戒严谨,行止庄严,获得良好的佛法教育。祖师不仅修复破旧的
建筑物,也兴建多座新楼舍,令整座寺院庄严宏伟,洁净的外观足以吸引众多的善信,
也更适合众人修功德波罗蜜,以及弘扬佛教。
基于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伟大功绩,让佛教及北榄寺变得繁荣昌盛,且在僧团
中获得崇高的地位与赞赏。祖师历年来多次获封赐,荣授的僧衔如下:
佛历2464 年(1921 年)受封的僧衔为:帕库桑雅闻。
佛历2492 年(1949 年)受封的僧衔为:帕巴弯够首提拉。
佛历2494 年(1951 年)受赠荣誉僧衔扇。
佛历2498 年(1955 年)受封的僧衔为:帕蒙昆腊查牟尼。
佛历2500 年(1957 年)受封的僧衔为:帕蒙昆贴牟尼。
披荆斩棘
祖师刚刚就任北榄寺住持的初期,在管理寺院方面非常的艰辛。最初是针对持
戒不严谨的比丘沙弥进行教导,致使该区的僧长与原本居住寺中的比丘沙弥心有强烈
的不满。况且邻近的居民也开始有了敌意,蓄意散布各种谣言作人身攻击,甚至有人
还企图加以伤害。
有一天,一件让人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了。在那天晚上,祖师让说法善巧的弟子
咖摩法师上讲台,为比丘及信众们开示说法,讲述关于禅修入定的内容。当时祖师也
在现场旁听。晚上大约八点讲座结束之后,祖师沿着阴暗小径走回僧寮,走到凉亭
前时,忽然听得砰、砰的两声枪响,而子弹猛然穿过祖师的袈裟,并留下了两个子弹口,
接着射向身后两名侍者的脸颊,导致非常严重的伤势,但幸无生命危险。由于祖师持
戒清净,也已证得法身的威德力,故而安然无恙。这是一件神奇之事,也让其名声誉
大噪,威望远播传四方,而祖师将此事件视作增长功德波罗蜜的机会。当遇到不祥之
事时,祖师总会说:“比丘不需搏斗,也不需逃跑,胜利终究会来临。”
后来,祖师还一再遇上另一阻饶,那是帕司乍能县的僧长对祖师有所误解。
由于他曾经告知祖师不要展现神通,避免与该区其他寺院有所分别,但祖师没有遵照
其建议做。祖师非常严肃的说:“无所事事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都没有任何的益处,
会让生命走向颓废。”祖师在不利和艰难的境况中,一如既往勇敢前进,百折不挠的
精神中,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
弘扬法身法门初期,招到不明事理的人诸多反对,宣称那是没有任何依据,而
“法身”一词是异想天开而自创的;更有人说那是祖师在吹牛与夸大;甚至出言羞辱
道:“谁想成为阿修罗,就到北榄寺学习法身法门吧。”当祖师听着这些闲言闲语,
只是静静地微笑,神定气闲地说:“真可怜!说的是如此没有见识的话,法身要是不存
在,怎么会有神奇事发生呢?好无知的人!”祖师继续说道:“肤浅之言,不值为之
惊慌。法身是真实存在的,且必将让北榄寺名声显赫。比起其他寺院必定毫不逊色,
就等着瞧吧。”
有一次,祖师跟契度彭寺的颂列帕宛那拉法师谈到关于法身被抨击的事件时,
说:“我并不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我懂得分辨善与恶,我为什么要为了贪欲而自
毁?他们如此指责,可能有人不懂“法身”一词出处在哪里,意义是什么。既然全
然不懂,却又仰仗自己的无知来评说我们这些精进修行之人,未免过分吧!指责既
是出自无知,又怎能抹煞佛教的真理?这些诋毁也只能算是一时之说而已,不久之
后,佛法的光芒必定会让有智慧之人亲眼证实。
他们如此的指责正好是激发我们精进修行的推动力,最终必会知道北榄寺的僧
团不是饱餐而睡,乃是一个修行严谨的团体。他们的言行正好为我们的团体作宣传,
这比报章上的广告效应更具力量。那只是批评者的言行为,并非我们有所委托之人。
其言论虽属负面性,但须知道,负面言论背后也必定伴随着善好的言语。
善法必定战胜恶法,我们不必焦虑。佛教的法身真实存在,不虚假。法身将让
证入佛法之人有知见。我们不须为这事件有所惊慌,须坚信佛教的宏德。”
祖师说:香花无需喷洒香水,其香味自会芬芳四溢,无人能阻。尸体不添加秽
物,恶臭自熏,亦无人能蔽。这寓意祖师刚正不阿,当时所做的一切如同飘香四溢的
鲜花。美好的举止名声自然会弘扬四方,谁也阻止不了。如果有人能了解祖师所说的
信息,加以实践与证明,此人必能在实践证明中受益,自发芳香之气。
祖师引用了《法句经》 :
Yo kho Vakkali dhamman so man passati
跋迦梨听好,谁能证得佛法,谁就能见到世尊如来。
除此之外,祖师还引用巴利文经典《长部—世因本经》中,佛陀对婆私咤沙弥说:
Tathagatassa hetan vasettha adhivacanan dhammakayo itipi…
婆私咤沙弥啊,法身就是世尊的名称。
若将佛陀与跋迦梨比丘的一段谈话与《世因本经》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便可以
清楚地看到佛陀所说的:
“谁能证得佛法,谁就能见到世尊如来。也就是指谁看见法身,
即是看见了世尊如来。简单地说,看见法身就看见了世尊本身。”
为何如此解释?因为那时候的跋迦梨比丘接近佛陀,如果是以肉眼去看佛陀,
一定会看得见佛陀,由于经典上也没记载,不知其眼睛瞎与否。佛陀那样说,可以
解释成:用肉眼,只能看见外在的我,出了家的悉达多太子的外表,而不是真正的我
(如来)。那仅是一个会趋向衰老的肉身,是世尊出家后的色身,不过是一个外在形象
的身体而已。
“我”,在这里意指“内在身”,而不是会衰老的肉身。内在身是什么?也就
是“法身”。若以正确方法修行之后,便可以亲自证得见得。这种看见是用法眼去看,
不是用肉眼去看。佛的言语非常深奥,如果没有修行学习佛法,就很难去理解它。当
祖师精进修行而证入法身之后,便可轻易的理解。
罹病与圆寂
祖师从就任北榄寺住持那天起,肩负着重担,甚少休息的时间。每天全部精力
投注于打坐修行,以及管理寺院的法务。及至老年期,身体状况逐渐衰落。佛历
2499年(1956年)三月,被确诊为高血压。早期的病情反反复复,主治医生是皇家海
军医院的院长,每天早晚两次来探望与检查祖师的身体。每当发现病况有变化的时候,
即请医院的专科医生复诊,并给予治疗。
祖师患病初期,曾召集比丘、沙弥、八戒女,以及寺院所有弟子到旧禅堂来开会。
祖师希望人人都能成为功德主,全年都有人来供养斋僧。通过他们去邀请父母亲戚,
来圆满供养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当时的奔雅普拉法师误以为祖师将不久于人世,就
请求祖师长住。这正是史无前例的北榄寺开创每天轮流供养斋僧的缘由,祖师也正是
这种护持佛教僧伽方法的先驱者。
祖师患病期间曾授封帕蒙昆贴牟尼的僧衔,当时正值病情逐渐恶化,即便如此,
祖师以坚毅不挠的精神,亲自到大皇宫参加册封仪式。
祖师讲究孝道,曾将母亲接到寺院里居住,并盖了一座房屋安置母亲。将母亲照
顾得无微不至,直至往生而去。祖师的母亲在佛历2484年(1941年)罹病逝世,享寿
八十二岁。为了报答母亲养育恩情,祖师将母亲的遗体一直保存至佛历2500年(1957年),
方才下土埋葬。至于祖师的病情,即便日渐恶化,每天依然坚持亲自处理繁重的法务。
在这之前,祖师曾经因患疝气而到西礼拉差玛医院进行一次手术,也曾在僧人
医院疗养过两次。祖师即便生病卧床,却也一如往常教导弟子打坐,持续禅修。每天
会让比丘们围绕身旁打坐,从未缺过实践修行。
祖师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无论行、住、坐、卧或洗澡等事项,都会亲自料理,
从不愿意借助于他人。祖师品性随和,从不抱怨也不责怪任何人,总也欣然接受前来
供养的任何食物。如果为了祖师的健康着想而不让食用某些食物,祖师也会听从并停
止食用。
祖师患病期间,负责在身边照顾着的人是拉差摩利法师(当时职任巴利文教育
学院秘书长,也是祖师的秘书),由他安排了比丘沙弥每日轮值看顾祖师,一人
两个小时,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护守祖师,并将祖师的症状用笔记详细记录下来,好
让前来诊治的医生准确如实地了解祖师的病况。祖师也曾被多名比丘沙弥负责照顾过,
如初期间有一位已拥有僧衔为帕库桑雅闻的烈法师,另有武坛涛锦法师(当时为沙弥)、
巴拉塔暖法师、培法师、银塔法师、栽法师、诺离法师、奥帕沙玛提坤法师(苏帕法
师)。接下来的一组人员是玛尼法师、依内通松基法师和沙嫩法师。除此之外,祖师
的表亲和晚辈也纷纷前来帮忙照顾,他们是噶烈先生、本先生、勇法师、拉欧先生、
差龙迷教诺先生和咤棱先生等。
自祖师患病以来,巴法师(今僧衔为颂迭)经常来查视祖师的病情。其探访
时间不定,时而早上来,时而下午才到,或晚上才来。来到后会同时嘱咐医院的比丘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32
沙弥如何照顾与护理祖师。有一天,巴法师到来探望时,祖师让比丘沙弥们列队迎接。
当巴法师临近祖师住所之际,一位比丘侍者告诉巴法师说,祖师已经在门口等候着。
巴法师就问道:“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说我会来,是你们欺骗了祖师说我要来的吗?”
比丘侍者回答说:“我不知道,但已被吩咐将坐垫摆好等候您,说您即将来到。每次
都是这样的,而且没有错过一次。”若有哪个时段巴法师久久不来,祖师就会喃喃念
道:“巴法师不来了。”
祖师与巴法师谈论病情时说:“这次病痛无法医治,没有药物可治愈,因为
所吃的药没有根治的效果。”祖师说那是业力所致,如同遭受石块阻挡般,药效渗透
不进,消除不了病症。祖师的病情逐渐达至超越医生的诊治能力,已无人能助以治愈。
每当弟子带来名医给予看病,祖师总也没有拒绝,不过想给弟子们一个供养孝心的机会。
祖师病入膏肓之际,让烈法师到来并给予嘱咐,交待他要继续弘扬法身法门和
发放佛牌。最重要的是,在祖师圆寂之后,得保留肉身,勿将遗体焚化。
祖师即将圆寂之前,曾告诫亲近的几位弟子,让他们继续弘扬法身法门。祖师
以深切的口吻告知每一位深修者说:“在我往生之后,希望你们继续将法身法门传承
下去,永不放弃,直到命终。不要去别的地方,要留在北榄寺,等候入法身法门的
传人到来。”
祖师圆寂的当天,时值中午一点整,气喘发作了,于是连忙去请经常给祖师看病
的医生,然而没请到,他不在。当时,在祖师身旁的春恳塔披尼女士只得请来别的
医生。经诊断后,医生告说祖师即将离去,无法再用药延续生命。一时间,闻讯的
比丘沙弥们都涌过来,挤满了整间屋子,人人面带忧伤地望着祖师。
祖师于佛历2502年(1959年)2月3日下午三点,在北榄寺安详地圆寂。享寿七十四岁
又三个月二十四天,僧腊为五十三年。弟子们得知祖师圆寂的消息时,人人哀惜不已,
悲痛万分。当寺院的钟声和鼓声响起之际,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留下泪水,甚至有的嚎啕
大哭,或用手掩住面部而默默哽咽,整个场面哀愁密布,没有任何话语声。
精神不朽
日常作息
祖师的日常作息
日常法务
祖师职当北榄寺住持的法务非常繁重,致使个人的休息时间没多少。通常在凌
晨三四点起身,醒来后即刻打坐,之后绕巡寺院一周,有大伯拉韵属塔拉陪伴在身旁。
早上六点,早饭钟声响起时,祖师总是第一位进入斋堂,坐在住持座上等候。天微亮时,
众比丘沙弥相续进入斋堂一起用餐。按规定,人人必须到斋堂一起用餐,不能将食物
带到寮房食用。如果有功德主来供养食物,即便仅只一位,祖师也会给予开示,说说
布施的功德利益。祖师说,如此一来,布施者会得到很多功德。开示结束前,祖师
还会引导打坐,再次提说布施的功德利益。不论居士们聆听开示明白与否,人人都
表露得法喜充满。开示完毕,若有功德主供养三僧衣,祖师就进行洗换,穿上三僧衣,
而功德主此时则领取祖师所用剩的水,当成圣水浇洒在自己的头作祈福。
适逢某一天所供养的食物过盛时,祖师样样食品都会尝一尝,然后将过盛食物
分给居士们共享,每位信众都渴望得到一份祖师所分发的食物。此任务则由祖师的
侍者作安排。用过早饭,祖师领先走出斋堂,众比丘沙弥也会紧跟其身后,井然有
序地前往大雄宝殿。众人就座后,祖师带领诵早课,再给众比丘沙弥半小时的训言,
然后再打坐半会儿。祖师会在大雄宝殿中点名查视缺席者,如果有谁来不了,就得先
作通知。时间到早上八点,祖师就离开大雄宝殿。如果有客来访,就接待客人,若是
没有就打坐去。上午约十点半时,如果有访客才会出来接待,否则继续打坐到十一点。
用过午饭,时达十二点半,祖师又继续打坐。及至下午两点,方在凉亭接待客人。
到了傍晚五点,祖师前往深修禅堂查视,所有的深修者都须出席在场,聆听祖师在禅
修方面所给予的指导。祖师严格对待纪律问题,谁要外出办事就得抓紧时间,不能耗
时久留在外面。必须精进打坐,更不能偏离了目标,只能坚持不懈地修法身法门。
晚上七点的时候,祖师再次指导打坐,大雄宝殿作为禅堂教导比丘沙弥,及信众等人
打坐。
每天在大雄宝殿早课诵经后,祖师给比丘沙弥训言,至于众八戒女,则选择在
星期天和佛日开示指导。对于信众们,祖师要求他们持守五戒,佛日当天持守八戒。
每周星期四下午两点,祖师拨出时间在讲堂指导信众们修行打坐。一般上,雨季安居
的时期里,会有非常多信众来寺院,祖师每天都得开示说法。倘若在场的比丘人数很少,
祖师就会提说今天比丘们输给了八戒女,然后停下不说了。于是,在场的比丘就会赶
快找来缺席的比丘,填满整座大雄宝殿为止。在开示过程中,若有干扰的声响,如有
发出敲击声,祖师必会暂停开示,等到声音消失后才继续开示。又若有人发出声音干
扰他人时,祖师也会说:“骚扰他人打坐修行,会耳聋喔。”神奇的是,祖师在开示
时似乎知道每一位弟子的心思,脑子里正想着什么,因而在开示的话语中也就直点其心,
让听者心知肚明,暗中称奇。
诵经念佛
祖师在修行上表现得非常卓越,是所有沙门的榜样。自出家那一天起,祖师每天
诵经念佛,从未间断。成为北榄寺住持后,每天早晚都会在大雄宝殿内,带领众比丘
沙弥诵经念佛,也给予训言让他们保持正念,持戒清净。
诵经念佛让佛教维持守护着其稳定性与长久性,也是护持佛陀三藏经典不失传
的重要因素。同时,这还体现出佛教的兴盛,以及僧团团结一心的景象。如俗语所言:
“哪所寺院还有延绵不断地诵经声,表明那所寺院依然繁荣昌盛,依然是世人永恒
的依靠。须知道,诵经是在复习和牢记佛陀的教诲、巴利语及其注释资源。只要
三藏经得以完整保存于世间,修行者也必将圆满成就。”
严谨持戒(波罗提木叉)
祖师重视持戒方面的严谨,说:“罪恶如发尖与毛尖,一点也不可碰触它。
又如发尖与毛尖上的臭屎,即便沾触一丁点,也感觉又臭又脏。众比丘和沙弥的行
为举止一定要谨处戒律中,不能脱离戒律。”祖师的寓语如同大海中的水,无论其量
有多少也不满溢。
每半个月,祖师和全寺众比丘会在大雄宝殿内听诵戒律,从未缺席过。祖师也
特别关注涉及女性方面的戒律,会表现得特别谨慎。即便面对众多来学习打坐的八戒
女,或在较僻静的地方接见女客的到访,祖师还是小心翼翼,总有比丘、沙弥、侍者,
或是同来打坐的人陪伴在侧。就算在其精舍附近,也必有常住的比丘在一起。
在北榄寺院内,祖师划分出八戒女居住的地区,四周筑外墙环绕,形成隔离区。
每栋宿舍皆安排数位八戒女同住,无人准许单独住宿。如果没有得到祖师的允许,
比丘沙弥严禁与八戒女交谈,即使得到许可,也必须各自有同伴随行。
忏悔
祖师每次打坐前,都会指示和提醒道:“修习禅定时,修行者必须要有愉快爽朗
的心情,要放下一切事情,因为如果有牵挂,心就不稳定。既然决心要修习禅定,就
得将心中的挂碍,大大小小的忧虑全部放下。”
关于如何远离思虑,祖师曾教导比丘、沙弥和八戒女,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纯洁
清净,并且以圣人作楷模,学习的榜样。祖师解释道:“圣人的法务是勇于修善行、
虔诚信仰、容易教导、不骄傲自大、知足、容易照顾、事情少、行为端正,庄严、
有智慧、不牵连家族。”
远离忧愁在于达到持戒的清净,祖师一直是如此实践着,坚持不懈。因而天天
作忏悔,求得持戒的清净。比丘要经常忆念着,身为一名沙门,决心成为精进修行与
持戒清净的僧人。祖师每天都会在黎明前,与身为侍者的法师同作忏悔,从未缺勤。
共膳一室
祖师当初在北榄寺内建造厨房,意欲为众比丘和沙弥提供方便,能够有更多时间
学习巴利文和修行打坐。如果没有重要法务缠身而得出外,祖师每天早午餐必到膳堂
用饭。进餐的时间里,所有比丘沙弥都得齐聚一堂,倘若哪位比丘非患重病,也必让
他出来一起用餐。祖师为人心细,会观察室内所有的人,是否经已用餐完毕。如果哪
位尚未用好餐,他也会慢下进食速度,等待全部比丘一齐停止用餐。
祖师建立起这种温馨的一室共膳的模式,如此传承下来,创造了比丘沙弥彼此
间的善意,也护持大家团结一致的精神,进而同心协力一起完成寺院里的一切法务。
与此同时,促进佛教的繁荣昌盛,让佛教稳定长久地发展下去。再者,让寺院成为
佛教徒的信仰圣地,带动未有信仰的人生起信仰心,也坚定了众善信的信仰心。
即便是剃发的日子,祖师也要求全体行动一致,寺院里比丘、沙弥和八戒女全
在同一时间进行。如果哪一位不愿剃,祖师就会说:“连剃发都不协调团结,心又如
何能团结和谐呢?”在培训时,每当论及内容相关于和睦团结时,祖师总会引用
《本生经》中的故事“离群的麻雀”为例子来告诫弟子。
慈悲与秉公处事
祖师曾在大雄宝殿中发愿道:“还没来的出家人,希望他能来;已来的出家人,
希望他能获得快乐。”从此之后,北榄寺的比丘沙弥,年年不断逐增。不论人数增加
多少,祖师从未感到不安,相对的更加喜悦。从未有人看听到祖师为此有怨言,而是
人来得越多越欢喜,并说道:“他们来此寄宿,不被拒绝,而是获得援助。”
祖师慈悲的帮助每一位弟子,生活起居照顾周全,纪律的赏罚分明。如果谁做
得好,就给予赞美,并让他成为团体的榜样。谁做错的,就给予警告和改过的机会,
也让其他人以此为戒。祖师对待比丘沙弥如同父亲疼惜儿子般的照顾着,他曾经说道:
“无论哪位比丘或沙弥欠缺了什么,我都会尽量协助及予以满足。北榄寺每月支付
电费高达两千多泰铢(1937-1938年),尽管如此,我每个月依然如期支付。至于袈
裟全是免费,而且是无限量的发放。
作为掌管北榄寺的住持,不会在意获得什么,因为住在这里的比丘沙弥,都是
自己的孩子。如果他们有所欠缺,我都会毫不吝啬地供给。这可让比丘沙弥们有归家
的感觉,如与父母同住般的舒适幸福。谁都会疼爱自家的孩子,如果知道寺院的管理
人也能像关爱自己孩子般对待他们,就会给予尊重与敬仰。”
祖师在发放僧人用品的时候,有时也会遇上短缺状况。可是,祖师会答应日后
再补发,而且先记录下暂时还未取得的人。祖师说:“谁想得到好的东西,我都尽力
让他如愿。”与此同时,祖师还会教导寺中的比丘沙弥,说:“无论住在哪里,都要
布施,没有什么做的,那么教导佛法,不断支援与帮助信众吧。”
祖师重视寺院的安全,每天夜里必会巡视寺院四周,查看有无意外事件的发生。
雨天的时候会特别加以防范,祖师说喜欢这个时段的人有两种,一是不务正业的人,
二是好色之徒的色狼。除此之外,祖师还会查看寺院中的比丘、沙弥、八戒女和其
他成员,看看是否有人偷溜出寺院去玩,或有人在悄悄聚会。祖师巡视每位比丘沙弥
的寮房,如果看到哪个房间亮着灯光,还有背书的声音时,特感欣慰。但如果哪个房间
开着灯,并传出谈笑声音的,祖师会前去敲敲门,提醒他们关灯安歇。
库哈沙旺寺住持易迁坛果易法师曾说:“有一次,祖师一如往常巡查着寺院,
来到一名比丘的寮房前时,里边只有两位比丘,室内灯光明亮,隐隐约约地听到聊天
的声音。”祖师于是上前敲了一下门,意欲提醒他们该休息了,可是屋里却有人大声
喊:“先去前面吧,明天再把功德回向给您。”祖师在门外听到之后,不作回应而继
续往前走。隔天早课之后,祖师开示时,将昨夜发生的事件作为例子,说:“对了,
现在的比丘很会回向功德,连依然在世的戒师,也不忽略。”每当弟子犯下严重的
错误时,祖师总会私下与他单独交谈,没让他人知道,最后让他悄然离开寺院。因此,
若有人无缘无故地离开了寺院,显示此人必定犯下严重错误而被逐离寺院。
祖师不时更换巡查方式,以免弟子们猜测其行踪,例如,有时会站在三藏经
楼上,在高处监察寺院里的景象;有时不穿袈裟而仅披上一片布,站在阴暗的角落里,
手拿点燃着的香烟,让偷离寺院的弟子辨识不出是祖师。按照惯例,祖师必定穿着齐
整,也不抽烟。那时寺院里有一群调皮的沙弥,经常偷溜出外看电影,还以为祖师不
知晓。当中有一名沙弥宋杰差拉密,经常偷吸烟。有一个晚上,他们再次偷跑出去看
电影,由于那名沙弥身上忘记带火柴,便想借个火点根烟。当他望向大雄宝殿时,
发现那里若隐若现似有火点,心想那一定是其他的比丘正在那里偷吸烟,便急忙朝
那个方向走去。
到那里一看,竟然是祖师拿着木棍站在那里,可呆住了。祖师说知道这群沙弥经
常偷偷外出,不认真学习,且让这沙弥把同伙的都叫了过来。认错改过的将不被责打,
不肯认错的则会受责打。祖师同时指责那名吸烟的沙弥说,不该教唆同伴向不良行止
方面发展。该沙弥深怕被打,连声向祖师求饶:“请住持不要打我。”祖师本就不想
打人,手执木棍也不过是想吓唬他们而已。该沙弥认错后,祖师也没打他,但要求各
人今后都要认真学习。自此之后,该沙弥果真认真学习,精进修行与打坐,最终证得
法身。
另有一个晚上,祖师看见一位沙弥脸上涂抹着爽身粉,看上去与出家人的身份
非常不相宜,于是把他叫来问话。那位沙弥回应说,抹上爽身粉是为了预防粉刺,
祖师听后告诫他不能再有这样的行为。
再有一个晚上,祖师走过八戒女的寮房时,发现屋里有外人在,应该是八戒女
的朋友来寺院持戒,要挂单一晚。当时已是深夜,房里的灯光依然亮着,祖师望进屋
里,见到那位八戒女正套上女居士的衣服,照着镜愉快地笑起来。为了提醒她,祖师
捡起三块小石头,抛进了屋里。该名八戒女走出门口张望时,没有发现任何人。于是
放声大喊:“谁丢石子?我没做什么,干嘛丢石子进来,我会报告住持的!”第二天,
八戒女向祖师报告此事,希望昨晚丢石头的人受到处罚。
祖师问她:“妳当时正在做什么,那么晚了,为什么还不关灯睡觉?”八戒女
深恐被责备而不敢诚实的回答,老在拐弯抹角的回避问话。祖师查问一阵后,如实告
诉她昨晚的真相,也让她知道抛石子的并无他人,之后严厉地给予训斥。
祖师具有他心通,能够了解每个人的行为,真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需要之时,
祖师会知道谁说了实话,而谁在撒谎。祖师教导每个人要勇于诚实说真话,方可获得
祖师正确无误的帮忙而解决困难。祖师曾说:“有什么事就说出来,不用掩饰,我了
解一切,因为我有个笔记本。”这意味着对祖师来说,没人能够隐瞒住任何的事情。
佛学成果
祖师修行严谨,是一位精进不懈的实践者,也是修行圆满的比丘。不仅限于
自己的获益,还大公无私的为他人带来益处,完全体现利己利他的精神。利己方面,
以孜孜不倦的毅力精进打坐,证入佛法。利他方面,谆谆教导大众,促使多名修行人
也证入佛法,让他们成为证悟佛法的见证者。祖师无私地奉献于佛教,所教导的是
修习法身法门作基础,非常认真专注地为大众带来真正的利益。让众学习者在打坐的
时段里,亲身体验并获取得最大实质性的效益。至于比丘和沙弥,祖师在晚课和开示
后,会让他们继续打坐修行。而八戒女则被安排到另一处,如在讲经堂打坐。
除此之外,每周星期四下午两点,祖师也会在讲经堂教导打坐。参与者很多是
寺内外的比丘、沙弥、优婆塞和优婆夷。同时也有来自外地的比丘前来学习,例如来
自美国、英国、老挝(寮国)和柬埔寨等国家。佛历2489年(1946年)出版的《圣僧
智慧周刊》中就曾记载道:“很多人到北榄寺追随祖师学习法身法门,迄今为止,总人
数不少于四万人,其教学经验则长达十五年之久。”
祖师的开示中,所说的佛法皆引自三藏经,每段内容自有其出处。祖师先将巴
利文的翻译整理成大纲,汇集成精华教材,讲法时再加以详细解释。祖师在三藏经的
造诣上曾获得差纳颂蓝寺前住持——帕拉探塔萨纳法师的赞赏,并作如此评述:
“他对三藏经的精通程度,如同修习专研三藏经的法师般表现不俗。倘若当初
选择专攻于巴利文的翻译,很可能会取得非凡的成就,但却没有如此做。当时的他只
想励志于学习佛法,让自己和世人断除苦恼。精进修行并获得正确的修行方法后,也不
曾想过借此获得文凭或有所炫耀。如果要评估他所掌握的学识,巴利文的学习程度
相当于巴利文三级至五级的水准。巴利文掌握得很好之后,全部精力则转而专注在
禅修之上。”
帕拉探塔萨纳法师的话语显然是个有力及上好的证明,祖师所掌握佛法知识的
水平相等于一位摩诃比丘(考获佛学研究第三级学位的法师)。
另有一次,祖师应丕玛拉探(采.坛塔多)法师的邀请,到马哈塔寺的佛殿去开示,
内容讲述到关于“禅修”。当天是佛历2490年(1957年)10月7日,有很多比丘和沙
弥前来听闻佛法,寺院所备好坐垫不足以应付,只能就地坐在佛殿的地面。此外也有
很多优婆塞和优婆夷同来聆听祖师的佛法开示。祖师的开示结束时,丕玛拉探法师当
众赞赏祖师。从此之后,祖师多次应邀到马哈塔寺教导打坐。
度化世人
祖师在打坐方面非常积极精进,大部分时间持之以恒地禅修打坐。身为主持
不时需得接待客人,时间安排在两个时段,一是中午,一是午后五点。祖师慈悲为怀,
总想帮助世人度化痛苦。来者有求必应,从不拣选度化对象,也不期望任何回报。
尤其对待大众平民和达官贵人,不论是贫是富,皆是一视同仁。
祖师会见与接待客人时,一般上独自椅子上坐,而客人一致坐地板。祖师绝
不介意到访的居士是否供养功德金或物品。所重视的,是要帮助世人,指导信众修行,
得以证入法身。故而从不期望有回报,被人们供奉或被崇敬。但只希望有足够的饭菜来
滋养身体,有足够的精力来打坐修行就心满意足了。祖师认为,既已证入法身法门,就
有职责帮助世人脱离痛苦,就得以微笑来接待求助者,不可有厌烦或憎恶的心态,得
有耐心,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于信众,不论是荒唐无稽之谈,还是私心贪
利之求,祖师总会面带微笑地专心倾听后,不论为何而来,有何索求,都先让他们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40
打坐,心明亮宁静后,才亲自处理或嘱咐证得法身者去帮助解决问题。祖师最终还会
向他们介绍离苦得乐的修行方法。
深修法门
众所周知,祖师将全部精力投注于禅修,从日常法务中也可察觉到,所有的事
情都与打坐修行有关。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祖师本人不喜欢离寺院外出,担心
白白浪费了打坐时间。如果真有要事必得外出时,也会尽快赶回寺院。自从担任北榄
寺住持以来,祖师从未在别处过夜留宿。“深修法门”这个词,也许对某些人来说会
感到有些陌生。要清楚解释其意义,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真正理解起来,也相
当困难,因为这是一门精细深奥的知识。能彻底理解这门学问的,也仅只那些证入法身,
禅修造诣精湛者方能做得到,而在当时能够参与深修法门的也大有人在。
透过祖师那一时代研修法身法门的故事,大致上可以粗略的了解到法身的含义。
研修入法门指的是:证入法身之人修炼心灵的一种方式。所研修的内涵渊博深奥,
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和研究,开拓心灵的认知能力。修行进程中须要一位精通法门
之人进行指导和监督,祖师是其中之一人。如同现今某一专长的教授,统领自己的
团队在实验室中,专攻其专长的科研领域。
“深修工厂”即是进行深入研修法门的场所。当时的深修工厂是一栋方形平房,
采用隔板在中央分隔成两间。右边供比丘专用,左边给八戒女专用,两间房里的人互
不照面相见,也无法相对交谈。祖师则坐在房间前方,透过隔板细长板缝,让八戒女
与女居士听到祖师指导静坐的声音。至于两间禅堂出入口也分隔开来,比丘从藏经阁
那边进出,而八戒女顺着禅堂那边出入,两边的人皆无碰面的机会。
参与深修工厂修行的弟子皆属禅修优越的弟子,也都经过祖师的精挑细选。
两间禅堂中的成员各自分成两组,作轮班制进入深修工厂打坐。一天二十四小时分
作间隔六个小时的四个时段,由凌晨十二点开始,两组成员交替接班,每组一天打坐
两次,不间断地进行研修法身法门。
深修工厂里有一张方形的“断情床”,是提供给修行非常卓越的人专用的。
所谓“断情”是指心静寂,进入精细深奥的佛法,断绝人身的认知,脱离外界的感知,
直接证入佛法。坐上“断情床”修禅定的人,可以连续好几个小时皆沉寂于禅定中。
“断情床”顶上设置着小蚊帐,而整组同坐的则有个大蚊帐。整组团员的人数,比丘
约有三十名,八戒女也相差无几。祖师严禁非团员,未证入法身的人进入,深恐干扰
到深修者的修行。除此之外,也为了避免不明真相之人可能对精细深奥的研究事项产
生疑虑,造成不良的影响。
佛历2474年(1931年)的雨季安居日,祖师聚集所有证入法身的弟子,开动深
修工厂,进行深修,钻研法门。打从那天起,深修进程就从不间断过,一直延续至祖
师圆寂之日,全程长达二十八年之久。由此可见,祖师明心致志,全心全意投注于修
练佛陀正法的法身法门。
一代宗师的风范
诚挚刚正
祖师从小具备认真的性格,做起事来总也刻苦耐劳,全心投入。祖师修行能够
获得成果,证入佛陀的法身,正是拥有一颗真挚,不怕吃苦,认真而不急于求成的心。
任何人见到祖师之际,无不赞叹其庄严稳重的仪表,初次见面自会心怀敬仰而
想亲近,言语也格外小心客气,示以高度的敬重之心。感受到祖师的慈悲之余,也能
感受到其威严的气势,如同一位指挥战斗的统帅,威风凌然。祖师凝望着他人时,
总会目不转睛,若是迎视其坚稳的目光,能感受其视线贯穿对方的眼珠,直透心窝,
所传授过来的是亮光、温暖、自信与安全感。
除此之外,祖师诚信可靠,素来以心口如一不虚假,言行一致而让人敬仰。刚
正不阿的本色勇于面对真实,敢于大胆地讲出与指正,决不恐惧和畏缩,同时也为理
直气壮地不畏怯他人的指责。巴法师的著作中,其中一部作品曾记录下面的故事:
“有一名山培市场的富商来顶礼祖师,并问道:今天会有人来捐款建造僧寮吗?
当时在场约有二十多位信众,人人凝神静气地等待着答案。祖师闭目五分钟后,面带
笑容的回答说:会的,有人会来供养,要修建两三栋僧寮。
用餐完毕后,僧团开始诵经祝福信众。这时有一群男女居士来拜见祖师,表示
要捐助款项,建造两三栋像祖师所建造的小僧寮,请求祖师接纳。祖师听后神闲气定
地微微一笑。事后有人向祖师指出说:这样的预测真是太准确了,但却也非常危险。
不应当面对众而公然说出的,私下说说便可。祖师问及有何危险时,反被指说道:
要是预测有误,会让村民们失去信仰心。但祖师却理直气壮地应答,说:佛教是虚假
的吗?佛陀的佛法是真实的存在,法身不曾欺骗过任何人。听到如此的回应,那人当
下哑口无言而不敢再给予意见。从书中的记录看此事件,足以体现祖师的知见何其深
奥精准,如此肯定的回答,如果没有知见,又将拿什么来回答呢。”
论及佛法的修行,祖师的开示是:
“静止是成功之本,先达至静与止,否则一切无需浮夸地多言。暂且别再争论,
先达至统一的看法吧。如若不能静止下来,也即无法证得法身。我们均是人,有人达成
了,为什么不能一样做得到?做不到,只为没去做。只要肯认真地做,一定也能成功做
到的。事实上,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该如何认真地做?就是认真地投入生命般地做,即
便血肉枯竭,剩下的仅是筋骨也在所不惜。还要立愿,如果无法证悟,就甭起身离座。
每个人确实都能做得到,我本身就如此历经两次都没死。静止,达到某一静定的程度
之后,便可证悟,不会死去的。记住了,静止到一定程度便可证悟,死不了。
佛陀正是如此精进不懈地修行,矢志不渝地愿以生命作奉献来证入佛法。如此
依赖精进的精神,方法又是正确时,尊者于傍晚时分证得宿命智。午夜时分一再
证得了生死智。及至拂晓时分,终究觉悟漏尽智。作为导师,尊者如此地认真精进,
作为弟子的我们,也应该一样的认真精进,无畏死亡而勇猛精进。如果无法静止,
即使付出死亡的代价也无所谓。”
励志精进
对于禅定的修习,祖师精进一如既往。他说自己自从出家那天起,精进打坐,
从来没有间断。他实践的原则是:“结合原因去观察结果,要专心致志,这才称得上
是最卓越的修行者。”
祖师教导说:“修行要达到最高的极限,无论我们看见与否,都要坚持不懈地
修下去,不要让时间毫无意义地白白流逝。” 祖师总会如此地强调。各人自有其精
进度的极限,容忍度的极限,如果我们的修行还未达至顶峰的精进极限,依然可以说,
我已经精进了;容忍度的耐力还未达到极限时,也仍可宣称自己曾经挺过耐过。因为,
每个人的极限点各不相同。如同阅读一本书,有的人只需看一遍就明白,但有的人却
需要多看几遍,才能理解。这可都与个人的智慧波罗蜜息息相关的。
实践修行直往涅槃之道
祖师的日常法务中,修行打坐属于不可分割舍的成份,故天天打坐也不曾间断过,
这让祖师被尊称为:“实践修行直往涅槃之道的真正修行者”。佛陀曰:比丘学习
佛法之后,积极精进,增长精进,增长修行,堪称不放逸、临近涅槃之人。佛尊尚云:
“比丘持戒清净,护持五根,知晓取食恰如其分,勤奋不贪睡,
精进不懒惰。获得善德,增长善法,称之不放逸比丘;或见晓放逸的
危险,故不堕落恶道,是临近涅槃的修行者。”
祖师还讲道:“修行打坐时,能让心静止,即便仅在一瞬间,其功德之大,也
比建造大雄宝殿、佛堂及讲经堂的功德更殊胜。要懂得在佛教中寻找功德,要勤奋
精进,静止是成功之本,静止是通往涅槃之道,静止比布施和持戒更加接近涅槃。”
具足戒
祖师在持戒方面非常严谨清净,对比丘、沙弥和八戒女的持戒要求也很严格。
牵涉到账目与钱财方面的事项,祖师交给专管理帐的成员。寺院中有一名侍者巴余属
塔拉,负责管理寺院的资金,统计掌管寺院日常进出的款项,也管照居士们供养于祖
师和寺院的各种物资。司职有诚信直到年迈方退休。
祖师进餐时也谨守僧伽戒律,非常制约谨慎,盘子中的米饭总也整齐的叠放在
中央,喝汤水时则从未溅落半滴。
祖师慎守不非时食,傍晚时分的饮料,若属果汁,其果实不能大过拳头,否则
不能用来做果汁,祖师比较喜欢喝甘蔗汁。曾有一个晚上,侍者拿着饮料进来供养,
祖师顺口问道:“这是什么饮料?”侍者回答说:“柚子汁。”祖师立即拒绝饮用,
要侍者收回去,说柚子已经远超拳头大,不能做饮料,如若是橘子或孟加拉国苹果则可。
过去曾有居士来供养鲜牛奶,也被婉拒。那个年代,祖师严禁奶制品的饮料。
此外,祖师持戒清净的严谨性可由另一事件窥见一斑。祖师患病的那段时间里,
没有食欲和胃口,餐食量仅只少许饭菜,这让拉差莫离法师忧虑起来,担心祖师会
因此缺乏精力抗御疾病。于是吩咐厨师午后为祖师制做特别的饮料,将稀粥煮糊后磨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44
成浆,再经过白布的过滤,装入保暖壶里方拿来供养。原想让祖师当开水喝,怕祖师
如果知道实情,肯定不愿意饮用。可是祖师终究察觉到,还是谢绝了。
祖师是一位严以律己、坚忍不拔的比丘。即便在生病期间,也不假借他人之手
来服侍,还是坚强地自行用饭。曾有一次因错过进餐时间,虽有居士来供养米浆,
祖师也不愿意饮用,察觉时就吐了出来。
知恩感恩
祖师知恩感恩于导师颂列帕宛那拉法师,极其关注导师的病患。那段期间,
每天预算支付四十泰铢,派人准备饭菜及燕窝送去供养。凌晨四时让人从北榄寺坐船
送到契度彭寺,抵达时间正好清晨时分。使者送完食物回来后,都得向祖师禀报法师
的健康状况。
当时正处于二战期间,桥梁多已损坏,道路既没完全开通,也没有公车,全得
依赖船运送饭菜。祖师如此关心照顾着颂列帕宛那拉法师,直到法师的圆寂。
祖师有感师恩如同父母恩,精心的照料让法师非常感动。有一个傍晚,马哈塔
寺的丕玛拉探(探·塔达)法师来探望颂列帕宛那拉法师,颂列帕宛那拉法师向丕玛
拉探法师推荐提升祖师的僧衔,自帕库桑雅闻晋级为戒师(授戒予佛法薪传者当比丘),
丕玛拉探法师也欣然赞同,并且没多久就实现其应诺。
还有在另一事件上,足以体现祖师知恩感恩之情。祖师当年在契度彭寺学习
三藏经典的艰辛日子里,总也风尘仆仆,甚至时有忍饥挨饿。清晨托钵只得少许食物,
或空钵一个。当时有位善心女商贩阿峦,见祖师持之以恒,精进刻苦的精神毅力,
不禁生起信仰心,决意天天供养祖师饭食。祖师后来当上北榄寺住持,闻知阿峦年迈
瘫痪,落单没人照顾时,祖师慈悲派人接她到北榄寺住下,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直
到她往生办葬礼。
珍惜物资
祖师珍惜众居士所供养的物品,不论其价值的大小,均充分加以利用。即便仅是
细微之物,也不忽略,不浪费。如经过厨房时,倘若看见小米粒散落地面,也会立即
让人来捡起。祖师说,就算仅仅只是小小一粒米,积少成多,集合起来就是一把米,
足以煮成一碗饭。更何况碗中米饭,粒粒皆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珍惜每一粒米,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45
若是来供养的居士们看到的,也能增进他们的信仰心。因此,当年总有居士络绎不绝
地划着船来供养大米。
祖师节俭成性,也能观察入微。如果走在路上看到地上有小木块,也会拾起带回来
当柴火烧。抹布即使破损了也不舍丢弃,而是在雨天水漏时,循环再利用地沾上胶质体,
作防漏用上一段时间。洗碗后,槽里的水则不可快速倒尽,而是细心慢慢倒去,取出槽
底的饭残渣饲猫喂狗。祖师经常这样仔细地教导着,要求大家学习珍惜物资,就连极微
小的物质也不忽略。日复一日,这些好习惯也就慢慢地渗入每一个人的意识里。
节俭
有很多居士来向祖师供养袈裟,祖师并没收存起这些袈裟作私用,而是供养给
寺院中其他的比丘沙弥。祖师节穿省用身上的袈裟,即便老旧色落也不愿意更新。
甚至破孔斑斑还会找人补丁后继续穿用。当时由于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物资
非常短缺,祖师也更加节俭了。曾让人将没有用过的功德布接缝成袈裟,但因颜色
不一致,这件袈裟有数种颜色,如黄色、咖啡色和暗黄色等。当祖师想发给寺院中的
比丘沙弥,却没人愿意接受,祖师最终只得自己穿用,天天披上这件百衲衣。不久之后,
有一位弟子来求赠这件袈裟作供奉之用,祖师也欣然地送走了。
祖师如此地节约俭省,让人看见后增添更大信仰心。信众们所供养的每一分钱,
都实际应用在必要或急需的物质上,信众们明白的都非常乐意供养祖师,追跟祖师同
修大功德,也持续不断地跟随着祖师。
知足
祖师的生活淳朴,也很知足。精舍古老,而寮房设施非常简朴。舍里边的睡床
非常老旧,没有冰箱,也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家电用具。祖师从不奢求什么,勤俭不浪费,
一心只要奉献与利益佛教。
善心言语
有人认为祖师为人严肃而不拘言笑,但事实上他是一位善用言辞的比丘。懂得
运用慈悲的言辞,而不让人失去自尊自信的话语。有一次,掌管好火候的厨子没仔细
查看米饭煮熟与否,就拿去供养祖师。饭送到祖师面前时,祖师仅是对厨子说:
“帮我换一份米饭吧,这份米饭有点硬。”祖师如此说,语气全无责怪成分。当厨师
拿回来一看,惊见米饭不仅是硬的,而是根本没煮熟呢。
心怀慈悲
祖师心怀慈悲,善待每一个人,总也无私地与人分享。有一次,祖师摘来一篮
芒果,想以抽签方式来分给众八戒女,要她们各自发愿祈望得到芒果。祖师如果知道
哪个人有需要的,都会尽量助以完成心愿。有一次,正值寒凉季节,一名小男孩站在
深修禅堂前面,全身发冷颤抖着。刚好被八戒女吉达娜看见,慈悲地将自己的毛毯取
出给那小男孩。当天晚上,祖师突然在深修禅堂内问道:“谁缺少了毯子?”祖师接
着就将毯子赠与八戒女吉达娜。
再有一次,一位沙弥仅是拥有一套袈裟,穿用了七、八年,显得破旧不堪,于
是向祖师请求一套新袈裟。当他来到祖师面前之际,祖师问道:“孩子,来做什么?”
沙弥回答道:“我没有袈裟,身上这件穿着的已经非常破旧,快不能穿了。”祖师听
闻后就让侍者去找来一件合适的袈裟,让他如愿获得新袈裟。
谦恭
大长老搓踱法师在僧团中的职位颇高。当时的北榄寺也属于其管辖区,可是和
祖师在修禅定方面的见解却有差异。他认为北榄寺的禅修,不归属佛教,非毗钵舍那,
也非解脱之道,不是正确的修行之路。有一次,他来到北榄寺,祖师谦卑以礼相待,
并在大雄宝殿内相互交流讨论了几天佛法,过后祖师供养搓踱法师一张相片,背面恭
敬谦卑写着:“相片敬请作纪念,答谢给予教导毗钵舍那的知识,您所说的,完全
同意。”由此可见,祖师对大长老是何等谦恭与敬重。
有人因而认为祖师要舍弃法身法门的修行,转而按照搓踱法师的观点作修行。
事实上,那是祖师体现对大长老的尊重,也是尽地主之谊,礼貌招待客人的美好文化。
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证据示意着祖师要舍弃法身法门的修行。
道德风操
法身法门弘扬世界
祖师精进地教导众善信打坐修行,让很多人最终能证入法身。同时,祖师还派
出证入法身者,走遍国内各地教导他人打坐,学习法身法门,甚至到后来得以弘扬国外。
祖师的宏愿欲将佛教弘扬世界,让世间人人都能证入法身,人人实践修行,从而证得
内在的和平,促使世界也实现真正的和平。
佛教弘扬世界的计划,始自祖师选派提威多比丘外出到英国,致使很多英国人
对佛教升起信仰心。这些外国信众中,有一位是世界闻名的哲学家——伯纳德·威廉
姆斯教授,于佛历2497年(1954年)渡洋过海到泰国的北榄寺,请求出家,学习法身
法门。祖师最后在同一年的卫塞节日里,在北榄寺大雄宝殿内慈悲地为他剃度,授予
法号噶毕依多比丘,并给予修习法身法门的指导。论及当时,噶毕依多比丘也是全泰
国第一位外国比丘。
出家成为比丘之后,噶毕依多比丘精进修行并证入法身。于是,祖师让他运用
法身,将出家的功德回向于已故父亲,结果未能在天界或地狱里找到亡父的身影。
过后祖师也入定护持予以相助,进行更细致的寻找,依然一无发现。祖师最终让他到
人世间里找,终于发现前世的父亲,竟然已经转世重生为自己的孙女。此次寻父的经
历,让噶毕依多比丘深深地体会到祖师的恩德无量,因为在此之前没有谁能够如此慈
悲地教导,如此慈悲地相待。
在北榄寺出家期间,噶毕依多比丘曾在寺中的会议室举行演讲。由此可见,
噶毕依多比丘出家后,得到祖师无限的慈悲与怜悯,其学习目标也是为了借此机缘
修行打坐。此前其佛学的理论知识颇有素养,此时正是其实践的时候,乃至证入法的
究竟。噶毕依多比丘由于亲身的体验,更加坚定以祖师为戒师,坚信法身法门,决定
终生出家,立愿将在英国兴建佛教寺院。
噶毕依多比丘打坐修行很快证得法身,并且能够独自开示佛法之后,于佛历
2497年(1954年)11月8日,终被祖师派送回返英国弘扬佛教。回去之后,有二十三
位信众跟随着噶毕依多比丘修行打坐,其中四位信众的修行经验非常好,故决心要剃
度出家。于是在祖师慈悲地许可之下,噶毕依多比丘带领他们到北榄寺剃度出家。
祖师为此感到异常法喜,喜于见到佛教已经植根在欧洲的大地上,并开始萌起芽来。
佛历2498年(1955年)12月15日,噶毕依多比丘再次带领三位已出了家的沙弥
到北榄寺修习法身法门,并于佛历2499年(1956年)1月27日的万佛节日里,举行了
出家仪式。此次的出家仪式可谓空前盛大,让全国的佛教徒都能一同随喜功德,共沾
法喜。
三位受比丘戒的沙弥名字是:
1. 罗比沙弥,英国人,年二十四岁,拥有文学学士的学位,原是从事经商,
出家为比丘的法名为:沙塔瓦多比丘。
2. 佑差北沙弥,牙买加人,年三十三岁,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原任英国公务员,
出家为比丘的法名为:依差文多比丘。
3. 比多沙弥,英国人,年三十岁,本是一名电气工程师,出家为比丘的法名为:
巴塔文多比丘。
这三位比丘此前都曾信仰其他的宗教,现在却转而信仰佛教,剃度出家,确实深
值泰国信众法喜,并为之随喜赞叹。而这三位海外比丘,也必将成为其祖国的一盏明
灯,为弘扬佛法散发光芒,贡献力量。
除此之外,另有三名英国妇女因跟随噶毕依多比丘打坐修行后,也对法身法门产
生信仰心,进而请求成为优婆夷,获得祖师慈悲地答应后,她们也渡洋越海来到北榄
寺,成为寺中优婆夷,穿上白衣,与大家一同修行打坐。
祖师弘扬佛法及其教学不仅远播西方地域,连同东亚地区的人们也有了兴趣。
曾有日本人不远千里来到北榄寺跟随祖师修行打坐。佛历2497年(1954年)6月10日,
有日本高僧代表团莅临北榄寺,对祖师所教导的修行方法,心的安放点之说产生极大
兴趣,特别备受首席高僧的赞赏,并立愿将心安放法的教导与修行弘扬于日本。除此
之外,代表团中的一位噶奇雨依法师,在此次修行实践中获得满意的修行经验,甚至
在打坐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说道:“自出生以来,从不曾感到如此地快乐。”
佛历2500 年(1957 年),又有一位日本日莲宗的出家人,塔多奇玛路法师对禅
定产生了兴趣,决定来北榄寺出家与常住。然而,当时正值祖师卧病在床,故由巴法师
作戒师为他授戒,法号为探玛沉托比丘。他在北榄寺居住约六个月后,打坐修行证入
法身法门,就归返了日本弘扬佛教。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49
达至法的究竟
诸菩萨修波罗蜜的道路上,必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障碍,佛教中称之为魔罗。
诸菩萨须得誓以舍弃生命修波罗蜜直至圆满成就,方能脱离魔罗的掌控,证入究竟
涅槃。即便如此,魔罗的威力依然未能彻底消除,世间一切众生仍不知不觉受控制。
祖师曾讲道:“现今魔罗掌控并奴役人,让人与人之间相互打骂与厮杀。如此地控制,
让人成为它的奴才,让所有的人沦为卑劣下流与贫穷孤苦之人。设陷阻挡一切东西,
导致人在生活中有所欠缺,或受饥无食和所用的东西。魔罗无孔不入,控制着一切。”
祖师还告诫说:“是谁在操纵着时下自己所处的状态(老与死)?其隐踪之处在
哪里?针对这件事,不论在何处,即使是无垠宇宙,涅槃及三界中皆无人知晓,
只有在北榄寺,方有人了解其中的缘由。
人自年轻力壮日趋年老体衰,这看似自然规律般地不可变,其实是谁在操纵?
隐迹在哪里?北榄寺里确实有人能立即知道是谁所为,其处所何处。那就是魔罗,
它让人经历老、病、死。生老病死都是痛苦的循环,有时父不死而母亲会死,有时
则是儿死母亲也死,而使致父亲因伤心过度而自杀溺水。这一切都是魔罗之恶行,
目的在于迫害佛教(善的一方),不让人为善。
如果有谁归属于佛教一方(善方),魔罗会用尽各种手段,持续不断地加以迫害。
如果他们(善方)有共识,能相互认同,魔罗就会使尽各式恶毒手段让他们自相残杀,
或吃药致死,或溺水而死,或上吊自尽。这种种恶行的怂恿者不是他人,正是魔罗
本身所为。
对于,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甚至涅槃及三界里,没任何一人知道魔罗这些所
作所为。无人正真知道这正是魔罗本身在掌控着人们的生老病死,之所以会如此的
受苦与惨败,正是因为魔罗利用神通威力与神奇的法门来控制着众生。”
祖师的修行目标是证入究竟涅槃,战胜魔罗的掌控,不仅只是摆脱魔罗的控制
而已,而是希望能彻底灭除五类魔罗,不得再继续威胁危害众生,而让众生全获解脱。
祖师虽然知晓老、病、死的自然存在,却依然坚毅地勇于争斗,全力抗御战
胜魔罗的控制,精进实现生命的自由,以及护持自己不老、不病、不死。祖师伟大
的道德风操,是他人难以想象与所能理解的。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50
弟子薪传
祖师圆寂之前,曾告诫几位亲近的弟子,让他们继续弘扬法身法门直至命终。
同时嘱咐他们留居在北榄寺,等待法身法门的传承人的到来。因此,祖师圆寂之后,
几位亲近的弟子依然坚定地维护祖师的道德风操,遵循教诲,精进修行,竭尽全力地
弘扬法身法门。这些亲近的弟子中,詹孔诺雍优婆夷与通素优婆夷都是得到祖师真传
的卓越弟子。
这两位优婆夷一直遵循祖师的教诲而修行,继续留在北榄寺教导佛法,弘扬
法身法门。后来,通素优婆夷往生之后,詹孔诺雍优婆夷(詹老奶奶)继续遵循祖师
的教导,报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慈悲教导众弟子修行打坐。
当詹老奶奶的座下弟子圆满成为一个团体后,为了容纳诸位大德来修行,追随
祖师的道德风操,老奶奶便开始带领该团体,一起在巴吞他尼府创办修行道场,即是
现在的法身寺。时至今日,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信众,前来法身寺打坐修行,在法胜法
师的慈悲带领下,法身寺正在极力推广祖师之遗愿,继续向全世界弘扬法身法门。
佛法殊胜
精修法身法门
正定
修习禅定不只存在于佛教,也存在于其他宗教中。禅定归类为正定,修习之人
要让心稳固地安放于体内。佛陀是教导此法的先师,是人与天人的导师,精确了解修习
禅定之方法,也曾给予告诫,让修习禅定者的心须时时刻刻稳定地安放于身体中央。
尊者曾讲道:
“国王,持戒的比丘要头脑清醒地知道每一个动作,如进与退,看
与转,曲与伸,带钵穿僧伽梨与袈裟,吃与喝,咀嚼与品尝,排尿排便
等。同时也要清醒地知道行、站、坐、卧、醒、说、静等。一名理智的
比丘必须具备这些素质与特征。”
当祖师精进打坐,修行证入法身之后,清楚地指出,正定需要修行人将心安放
于身体中央第七点,位于肚脐上方两指高之处。此定点是通往涅槃之门,将心安放于
此定点,即行于中道或中心之路,行以八正道而消除烦恼,正是达至明亮纯净涅槃的
工具。据《大涅槃经》中佛陀云:
“须跋陀罗听好,如果有任何法与律中找不到八正道,此等法与律不会有证得
一、二、三、四果的沙门。
须跋陀罗,如果有任何的法与律中找到八正道,此等法与律就会有证得一、二、
三、四果的沙门。
须跋陀罗,佛教中的法与律能够找到八正道,佛教中有证得一二三四果的沙门,
而其他宗派则没有。
须跋陀罗,如果比丘持戒清净,世间就不会缺少阿罗汉。”
法身法门属于佛陀的法门,依仗正定,精进修行,属于正修行,所具重要的
目标是消除一切烦恼,是明亮纯净的涅槃。如果没有依靠正定,可能不会有佛陀的觉
悟或众弟子的证法。
三玛阿罗汉
“三玛阿罗汉”是祖师打坐修行时所要默念的佛号。哪位修行者按照祖师的
标准去实践,一边默念佛号,一边将心安放于身体中央第七点,当心正确地静定时,
便可以证入内在法身。
“三玛阿罗汉”是人们经常诵念的佛号,意在赞扬佛德。“三玛”是一个富有
深奥含义的词汇,意译为“正确地”。在赞扬佛德第九章中,“三藐”和“三菩提”词
组起来则成为“三玛什普陀“,意译是:觉醒智者。除此之外,八圣道的内容就有
“三玛”作副词的组合,如正见和正思维等词语。至于“阿罗汉”一词,乃是佛德的
主体。意译是:佛陀是远离烦恼的阿罗汉。
“三玛阿罗汉”的组词释义为:佛陀是依照正法修行,正确地远离烦恼的阿罗汉。
含义即是正确不误。祖师因此取用“三玛阿罗汉”一词作默念,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奥
的意义,确属真正念佛的范畴。
诸多先辈高德法师说,“三玛阿罗汉”一词实属念佛的范畴,对禅定很有益处。
据其释义道:念佛,是北榄寺祖师最先领导与实践的佛法,如此教导弟子修行的方式
很特别,如此修习禅定,每每让心忆念到佛陀。念佛,能够让心清醒、光亮、充满力量。
也让心继续精进修行,这正是佛教徒所应具备的美好品性。一般人的心如果无所依靠,
就会晃荡不定,总爱胡思乱想而无法宁静下来,要克服此状况,心就应该以佛德为依靠。
依持佛德者,无论是睡还是醒,心依然能够保持平和宁静,因为佛的威德力将护持有
正念之人。
“Suppabuddhan pabujjhanti sada gotamasavaka
Yesan diva ca ratto ca niccan buddhagata sati
凡是日夜不离念佛之佛弟子
无论是醒着抑或入睡
皆名醒觉 保持正念之醒觉”
《北榄寺祖师》书中有一文段讲道:“念佛,让修行者产生快乐的德行。”基于
此因,念佛备受祖师所重视。众所周知,祖师时常如此提醒弟子们,说:“不要成为无
所事事之人,应当培养时时忆念佛德的心情,虽然不一定能证得卓越的圣果,但一定
不会堕落地狱,且能往生天界。”如佛所言:
“Yekeji Buddhan saranan gatase
Na te gamissanti apayabhumi
Pahaya manussan dehan
Devakayan paripuressanti
凡皈依佛者
往生后不堕落恶道
生命圆满归众天”
念佛,就是实践维护观法的佛法,时时能够守护看顾着心念。正如祖师告诫
弟子们应以忆念佛德来调伏情绪,并使之习常。常诵念“三玛阿罗汉”者就会明白
有为法和无为法,进而能够摆脱生死轮回,磨灭骄傲自大,圆满地精进,乐于佛法即
涅槃,更可去除恶法。
佛号“阿罗汉”的意义被前人今人了解之后,在人临终之前总爱诵念或忆念
“三玛阿罗汉”。人们大致上认为如果人临终前能保持正念,心中有“阿罗汉”
这一佛号,可助以往生天界。因此,这一信念让佛号一直被沿用至今。
《清净道论》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佛教经典。经文第一部分中曾明确地指出佛号
“阿罗汉”的定义,其巴利文的意译是:
“arakatta hattata ca kilesarina so muni
Hatasansarakkaro paccayadinamaraho
Na raho karoti papani Arahan tena vuccati
世尊堪称阿罗汉,因远离仇敌和消灭烦恼,
残毁轮回,适合受供养四事,
暗地里绝不作不善事。”
佛号“三玛阿罗汉”,蕴含着深大的价值,直接展现出佛陀伟大的恩德。祖师
以观法赞佛德,并加以诵念,修习心念,也传授与弟子们。由此可见,祖师深明其内
涵并广为推崇,堪见其志存高远。诵念“三玛阿罗汉”之际,精进之心即已呈露。证
入此佛号,也即让心精进地脱离烦恼,净化自己的言行,断除明暗两面的恶行,如此
方称真正的修行。
静止乃成功之本
祖师教导打坐,让人们证入内在的法身。指导人们让心一直静止于身体中央
第七点。学习经常忆念此第七点,如同呼吸一般片刻不可缺。祖师所使用的上善法门,
主要是观想所缘,如透明的水晶佛像,或水晶球。曾有人苛责为沾黏图像与所缘。
祖师听闻后说:
“如不沾黏,岂知何谓脱落。如同爬楼梯,若不紧踏住楼梯,又怎能坚稳前行?
上阶梯之际,必得先稳踏在第一梯阶,方能借力踏上第二梯阶。以此类推,每向上前
进一步,必得先稳住前一脚步的梯阶,并不停留在某一梯阶上。”
“静止”一词,据祖师的解释是:“静止是止歇,乃成功之本”。意思是世俗
和佛法方面都能成就圆满。要在世俗方面获得快乐,就要学会静止于世俗中;要在
佛法方面获得快乐,就要学会静止于佛法中。静止乃成功之本,静止非常的重要。
只需静止而已,就可走向阿罗汉之道,是真正的修行者,并正确地履行佛陀之教诲。
如果不静止,无论修行多少年,四十、五十年也罢,心若无法静止下来,那不属于
佛教的正法。”
祖师举出鸯掘利摩罗的故事为例。佛陀向鸯掘利摩罗开示佛法,曾以“静止”
一词而让他成为阿罗汉。当心静止下来之后,必须做到静中静,止中止。没有后退与
回返,只有止中止而已。心必得静止于身体中央,否则没有效果。
心稳固地静止于身体中央第七点之后,就会看见透明如太阳或月亮一般的光球,
从静止的心境里冒上来,称为“入定”。观想在此光球中心点,静止于其中。此光
球中心更为光亮,也如同太阳或月亮,称之为法念处,亦称初道光球,或一行道,是
证悟成为佛陀或阿罗汉独一无二之道。证入涅槃必经此道,无有其他道路可择,诸成
就者全得通过此道。其中唯一区别仅在于成就的快或慢而已,而这则得取决于自身所
蕴含的德行本质。
殊胜法身法门
神奇天象
关于法身法门威德力的例子不胜枚举,皆是来自威德力无边的佛陀法门,且经
祖师的发现而重现人间。在此举出实例加以激励法身法门修行者的信心,具体例子如下:
祖师住世期间,每逢巡烛礼节日当天,进行仪式典礼上,必定恭请涅槃界诸佛
的显现。因此吸引众多信众聚集于北榄寺,只为见识法身法门的威德力。巡烛礼仪式
开始之前,祖师先会解释巡烛礼节的重要性,教导众人在仪式进行的时候,要先让心
入定,也即是让心静定下来。仪式进行中,人人要懂得克身自约,不说话聊天,不作
一些放纵行为,身口意要保持清净,之后祖师才开始带领僧众诵经。
祖师所说的自约心,或静定心,是指将心静止于身体中央第七点。有谁能够观
想所缘水晶球,可以将心静止于水晶球中。谁能够观见细人身,则可将心静止于细人
身身体中央第七点。谁能进入哪一层细人身,可让心静止于那层细人身身体中央第七点。
巡烛礼的进程中,应当持续诵念“三玛阿罗汉”。
当心静止之后才仰望天空,当时有人看见佛像纷纷浮现空中。佛像有的透明,
有的不透明;有些是卧佛,有些是入定佛,有些则是祝福相之佛;而有人所看见的
佛只是半身相,有人则说看见全身的佛,也有人看见佛的色身等等。据拉差安沙蓝寺
的主持——帕拉探济迪翁大长老的陈述,当年大长老还是北榄寺的沙弥,当天在卫塞
节绕佛的巡烛礼上,亲眼目睹那神奇的天象,空中布满不可思议的法身佛在飘浮着。
佛牌之威德力
祖师当初所制作的佛牌,赠予前来北榄寺修功德乐捐善款的信众。当时为修建
巴利文佛学院而募款,凡供养善款二十五铢以上的善信,就可领到祖师亲手赠送的
佛牌,作为供奉及忆念佛陀的伟大恩德,且借此佛牌来回忆已曾修过的功德。这些
佛牌的正面是祝福相之佛,而背面铭刻着高棉文的“法蕴”,祖师称之为“纪念佛牌”。
佛牌的主要成分是:早晚供佛的莲花、茉莉花等晒干后,与粉末一起混合。其
中最重要的是掺杂着祖师的头发,那是祖师每次剃发后所聚集的。所有的成分研磨后
粘捏成块,再经印模压缩成佛牌。
当年所赠出的纪念佛牌,无论供养善款有多少,每人只能领取一枚。信众们必
须亲自向祖师领取,不能托付他人代领。受领之后若有丢失,也同样不再补发。巴法师
曾问过祖师说:“信众来供养数以千计的善款,赠予他五枚、十枚的佛牌,不可以吗?”
祖师回应说:“我们的佛牌所蕴含的价值,无法用金钱来衡量,那是无价的。”
巴法师本身从祖师那里领得一枚佛章之后,转赠给一名小孩,当想到要赠予父母
佛章时就没了。巴法师于是再向祖师请求佛章,但祖师也不愿意赠予,说每一个人只能
受领一枚。后来,巴法师不甘心地再次请求,祖师保持沉默不语,表明了多说也无用。
祖师所赠送的佛牌,不让任何人带出寺院去发放,信众们只能到北榄寺来,
亲身自祖师手中领取,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祖师发放。即使祖师私下将佛牌赠予比丘,
也依然亲自向寺院供养善款,作为修建巴利文佛寺学院的资金。祖师认为这样做利益
寺院,而不利益私己,公私要分明而不能白白领取佛牌。
有一次,巴法师向祖师索求佛牌,作为带去外府时,若适逢有人求请,可当作
礼物赠之。但祖师说:“不能这样做,我们的佛牌真的很有价值,想要得到的人必须
亲自来寺院。否则正品也会变成赝品,况且也无法树立信仰心。”祖师一再强调不必
担心,第二批佛牌即使数量八万四千枚也会不够发放。最后,确实如祖师所说,佛牌
终成为人人都想拥有的宝物。当初寺院虽不曾宣扬或发放传单,仅有寺院内的人知晓
有关佛牌的消息。后来,因受领佛牌的人亲身体验到佛牌的威力,让神奇佛牌的消息
快速传播至全国各地。各方信众纷纷前来礼拜祖师,竞相求请佛牌。信众不仅只是来
自泰国境内,甚至也有很多国外信众越洋而来。
佛历2493 年(1950 年),祖师吩咐制作了第一批佛牌,一共八万四千枚。当时每
一枚都早有主人。受领期间 ,佛牌主人无论身处何处,都会不远千里前来领取。当第
一批佛牌发放了半数时,祖师在隔年又派人制作出第二批同数量的佛牌。然而,这第
二批佛牌发放剩半时,祖师却已抱病在床,只好将发放佛牌的任务委派给帕库沙门那
达三摩昙法师。祖师患病期间,又再嘱咐与制作出第三批八万四千枚佛牌。这三批经
祖师所指定制作的佛牌最终无一剩余,故后来者已不够配给。
制作出首批佛牌后,祖师利用整个雨季安居期间,进行祈求诸佛加持的仪式。
然后在佛历11 月祖师生日的当天,在北榄寺的佛殿内,分赠出第一批佛章,信众凡
是供养修建巴利文学院的都可获赠佛牌。
第二批佛牌制作于佛历2494 年(1951 年),发放于佛历2497 年(1954 年)。
第三批佛牌制作于佛历2499 年(1956 年),发放于佛历2505 年(1962 年)。
那个时候,祖师一般上有三个时段分发佛牌。一是上午用完早饭之后的时段。
二是午后用完了午饭,由一点开始。有时候有很多信众前来受领,会发放至下午三点
结束。最后的时段则是傍晚五点开始。
当年祖师分发佛牌的景象,让北榄寺时有如举行盛大庆典一般的气势。由于前来
受领佛牌的信众人潮汹涌,祖师就会移到佛殿内进行,并将佛牌交给比丘们去分发。发
放程序受控制,让信众由佛殿正门进入领取佛牌后,自后门离去。倘若佛殿里挤满信众
时,祖师会吩咐先关上大门,待人潮减少后,再让另一批人进来领取佛牌。
祖师每次分赠佛牌之前,必会亲自讲解如何通过佛牌祈求和应用方法,但后来
改用录音的方式讲解说明。那是因为每天有太多信众求见祖师,特别是卫塞节当天,
多达一千五百名信众到来受领佛牌。祖师本身也还有许多事务要处理,所以在佛历
2496 年(1953 年)由寺院出资购买一台录音机,利用录音讲解而减轻祖师的负担。
当时录制了两个版本,一是详细版本,长约一个小时;另一是简略版,长约十五分钟。
这足以舒缓人潮络绎不绝的局面,也方便那些领取佛牌后又得立即离开的人。祖师赞赏
这做法,说道:“太好了,这录音机的播放可真大大减轻了我的负担。”
信众在领取佛牌的时候,祖师除了给予慈悲解说之外,还会针对该人的需要作
开示。祖师对佛牌之威德力与庇佑功能所作出的讲解是:
“现在,诸位善男信女为了护持佛教,捐献善款合力建造巴利文学院,为佛教
建造坚固耐久的建筑物。这可以说各位是施舍世间的财富,并成就佛教的财富。
此项善因在未来结成善果的时候,将使各位拥有无尽的财富。这些财富将永久的丰硕,
是灾患所不能侵损的。
信众听晓后,各人纷纷顺随信仰心与财力,乐捐二十五元、三十元、五十元不
等的数额。祖师说:这正是为自己累积丰盈的财富,将来善果成熟时,就能享用这些
财富的回报,并能继续行善积德。如此将有形的财富转换成无形的福德,寄存在佛教
的信仰里,累生历劫也不会减损。当各自出生为人时,这项福德化作成人间的乐果,
若是出生于天堂则成天堂的乐果。来生来世在三界里,这项福德也能带来不可计量的
财富。也正为于此因,让各位大德成为佛教的护持者。
现在各位虔诚的护持佛教,佛教这里也要回馈各位。这一件神圣的宝物,各位
还不曾见过,不曾想过会有如此神圣的宝物吧!
这宝物是说法人(祖师)一心祈求涅槃诸佛的无量法身佛,施以慈悲力的加持
所制成的纪念佛章,故具有拥戴护卫善人的威德力。在加上制作人(祖师)本身所拥
有的法身,共力加持才使得这件宝物呈现人间。自结夏安居的开始直至解夏安居圆满,
整整三个月期间,分秒不懈的祈求着诸佛加持。安居圆满次日的黎明,纪念佛牌的制
作历程如愿完成,也即是神圣无比的宝物亮相世间的吉时良辰!
祖师的诞辰日正是另一吉日,当天开始分赠纪念佛牌。当天信众之中,有一位
八十多岁的老婆婆乔芒排,受领了纪念佛牌后,回到家里就供奉在蚊帐顶上。夜晚里,
佛牌所散发出来的光芒罩盖全屋,惊动家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全家出动四处
寻查亮光的来源。找了很久时,最后看到光芒逐渐隐没,全归收摄在蚊帐顶上。此时,
那位老婆婆才恍然大悟,亮光原来散发自纪念佛牌。次日大清早,老婆婆兴冲冲地跑
来对祖师说:师父!昨晚我家出现了奇迹,亮光布满整个房间,我起先不知道怎么一
回事,后来看到所有的亮光都收归到佛牌,才知道那是佛牌在放光。昨天,老婆婆受领
纪念佛牌的时候,还是一副老态龙钟样,因痼疾长年缠身也令她显得苍白老弱。如今
刚过了一个夜晚,其样貌完全改变了,显得健康硬朗,皮肤也光洁并隐隐发亮。这纪
念佛牌让她深深地体验到神妙的感应力,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威力。”
信众受领佛牌并佩戴后,很多人都体验到佛牌形式各异的灵验性。有些人的
生意兴隆、财源滚滚,连本人也感到莫名诧异;曾有人从高耸的糖棕树上掉下来,
却是毫发无伤;也有人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所有的同伴都死了,唯独佩戴佛牌的
人却奇迹般存活下来。最特出的事例是一位军人,在朝鲜半岛战争时期,应泰国政府
调到南韩参仗。某天一群联军正围坐在一起,其中的国籍有英国、美国、法国和泰国
士兵。大伙儿正闲谈着,突然一颗炸弹飞落聚会场地,轰隆一声爆炸开来,现场一片
狼藉,除了那位佩戴佛牌的泰国士兵安然无恙之外,余者无一幸免,全被炸死了。
有关佛牌此次的神奇事迹,主人公挖沙纳下士以书信形式,从韩国寄给曼谷时报,
并刊登于佛历2503 年(1960 年)5 月23 日星期一版的曼谷时报。报道的不仅是自己
劫后余生的神奇遭遇,也讲述到另一位同样受领佛牌朋友的奇事。信中的故事是:
有一次,敌军炮弹击中了军营的弹药库,大火四处蔓延,营中战友四处窜逃躲
避。这场大火烧毁了仓库中全部的枪支与铁质器材,而其战友所佩戴的佛章也被遗忘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59
在仓库里。过后大火渐渐熄灭时,大家才进入库中查看,映入眼帘的却是惊讶的看到
包裹着佛牌的手帕,正完好悬挂在钢柱上,真让大家惊叹其神奇。火劫后的场景遍地
焦黑,即便是铁器也会融化,但包裹着佛牌的手帕却没烧着,里边是北榄寺所分赠的
佛牌也完好无损,而其他法师所赠佛章都碎裂了。想到在面对强敌的连天炮火,依然
能够侥幸躲过一劫而存活下来,心极感恩。战场上时有遇到敌军猛烈炮火的攻击,即
使不能打坐,让心安放于身体中心点,却依然不时忆念到祖师,让自己和战友幸免战
火的劫难。
拦截炮弹
世界二战期间,祖师让证入法身的弟子运用法身法门护卫民生,将城市和战略
重地伪装隐蔽起来,让敌人误认为城市是森林海洋,而将森林海洋当作城市和战略重地。
祖师日以继夜,无休无歇地亲自主持此项工作。这项任务中,领头以法身法门来保护
国家的弟子正是詹孔诺雍优婆夷。(众弟子今尊称她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
有一次,祖师问敌方飞机几点来,詹老奶奶入定去看,知晓是凌晨一点之后,
故照实告诉了祖师。到了凌晨一点的时候,空袭警报果真响起。詹老奶奶按照祖师的
嘱咐,运用法身法门拦截炸弹,将它一一拨入水中。那年许多报章的头条新闻皆报道
当天的事件,说:世界二战期间,有很多人看见北榄寺的优婆夷飘浮空中拦截炮弹的
画面。过后,记者采访了住在“拉玛一世”大桥附近的老人,证实到当年亲眼目证那
景象的人非常多,故此报道也多次刊登在报章上。
战争结束两天后,祖师召开会议并在集会上赞扬老奶奶,说:“我女儿詹是独
一无二的。”这也是老奶奶唯一一次被祖师所称赞,祖师从不曾在修习法门方面称赞
过谁。
僧宝的威德力
“静止”是关键
从佛陀时代直至现今,所听闻到有关某一比丘的威德力或奇迹,绝非空穴来风,
也非全无依据。祖师所显露的威德力,其道理同出一辙,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全是
凭借比丘本身的精进修行,坚毅不挠地打坐所获得的结果。
素探珍塔噶曾回忆道:有一天,他前去拜见祖师,当时祖师正在老木屋中食用
午餐。他想向祖师请求一些圣物或圣水之类物品,由于曾经到过其他寺院,向比丘
请求得那一类圣品。但祖师最后却告诉他说:“北榄寺没有圣物和圣水,只有止中止。
你是想得到皮毛还是精华呢?”祖师的话语让我们明白到,祖师所拥有的威德力全仗
精进修行打坐,让心纯净与静止,最后证入法身。法身殊胜并体现出其威德力,而非
另有其他原因。
治疗疾病
《北榄寺祖师》一书中,有一篇章说及:信武里府的僧长帕拉贴信布拉詹法师
曾是祖师座下弟子。据法师本人的讲述:“每天下午两点都会有很多居士来拜见祖师,
谁有病痛苦难就在纸上写下名字、出生日期与病症,然后将纸放入钵里,然后祖师将
这些纸张交给深修者,让他们通过打坐入定,帮助治疗。”
关于医治病痛的方法,祖师让证悟法身者探寻每一名病人的病因,即是寻根溯本,
找出病症根源,已曾造下什么业而致病,然后再着手解决。祖师如同妙手回春的
医生,了解每一种病症,懂得病因与治疗疾病的方法,圆满了解病人的历史。不论
那些历史有多久远,乃至多少个前世也罢,都能清楚了解,这连病患本人都不曾了
解知道的。正是基于此因,祖师能够正确且快速地为病人解除病痛与苦难。
祖师为人治疗疾病广为人知,之所以有那么多的人接踵而来,乃因祖师曾经治
愈两位严重的病患,一是患上肺结核,另一则患有麻风病。当时针对这两种疾病无人
能医治。但祖师一边让这两位病人修行打坐,一边利用法身法门助以治病。最后
这两位病人不但痊愈,并且还证悟法身。祖师的声誉因而快速地传扬开来,可谓名扬
千里,访客日益增多而络绎不绝。
战胜巫术
沈继·丹晨拉迷先生回忆道:当年十八岁时,正在北榄寺出家为沙弥。有一天,
有人带一名乩童来拜见祖师。乩童家底层埋有很多的财富,因此有恶人想来加害,
挖掘那笔财富。祖师知道后,让身旁的沙弥打坐入定去看一看。此时刚好有一小蜡人
从窗户外飞进来,乩童一见之下,立即哭喊起来。祖师则走出精舍取来水杯,将小蜡
人罩盖在杯子里。即便被困水杯中,小蜡人依然四处冲撞,试图撞破玻璃杯要逃出找
其主子。当时沈继先生和众人用力压住杯子,直到小蜡人的法力完全消失,形体也消
失化成了空气。小蜡人的主子是巫术厉害的印度人,有人买凶付几万泰铢,要他加害
乩童。幸好获得祖师援助,乩童最终逃过此劫,事后万分感激地叩谢祖师施法救其性命。
黄金脸
轮帕雅寺院的住持回忆道:当年的他年纪还小,有机会协助祖师接待客人,
故曾目睹难得一见的奇事。有一天,有三位行头陀的比丘来向祖师学习法术。先是邀
请展示一番,祖师于是捏塑了两个小泥人,各自摆放在两端。然后静静地望着,没有
念咒作法,也没有吹动,却见两个泥人面对面的移动起来,相互碰撞在一起。祖师过
后又让人从厨房拿来竹条子,编成一只牛的形状,不一会儿,竹牛移动了起来,还作
出一个起飞的姿态。祖师说如果吹一吹,它便可立即飞起来。但那三位比丘或许看过
此类法术,并无显露惊奇的神态。
在那之后,祖师拿来一条毛巾,静静地注视了一分钟,方用毛巾擦脸。当一拿
下毛巾时,只见祖师脸呈金黄,散发着光芒,如同镀上一层金。祖师又用毛巾擦擦脸,
马上回复了原状。仅此动作而已,使得三位比丘立即下跪求学法术,但祖师却没有答应。
因为这门法术不是佛教的法门,学习之后也无法证入涅槃。祖师本身早已摒弃这些法术。
祖师说:学习“三玛阿罗汉”可以证入涅槃,是那些法术所无可匹比的。
神奇的硕果
祖师有一位女弟子曾历经一段今生最神奇的事,并说给金苏女士和塔努·玛娜猜
拉男士听。她说:祖师住世的时候,我每天划着船到北榄寺修功德,长达三十年之久,
故与祖师非常熟络。
有一次,约在佛历2480年(1937年),我所租下一座果园,其主人要取消租约,
想让我全家搬离那块地。于是,我和丈夫商量,打算买下其中四泰亩的土地。那时候,
我有3,000泰铢,还欠缺约13,000泰铢,经决定就开口向祖师借钱。祖师的回答是:
“我去哪里弄钱来?”我知道祖师无法帮这个忙,转身就往码头走。祖师见此状,
一边大笑一边送我到码头,还对我说:“回去后记得给果园的番石榴树浇水哦,日后
会有足够的资金买地的。”我回到家后,心底对祖师所说的话还有点怀疑,但也想
试一下。再说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处境,真的别无办法了。于是进入五泰亩大的番石榴园,
仅给其中六棵树浇了水。
次日再进入果园时,惊讶的发现到神奇的景象,昨天浇了水的六棵番石榴树上
果实累累,非常硕大肥美。我立即放声叫喊丈夫与儿子一起来摘采,而我则忙于给
果园内剩余的果树浇水。不久之后,神奇的景象又再发生了,果园里每一棵果树都
结满了硕大果实。仅是那一次的丰收,让丈夫与儿子满心高兴地提着沉甸甸的篮子,
不顾得为摘采满园果子而肿起的脚。送到市场售卖时,人见人爱都想买。几天之后,
赚下不少钱,购买四泰亩园地的问题已解决,并且还有盈余。
然而买地之后,又出现了新问题。那是想盖一栋房屋,但手上卖果子赚来的
钱所剩不多,不足以盖房子。我又去向祖师借钱,而这一次祖师让我回家给后院的
菜地浇水。我回到家之后,立即到后院为白菜浇水。我刚一浇完水,白菜仅在瞬间长
大了。我很吃惊,也感到非常神奇,立即叫丈夫与儿子来,见识一下这种神奇的现象。
最后,我也依靠卖出这些白菜,建盖起了房子。
智见
祖师的智慧和知见能洞察过去未来,也敢于坦然讲述所见所知,更勇于预言未
来即将发生的各种事情。那些事情一概不论是否与己有关,还是牵系到众弟子、北榄寺、
国家或世界,在祖师眼里,全无秘密。
祖师圆寂前五年,在一次特殊的机缘下,召集寺内外所有弟子聚集于法堂内,
宣布五年后将要圆寂归天,要大家持续执行各种法务,不要懈怠,唯有前进才不会退步。
并将发展北榄寺的计划交代清楚,要大家并肩携手,同心协力去完成。
祖师曾为契度彭寺的巴法师(现今僧衔为颂迭)作出预言,法师不久的将来会
成为僧团的僧王。祖师圆寂十三年后,佛历2515年(1972年),巴法师果真授封为帕
拉阿力雅翁沙卡纳冉僧衔。借此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祖师的预言从未出差错。那一
年8月8日,巴法师到北榄寺来,向祖师供奉贡品。在供养仪式上,巴法师致词:今天
前来是为了向前住持(祖师)供养贡品,前住持的预言现今如期实现,能成为僧团的
僧王,圆满了前住持的期望,故今日的供奉会比往年倍具意义,更为殊胜。
巴法师的实例之外,北榄寺的现任住持——帕玛哈拉差蒙卡拉詹法师也另一例子。
当年还是沙弥的时候,祖师已曾预言道:“你未来会成为北榄寺的住持。”
此前,祖师的精舍因年代久远,显得老旧不堪,弟子们想供养另一座舒适的精
舍,故集资动工兴建一栋名为蒙坤珍塔沙的精舍。施工进程中,祖师也经常走来看看。
有人问及这栋精舍时,祖师总会说:“这栋精舍盖给他(现任主持)。”这预言如今
也应验了。
当年没有公路通往北榄寺期间,只能依赖水路交通或步行而达。当时的步行道
非常狭小,祖师让人扩建小道,宽度足以容纳一辆汽车通过,成为通往寺院最宽阔的
大道。很多人诧异于祖师的做法,不知为何要扩建此路。祖师解释说:“车子在不久
的将来就会开进寺院里来。”很多人听后都不相信祖师的话,因为当时没有任何迹象,
看似也没有这种可能性。甚至有人说即便再过百年,也不会有车开进寺院来。然而祖
师圆寂后两年,其预言一再应验,汽车果然通过此路进到寺院来。
另有一事例来自宋杰·差拉密先生,当时十八岁的他有一天正睡着觉,隐约地
听见祖师的声音,说让他去北榄寺。当时他没有轻易相信,后来真的去了北榄寺当沙弥。
当时也隐约听见:“以后不用瓦锅了,会有天锅(电饭锅),按个钮就行了。”在
那个时代里,人们原是用瓦锅煮饭。过后他又再隐约听到:“天眼与天耳(电视与电话)
也会自然产生的。”当时的宋杰·差拉密先生听后,自然不敢相信其可能性,但是如
今证实了电视电话的广泛使用。
祖师还跟宋杰·差拉密先生说:未来将会出现三个季节的宫殿(指装置空调的
公寓),河道将会变成公路(指汽车代替船只出行),公路如面条一般(指高速公路)。
祖师在数十年前就提前预见了种种情况。例如邦纳公路,祖师也曾预言彼处的未来将
是一条广大公路,也贯通桐艾府与春武里府。可是当时人们所能看到该地区也只是
一片田野而已。
还有一个奇妙的预言,在世界二战期间,一群红蚂蚁相互撕咬,死成一团。
祖师见后预言说,再过七日战争就会结束。七天过后,战争果真结束了。
有一个故事说及祖师的弟子朔鹏。佛历2480年(1937年)他来寺院成为祖师的
弟子,当时隶属军队中尉。结婚之后,成为妻子芭拉敦女士的善知识,带她成为祖师
的弟子。他们婚后首个孩子八个月大的时候,祖师让人捎来信息,要家人细心照顾孩
子,因为孩子不久将会身患重病。他们听闻后感到非常诧异,心想孩子怎会有什么重
病呢,当下的健康状况很好,并没有任何迹象会患病。但是祖师既有嘱咐,就得格外
小心看顾着。两三天后,孩子果真患上严重的痢疾,连医生也不能保证治得了,此时
家人只能全心尽意地照顾着小孩。
朔鹏先生过后将病历拿给祖师,让祖师帮个忙。祖师接过病历之后,让证入
法身的弟子协助解决孩子的病症。祖师说:“它要来带走孩子,我们必须反抗,把它
解决了。”朔鹏先生再次拿病历给祖师时,祖师看过后,说孩子已经安全了。不久之
后,小孩逐渐好转也痊愈了。
佛历的2501年(1958年),祖师身患重病期间,晋级上校的朔鹏先生经常和妻
子来探望祖师。有一天,祖师让沙弥拿来一颗水晶球后,目光扫视房里各个人,最后
点头示意让朔鹏先生到床前来,说道:“这颗如意球名为圣轮,能护持整个北榄寺。它
非常神奇殊胜,跟随着我一起深修法身法门。现在送给你,你到哪里去都要得带着它。”
朔鹏先生说:祖师将如此殊胜重要的大如意球赠与我之际,法喜得无与伦比。
回家之后,当法喜慢慢消退时,却感到困惑,不敢肯定祖师是否真的授予如意球,也
缺乏自信,不知是否配得上拥有这如意球。
第二天早上,朔鹏先生决定将这颗圣轮如意球拿回去给祖师。当他来到祖师房中后,
一直找机会想将如意球还给祖师。但还没来得及归还时,祖师望着房中每个人后,
又叫沙弥拿来一颗水晶球,也再点头示意让朔鹏先生靠近跟前,说:“你不须还给我,
这颗名为圣王的,再送给你。将它供奉在家里,今后你家衰败之际,这如意球会帮你
护财。”此时,朔鹏先生深深体会到祖师慈悲,也确信祖师真心地赠予如意球。由于
祖师能够预见未来,也为弟子的前程而担心,既已知道不久于世将圆寂,故用两颗水
晶球庇佑弟子。祖师圆寂之后,朔鹏先生和妻子后来在工作和生意上都遇上严重的危
机,家里钱财也几乎散尽,侥幸最后终得安全跨越了重重阻碍。夫妻俩一致认同,
祖师所预言的每一件事情都一一应验了。
关于祖师预言的事例举不胜举,无论寺中弟子还是在家弟子都非常了解。祖师
也曾对陆军上校的妻子拉姆作出预言。她敬拜祖师为师,每当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
来请教祖师,听从祖师的指示。
有一次,拉姆女士的孩子患上重病,便来请求祖师的帮助,祖师慈悲地上她家
去看,过后让证入法身的弟子帮忙治疗孩子的疾病。祖师同时作了预言,拉姆女士将
会成为北榄寺的护持者。当时在场听到的人都表示怀疑,认为拉姆女士怎会成为寺院
的护持者。
拉姆女士后来非常虔诚的信仰三宝,尤其对祖师敬仰万分。时常来北榄寺持
八戒与打坐修行,每次到来都可长达数月。与此同时,还给北榄寺供养那空那育府
一百四十三泰亩土地。除此之外,也成为大功德主的代表,多年给寺院供养功德衣。
并捐献巨资修复寺院的各种建筑物。
祖师入梦
祖师虽已圆寂多年,依然有人沐浴在祖师的威德力中。实例如:佛历2518年
(1975年),差录·列巴永先生信仰佛教,常年护持着北榄寺与僧众。可是突升起
一念,认为北榄寺各方面皆圆满,该有的都有了,想停止供养北榄寺。怎知有一晚,
忽然梦见祖师,手中正捧着金钵,来到面前托钵。醒来后,他立即摒弃之前的念头,
持续常年护持与供养北榄寺。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66
佛法开示
祖师的佛法开示,其内容极具意义与人生价值,侧重于修行证得法身法门,
以及树立正确的生命目标。其实祖师开示说法的内容概括面广博,目的在于让修行者
认识佛陀关于修行之道的教诲。于此,仅是选取一部分师说法的内容与众共享。
奉献生命
祖师曾开示关于修行的心态,要证悟法身就必须要认真修行,说道:“静止乃
成功之本”是精进修行的核心。之前也曾说及鸳掘利魔罗对佛陀说:“沙门停下,沙
门停下。”佛陀说自己已经停下,但他却没停止。这停止是指要先达到心静止,其他
的无需浮夸多言,不要再说,先一致保持心静的做法,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如
果不能静止下来,就无法证入法身。我们都是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跟他人一样做到
呢?为什么做不到,只要肯认真去做,就一定能做得到。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
但如何才算是认真做?那就是愿以生命作奉献,锲而不舍地做,即使血肉干涸,只剩
筋骨也在所不惜。如果无法证悟,就不起身离座。事实上,每个人都能做得到。
心亮生财富
祖师还曾劝诫道:“如果心能够欢快静止,愉悦明亮得如同镜子一般,那么这
将是一颗吉祥的心,可称之为“极乐吉祥”,属于真正吉祥之心,蕴含着真正吉祥生
命的增长。如果心如此地静定之后,钱财会很容易找;当心如此明亮后,也不须工作
得很劳累,钱自然会流进来。不会手头紧为钱而着急,钱只会进来而不会出去,即便
流出也是一点点而已,但进来的却很多。静止之心有助于成就一切,如果你想拥有无
穷的财富,就别让心浑浊,必得一直保持明净和愉悦,稳定地维护着心,才是真正的吉
祥,钱也会自然地滚滚而来。”
法元素
“无论如来佛诞生与否,法元素自然存在。它无需任何依靠而存在,显现为诸
行万象。众生出生形式有卵生、湿生、化生与胎生,皆得依靠法元素来实现。法元素
是什么?是生与长,即使植物中的一树一草的生与长,不能没有法元素,都得依赖于
法元素,成为世间诸行万象中的一部分。
人的诞生,不论是男还是女,全得依赖于法元素。唯有法元素的存在,才有人
的诞生。法元素生什么?生三诸行,即是福行,非福行与不动行。福行属性正面化,
如美好、善意、满意和愉快等等;非福行属性负面化,如不美好、不善意、不满意和
不愉快等等;不动行属性中性化,是不惊不慌的诸行,也是非想非非想处的诸行,或
是无想梵天,舍名而执着色,达四色禅,为色界梵天的第十一层。”
疏忽与谨慎
“疏忽在于太过大意,不疏忽即谨慎。有谨慎心者,是专心致志,能增戒、增定、
增慧之人,可称谨慎之人。
何事必须谨慎不疏忽?对衰退的生命不放逸。佛入涅槃前的劝戒:生命在衰退,
不要放逸,要时常忆念其衰退,体验其衰退,不断深入地想,然后会惊醒到,我们的生,
独自一人来;死,也是独自一人走。
我们的先人,祖辈们哪儿去了?原来都已经往生了。我们呢?最终也同样会往
生而去。这样的体会和醒觉,让我们立即停止造恶,转为行善,因为已经认识到生命
的衰退。如果没看到生命的衰退,就敢于造恶,还会推卸责任,反去责怪大人放纵了
自己去造恶。如果能够认识到生命的衰退,就会向老人合十顶礼。为什么?正是认识
到生命的衰退,因此会谨慎不疏忽,否则生命将是另一种景象。珍惜生命,重要的是
要谨慎,不疏忽。”
父母的悦语
“话绝非仅是说自嘴巴而已。不经大脑的话语,显得粗俗没教养;要谨慎地言
语,即便是在责骂孩子,也可以是悦语。父母严责孩子,为的是不让孩子行恶造恶,
懂得行善积德,故所说话语就应该是悦语,让孩子能听教受教,愿意立即放弃造恶的
行为。作父母者的悦语,不仅能教导孩子,也展现出自身的美德。”
身体中央第七点
“身体中央第七点有五个点,分别为:中心点、前点、右点、后点、左点。
中心点是 空元素
前点是 水元素
右点是 地元素
后点是 火元素
左点是 风元素
空元素正中央的清净明亮处,称之为中心。
为什么称之为“中心”?人的投胎转世始自中心,细人身原本就安处于自身的光
球中央,当父母双方的法元素正确结合之后,才进入母体肚脐眼处的光球,再向上提
升两指高处而进入另一透明光球。此光球如同鸡蛋黄般大小,非常透明,正是人经胎
育后的出生处,故称之为中心。
对人来说,此中心具有极大的重要性。要生为人,就得生于该处;想看到涅槃彼
岸,也一样要证入该处;要证入究竟涅槃,也一样要证入该处,这一切都是同样的模式。
生死是两极端,故出生和死亡正好相反。“生”往外生,“死”就得向内而去。
安处在中央的中心,止歇于该处,不晃动。这就是生与死,要懂得这个原理。”
入十至零
心要静止在中心点上,否则不能成功,心要进入十,进入零,进入到正确的点,
静止在十,静止在零,静止在正确的点,如果能够静止在身体中心点,心就会达至十中,
然后不久就会进入零,也就是说,达至十后就相当于要进入零了。古人总是这么说:
见十后见零 此说早流传。
真实不虚幻 无常总运转。
死死又生生 轮回永不息。
行非能长久 烦恼尽时真我现。
十与零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情要想转世于世上,需要达至十后进入零。倘若入十
不至零,即不可转世出生,世界与佛法如此相互依存,至于法方面,也要入十至零。
“入零”即“静心”,当心宁静之后就称之为至十,然后看到一颗大小如太阳或月
亮的水晶球从静止处浮现出来。入零后至十,至十后见零称之为“至十见零”。
“非我”觅“我”
“佛陀的教诲中,为何核心教导是无常、苦、非我?佛法经过深入思考,就会
发现佛陀的教导旨在引导有智慧的人能够在沉思默想中作推论。举些例子,如:
佛陀提到“无常”是为了让人思考与探索“常”。
提到“苦”是为了让人思考与探索“乐”。
提到“非我”是为了让人思考与探索“我”。
有智慧之人经过细致地观察,便可清晰地看到佛陀的教诲。比如说:两人一高
一矮同站一起,我们仅是认识高者,被问及认识哪一位时,答是高者。问者自然明白
我们不认识矮者。道理相同,佛法让我们推理了解,清楚知道两性相对的:无常与常,
苦与乐,非我与我。
什么是常、乐、我?
法身也即是常、乐、我。
施而乐
“布施即是慷慨大方地给予,在人性美德中格外具有其重要性。正因依靠着
布施,世界众人方会心胸宽阔,相依相容,安居乐业。反之,没有布施,就没有欢乐,
世界将处于苦难之中。比丘沙弥们也是一样,无布施即无安乐,必会处于水深火热
之苦。布施,意指互相给予幸福。这正是始于父母将幸福给予儿女,让他们健康快乐
地成长。当父母年迈体衰的时候,儿女也应回报,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父母的施予,
儿女恩报地给予,尚善美德如此代代相传,始自个人及家庭,扩展至社会与世界,
这种和和乐乐的景象,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安乐。”
功德定住在每个身体中
“功德主今天来布施,向证入法身之人作供养,将会获得无量功德。这份功德将
储存在身体中央那颗清净明亮,如鸡蛋黄般大小的光球内。这光球接连着人身球,细
人身球,化成另一颗光球,即是功德球。
天人身球与细天人身球相互连接,色界梵天人身与色界细梵天人身相互连接,
无色界梵天人身与无色界细梵天人身相互连接。
第一部分:法身法门发现者——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的传记
70
法身与细法身相互连接,须陀洹法身与细须陀洹法身相互连接,斯陀含法身与
细斯陀含法身相互连接,阿那含法身与细阿那含法身相互连接,阿罗汉法身与细阿罗汉
法身相互连接,如此不计其数的身体相互接连。
此次布施的功德,形成一颗颗功德球相互接连,功德无量。当功德主决意供养,
应供人受供后,供养品归其所有,即可任意使用。此时此刻,功德会流注功德主身体
中央之法球,致使功德主的粗人身更加透明洁亮,纯净得毫无瑕疵,原理如同电器的
开关,一开灯就亮起来了。”
帕蒙昆贴牟尼祖师简传
佛历 年龄 戒腊 纪事
2427 出生于素攀府颂丕农县颂丕农村
2436 9 在素攀府颂丕农县颂丕农寺受教育
2438 11 在佛统府挽铃县邦巴拉寺院继续求学
2441 14 父亲(玖艮)逝世,他承担家庭事业,维持全家生计。
2446 19 发愿终生出家(历经佛统府颂丕农县河道事件)
2449 22 1 在素攀府颂丕农县颂丕农寺受戒出家,法号“湛塔萨罗”。
2450 23 2 在曼谷契度彭寺研习经藏
2460 33 12 在暖武里府挽粿县芒库威区芒库威寺证悟佛法
2461 34 13 在佛统府挽铃县邦巴寺首次弘法
2464 37 16 受封,僧衔”帕库桑雅闻”
2474 47 26 成立深修工厂
2480 53 32 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首次遇见祖师
2482 55 34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
2484 57 36 母亲(弥娇诺素在)逝世
2487 60 39 法胜法师出生
2488 61 4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490 63 42 受封,可以当戒师的地位
2492 65 44 受封,僧衔“帕巴弯够首提拉”
2493 66 45 塑造第一代佛章/创建巴利文佛典学院
2494 67 46 塑造第二代佛章
2496 69 48 送比丘到英国弘扬佛法
2498 71 50 受封,僧衔”帕蒙昆腊查牟尼」
2499 72 51 塑造第三代佛章
2500 73 52 受封,僧衔”帕蒙昆贴牟尼”
2502 75 54 祖师圆寂
第二部分的内容
第二部分的内容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早期生活
奶奶的童年
早期修波罗蜜之思惟
寻父的决心
寻求佛法
修习法身法门
地狱寻父
北榄寺的生活
勤修法门
奶奶深修
独一无二
传承法身法门
北榄寺祖师的嘱托
传承弟子
奶奶的威德力
尊重奶奶的良言
追随团体
创办佛法实践之家
安排弟子修梵行
培养人才
法胜法师出家
老奶奶创建法身寺
寻找建寺之地
第一块土地
施命法师出家
弘扬初期
高瞻远瞩的奶奶
奶奶教导弟子
充满敬意的奶奶
供奉北榄寺祖师
修建百万人共修大法身舍利塔
奶奶圆寂
老奶奶的良言
思路
詹.孔诺雍优婆夷奶奶有很多传奇性的故事,她不仅是法身寺的创办人,创建
了可供成千上万人布施、持戒和打坐的修行道场,擅长培养人才,即便她本身不识字,
却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各种背景、性格与教育程度不同的人。无论多么顽劣的人,
奶奶都能运用佛法,谆谆教诲,让他的生命幸福与美满,提高自身的心灵品质。
奶奶沉默寡言,但吐字如金,那是充满慈悲的言辞,也是明智者的真言。奶奶
从自我教导开始,在各方面锻炼自己,无论修习禅定方面,还是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
奶奶的心思细密,结合佛法,一心一意做到最好。无论她做什么事情,目的都是为了
证入涅槃。每当她探索明白之后,都会将获得的知识用来教导众弟子。
奶奶的金玉良言教导了众多的弟子,包括法身寺住持法胜法师、副住持施命法师,
众长老、比丘、沙弥以及优婆塞与优婆夷,还有世界各地的善知识弟子,都亲近过
奶奶的言传身教。以上这些都是由奶奶的真实威德力而神奇诞生的。
目的
1.让学员学习奶奶的生命史、戒律与德行,以及她对佛教、法身法门、社会、
国家与世界的伟大功绩。
2.让学员学习奶奶的金玉良言,作为榜样,在生活中实践,成为一位圆满的
修波罗蜜者。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
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漆黑的夜空缓缓消失,
东边的地平线上,
逐渐散发柔和的光芒,
崭新的一天来临 ,
阳光普照,生命开始绽放,
其中之一在黎明前起航。
农民之女,
每天清晨四点,外出勤劳耕种,
心灵坚强,遇事不惊慌,
小女孩长成大宝优婆夷,创办法身寺,
她的生命史如此纯洁美好,是人间楷模,为世人所敬仰。
早期生活
奶奶的童年
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简称为奶奶)于佛历2452年(1909年) 1月20日的早晨
出生,在家中的九个孩子里排名第五。父亲名“颇”,母亲名“潘”,在纳空猜西县
的农民家庭中,家境属于小康,拥有三十五泰亩的田地,相距不是很远。
在奶奶小的时候,田埂纵横交错,她经常将装有饭菜的篮子送至田间,跟大人们
一起坐在田埂上吃午餐,把劳动了一上午的水牛放开,让其任意地吃草与喝水。
奶奶有很多朋友,朋友们也很喜欢她。傍晚十分,奶奶会和她的朋友一起牵着
水牛去洗澡,然后将水牛牵进牛栏。
农家的生活塑造了奶奶坚毅的性格。由于整天都要帮助父母干活,所以没有机会
上学,也因此不识字,无法读书写字。那个时候,传统上让女孩子养成守家的个性,
将来好做家庭主妇,没有读书的义务。因此,奶奶只好在家做家务,帮父母种田。
她非常勤劳,农田没有长杂草,稻谷的产量比别家的要高。
早期修波罗蜜之思惟
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奶奶就会起床来到田间,喜欢望着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的太阳。好奇的想知道:
“那颗太阳,到底来自哪里?自己又如何才能去到太阳那边呢?”
即便如他人一样每天都会见到太阳,但奶奶的想法却与众不同。她勇于想要到
达太阳的那一边,想知道太阳从何处上升,落至何处,又如何到达。如此不寻常的想法,
一定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从小就如智者一般,拥有修波罗蜜者的智慧。
奶奶刻苦耐劳的性格,邻居们有目共睹。邻家的朋友想和奶奶比勤奋,比平常
更早去种田。无论去多早,不曾有一次比奶奶早。最后,她只好认输,被奶奶的勤劳
所折服,给奶奶起了一个外号叫“铁腿”。这个称赞专门送给勤劳刻苦、不知疲倦、
有忍耐性的人。奶奶勤劳的帮助父母打理农活,使得他们家一直都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
不亏欠任何债务。
寻父的决心
父母的婚姻生活一直苦乐参半,全被奶奶看在眼里。那时候父亲很喜欢喝酒,
每天都会喝上一毛钱(在那个时代,一毛钱能买一瓶酒)的酒。
不喝酒的时候,父亲的性情非常善良,可是一旦喝酒,总会和母亲起争执。
母亲会在父亲喝醉时,利用俗谚俚语去对付父亲,因为母亲知道,一旦说出那些俗谚
俚语,父亲便立即从醉酒中惊醒。
有一天,家里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成为改变奶奶一生命运的转折点。那一天,
父亲又喝醉酒,躺在楼下的竹榻上,不停地说着一些醉话。母亲在楼上非常地恼火,
走下来用嘲讽的口吻对父亲说:“麻雀在另一个鸟窝里觅食。”
由于父亲住在母亲家,母亲的家境比父亲好,所以这句话深深地刺伤父亲的
自尊心。那一天,当父亲听到这句话后,再也忍不住了,便把孩子叫到面前,大声地问:
“孩子们,我真的是在别人鸟窝里觅食的麻雀吗?你们母亲是如此说的,是吗?”
由于父亲的声音很大,孩子吓到了,除了奶奶以外,没有一个敢出声。奶奶只想让
父母停止吵架,也没有想到母亲的话在讽刺,便回答父亲说:“父亲,母亲不是
那个意思。”原本好意的劝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却深深地伤害了父亲,使得父亲的
愤怒,顿时转移到奶奶的身上。最后父亲大声呵斥:“诅咒你来生五百世为聋子。”
父亲的诅咒从此便深深地埋在奶奶的心灵中,令她感到无比的恐惧。奶奶认为
父母亲的祝福会非常神圣,他们给予的祝福也会逐一实现,诅咒也一样会灵验。由于
害怕这个诅咒真的灵验,所以奶奶决定按照乡间的风俗,在父亲临终前道歉忏悔,求
他宽恕。她深知如果此时向父亲道歉,只会让父亲更加地生气。
之后,父亲的身体也每况愈下,两年后因年迈而卧床不起。接下来的日子里,
孩子们只能轮流地照顾服侍。在父亲临终的最后一天,奶奶给父亲喂饭后,便去厨房
吃早餐,然后如往常一样,划船外出,巡视田间的农作物。
当奶奶回到家中时,发现父亲已经往生了。每个人都问她去哪里了,为什么
不回来向父亲忏悔。奶奶静静地听着,却没有像他们一样哭泣,因为她知道生老病死
是人生的必经之路。心有余悸的却是父亲对她的诅咒,因为她害怕罪恶,担心诅咒会
跟随她到来生来世。自从那天起,便下定决心,要去找父亲。
寻求佛法
岁月不断地流逝,寻找父亲的意愿,从未在奶奶的心中消失。她一直在心中忆
念到,总有一天定要找到父亲,向他忏悔道歉。如果有哪位师父能够指导自己,找到
往生的父亲,自己将立即舍弃一切,成为他的座下弟子。
佛历2470年(1927年),十八岁的奶奶突然听到北榄寺祖师美名,能够教授他人失传
已久的法身法门。如果修行者以修行证入法身法门,可去天界或地狱,看望往生的
父母和亲戚朋友,甚至还能接触到对方。如果哪位亲戚堕入地狱,可以助其脱离地狱,
如果哪位亲戚往生天界,也可以为其增长功德。
听到这消息后,奶奶感到非常开心,下决心一定要见到祖师。从此之后,无论
是在种田还是休息的时间,奶奶都一直挂念着,等待合适的时机。
佛历2478年(1935年),二十六岁的奶奶决定告别母亲与弟妹,将自己的那份家产,
分给妹妹与出家的弟弟,把所有的金银首饰分给其他的家人。她唯一剩下的只有一颗
寻找亡父的决心。
当她拜别母亲的双足,告诉母亲她的决定时,母亲心痛地哭了。虽然深爱与
尊敬自己的母亲,但还是决定遵循自己的意愿,探求佛法,母亲的泪水此时无法动摇
她的决心。
最后,知道无法改变女儿的志向时,母亲只好给她两铢钱,当作外出的旅费。
考虑到母亲的感受,她最终也接受了母亲的好意。之后,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家,
一心向离苦之道迈进。即便她不知道未来要面对怎样的障碍,她依然毫不退缩,继续
向前迈进。她心中唯一知道的就是:要寻找到父亲,向他祈求宽恕。
奶奶只身一人来到曼谷,与亲戚一起居住。在机缘巧合下,得知北榄寺的大护
法居士“乃叻女士”,经常到北榄寺供养。这正是自己进入北榄寺的关键,于是她决
定去乃叻女士的家中,寻找工作。奶奶的家境很好,在家中本可衣食无忧,过着舒适
快乐的生活。但为了有机会进入北榄寺,仍愿意成为乃叻女士家族的女佣。
乃叻女士的家族非常庞大,财富丰厚,富甲一方,不但拥有几公里地段的店面,
同时还从事进出口的生意。更重要的是乃叻女士为北榄寺的护法居士,供养斋僧已经
超过了二十年,所以跟祖师以及全寺院的人都非常的熟悉。奶奶是农家女,只身一人
来到曼谷,一个人也不认识,因此要想加入寺院,则需要有寺院高层的引荐。因此,
她决定为此家族工作。
乃叻女士喜欢干净,很有管理原则,无论做什么,都要求整洁、精致与美观。
当奶奶来工作之后,全心全意地帮助乃叻女士料理家中的一切事务。即便奶奶之前过
着农家生活,她依然能够帮女主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主人家的信任。由于
奶奶的个性爱干净,诚实可靠,认真勤劳,做事有条理,不久之后,乃叻女士就将家
中收藏室的钥匙交给奶奶保管。
收藏室如同一座宝库,里面收藏很多现金与珠宝。除了乃叻女士和奶奶之外,
没有任何人能够进入,就连乃叻女士的儿女也无法进入。平常奶奶专门负责打扫收
藏室,看管里面的财物。
奶奶非常有责任心,有她在乃叻女士会感到非常的放心,能安心处理生意上的
业务。正因为奶奶圆满地尽到自己的责任,深得主人家的喜爱与信任。
修习法身法门
通常乃叻女士会邀请通素(全名:通素绅邓办潘)优婆夷来到自己家中指导静坐。
通素优婆夷是祖师的座下弟子,修行成果非常好,经常受祖师的嘱托外出,来到乃叻
女士家指导静坐。当奶奶看到通素优婆夷时,心中不禁充满了期盼与喜悦,因为她知道
通素优婆夷能指导她正确的静坐方法。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82
奶奶很想接近她,聆听佛法,学打坐修行。但奶奶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佣人,想
跟主人一家一同打坐修行,显得不太合适。为了有机会学习静坐,奶奶只好寻找机会,
服侍通素优婆夷,引起她的注意。
因此,奶奶就更加的劳累了,不但要做原先的工作,还要分身来照顾通素优婆夷,
帮她洗衣服、晒干、叠好、放整齐,为蚊帐除尘,将床整理得整洁干净。除此之外,
还帮她准备食物。奶奶做这些琐碎之事,为的是能够得到通素优婆夷的慈悲,允许
自己去修习法身法门。
皇天不负有心人,通素优婆夷终于被奶奶所做的一切感动了。有一天,她突然问
奶奶说:“想学习静坐吗?”听到如此询问,奶奶感到异常的开心,立即回道:
“非常想学习静坐,但我不能冒失,上楼跟主人家一同学习静坐。”于是通素优婆夷
便征求乃叻女士的意见,让她同意奶奶一起来学习静坐。通素优婆夷平常指导静坐的
方法,就是让她们将心安放于身体中央第七点,静静地默念着三玛阿罗汉。
从此之后,奶奶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独自修习静坐。她会尽快地完成手头上的
工作,完成得越快,就越有时间来打坐修行。
但事实上很难有太多自己的时间,每做完一件事情,主人家又会给新的工作,
因此奶奶的工作量很大。但想去北榄寺学习佛法,以及想和主人家一起跟随通素优婆夷
学习静坐的缘故,无论时间多紧,她会把时间安排好,在完成工作后,有属于自己的
修行时间。无论怎么样,她都不会有任何埋怨唠叨。
在乃叻女士家学习静坐的地方,是楼上的禅修房,因为此处非常的凉爽。即便每
天做完手上的工作后已是深夜,奶奶依旧坚持来到此房内独自静坐。奶奶每天都精进
不懈,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起初杂念多、到慢慢地杂念减少,到后来
没有杂念,感觉心非常空旷、轻松与舒服,直至看见一颗如同星星一般的小亮点,于
体内出现。她继续让心宁静下去,一直往中心点内移去,最后,终于如愿的在此房内
证得了法身。
地狱寻父
奶奶在证得法身之后,依然继续精进修行,让心变得更加的宁静与光亮。之后,
她将修行成果和想找亡父的想法,一并告知通素优婆夷,问道:“姐姐,我很想去找
父亲,却不知道他往生后去哪里。”
通素优婆夷告诉奶奶:“这其实并不难。”之后,她便指导奶奶利用法身去寻找
亡父。在她的指导下,奶奶慢慢地让自己的心脱离色身,与证得的法身合而为一。同时,
奶奶没有对父亲到底身在何处有所忧虑,而让心处于中道,让内在的法身带她去到她
想去的地方。
当法身来到地狱时,地狱中的火焰便慢慢熄灭,正在用酷刑折磨地狱众生的狱卒们,
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奶奶望着那些被折磨的地狱众生,有的是人身动物头,有的是
动物身人头。他们的命运全由前世所造的业力来决定,每一种地狱众生被折磨的方式
各有不同。
奶奶利用法身的知见去观察,终于看见了自己的父亲,他没有穿衣服,比生前更
加的憔悴虚弱。他在被灌下热腾腾的铜汁后,立即死亡,不久又重生,再接受同样的
酷刑,如此死而复生,不断重复。当他看见奶奶的法身后,便向法身合十礼敬。但由
于没有力气,双手很快又回到了原状。奶奶非常怜悯父亲,不想再让他受这种地狱之
苦了。她便利用法身的威德力,引导父亲求五戒,忆念生前所修的所有功德。
受完五戒之后,法身便指引父亲上升至天界,让他脱离痛苦的折磨,苍白消瘦的
脸色开始变得红润光亮,身上还穿着一件新天衣。
在天界中,他有一间陈旧的天宫,不像其他天人的天宫那样金碧辉煌。这是因为
他生前所造的恶业与所修的功德参半,功德回报一座天宫,却暗淡陈旧。同时,生前
修功德的时候,没有尽心尽力,天宫也显得非常狭小。此前因喝酒的业力坠入地狱,现在
已经脱离地狱来到天界。于是通素优婆夷又指导奶奶将自己所证得法身的功德,让天
宫变得更加的宽敞,让父亲化成一位有侍从与众多财富的天人。
之后,奶奶叫父亲要时常默念“三玛阿罗汉”,叮咛她如果忘记默念,会再坠入
地狱。为了不再堕落地狱,受灌热铜汁的折磨,父亲很爽快的便答应了。因为他知道这
种酷刑非常的痛苦,灌入的热铜汁让身体立即熔化死去,然后再复活受相同的酷刑,
如此不断地重复,直至恶业消完为止。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84
最后,奶奶也因儿时的过失,向父亲请求宽恕;而父亲也双手合十,接受她的
忏悔。父亲告诉她说,之所以诅咒她成为聋子,只是出于一时的气愤罢了,并不是有
意的,如果因此而不开心,在此我愿意原谅妳。
北榄寺的生活
当奶奶证得法身,帮助父亲成功脱离地狱之后,感到法喜之情溢满了整颗心灵,
不再有任何牵挂。她感觉证得法身是最大的快乐,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是
永无止尽的幸福,不曾出现在生命中。即便有人愿拿黄金来交换,自己也不愿意。
因此,让她更加迫切地希望有机会到北榄寺静坐修行一个月。为了得到女主人
的许可,她在工作上便越加努力了。
有一天,终于等到合适的机会,在她与通素优婆夷约好之后,向女主人请求
一个月的假期。乃叻女士也爽快的答应了,但要求她放假后一定要按时回来。奶奶
听完后,沉默没说话,女主人也自然地认为她一定会在放假后回来。
当晚,奶奶入睡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她站在一条宽阔的河边,有一艘船渡她
到彼岸。她看见一棵巨大的菩提树,枝叶茂密,树荫非常清凉,她满怀欢喜地坐在菩
提树下,接着梦就醒来了。
在佛历2481年(1938年),一个平凡的星期四下午,奶奶在通素优婆夷的引领下,
第一次来到北榄寺。当时,祖师正在厨房旁的凉亭里开示,当通素优婆夷介绍奶奶给
他认识的时候,他抬头瞄了奶奶一下,静定了一会儿后说道:“妳来迟了”。就在当
天,祖师没有做任何例行审查,便将奶奶送进深修工厂。
要想进入深修工厂修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般情况下,要通过一系列的
审查与测试。亦即证法身的前辈出题测试,这些问题不是一般人能够答出来的,只有真
正证得法身法门的人方能回答出来。如果能够回答那些问题,便可以进入深修工厂修行。
对于奶奶而说,不需要通过任何的测试,祖师便直接派她进入深修工厂内,修法身法门。
除了进深修工厂修法门困难以外,生活在新环境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不但要调整自己适应新的环境,还要适应周围新的人。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85
进入北榄寺后,由于奶奶是一位新人,不认识其他人,因此使用的日用品,
如床、蚊帐或其他的必需品都是一些很久没人用的旧物。得到的蚊帐也是放了很久,
有点发臭又很破旧,她只好把蚊帐洗干净,把破洞补好,继续用。
奶奶分配的床,床脚已经损坏,床垫发出难闻的恶臭味,有寄生臭虫,非常肮脏
与潮湿。即便得到这样的床,奶奶也没有心生怨恨,她认为床只是用来休息,让她有
足够的精力,投入修行打坐当中。
得到床时,即便她不是木匠,还是尽力将床修好。经过了一番打扫擦拭之后,
原本破旧肮脏的床,变成一张崭新的床。由于那张床已经很久不用,所以还有一些
臭虫藏在床的狭缝中。到了晚上,奶奶刚要睡着时,那些臭虫就会爬出来咬她,让她
整夜都无法睡觉。后来,她找来了一个小痰盂,放在自己的床头,同时放了一块白布
垫在小痰盂的下面,用一张废纸盖住痰盂口。每当臭虫咬她时,便把它们抓起来放入
痰盂内,再盖住。到了翌日早上的时候,再把那些痰盂中的臭虫,拿到别处释放。
以这样的方法,不久之后,她的床变得更加整洁干净了。
正因为如此,即便这张床并不漂亮,却很整洁,使得寺院的很多同修者,都喜欢
来到奶奶的床上聚会,喜欢抚摸这张床。
在食堂用餐时,寺院的常住都不愿与奶奶同桌吃饭,因为她的外形枯瘦,全身
的筋骨都露出来了。她们都嫌弃她,甚至怀疑她患了结核病,不想和她太接近,害怕
自己会被传染。分发食物的时候,工作人员也很粗鲁地把食物放入她的盘中,好像
很不甘愿把食物分给她。这情况在奶奶初进北榄寺时,每天都会遇到。
一般人如果每天都受到这样的对待,一定会感到委屈不满,生起怨恨之心。
但奶奶却以此为鉴,时刻提醒自己来这里是为了打坐修行,每一顿饭都是祖师的恩赐,
想修功德之人都想以祖师为福田,向祖师供养食品,祖师则慈悲地恩赐,让弟子们享用。
奶奶心地善良,把全部的事情都往好处想,认为自己之所以被食堂的工作人员
无礼地对待,那是因为他们整天面对着火炉,要比其他人早起去市集买食物,心浮气躁,
才会有如此鲁莽的表现。无论是怎样的行为都好,奶奶一直都认为取用祖师恩赐的食物,
只为了有力气修行。
至于她受误会患了肺结核这件事,对她来说却是一种福气。因为这让她有更多
时间,随心所欲地用餐,不用顾虑到同桌的人。在进餐时,她也可以同时在心中修习佛法,
吃完后可以一边清洗盘子,一边清洗自己的心灵,让盘子和心灵同时变得清洁干净。
在奶奶的心中,她只想一心一意地修习法身法门,不曾对任何事情感到惊慌,
成为自己修行道路上的障碍。
勤修法门
奶奶刚进入深修工厂时,只是一位新人,却没有放逸,一直心系佛法,不去想其
他的事情,每天都凝聚心志,勤修法门,尝试跟上师兄师姐的程度,以便完成祖师托付
的任务。不久之后,她修行的细腻程度也随之提高,比以往所证悟的程度更高。心如
正午的太阳,越来越光亮。
过了一段时间,祖师开始以问题测试她的修行程度。祖师所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
“詹,刚才我路过大雄宝殿的时候,看见屋檐上有两只鸟在栖息,他们转头向
后看,再转回来向前看,到底在做什么呢?”
听完祖师的提问,奶奶便盘腿入定,让心进入更深的内在,静止在身体的中心点,
透过法身明白了那对鸟的用意后,回答祖师:
“它们回头望是要记住飞过的路程,向前看是为了前往觅食的地方。”
祖师欣慰地回答:“嗯!就是如此。”
从此之后,祖师的问题就开始越来越难了。第二天,祖师再问:“詹,我从食堂
出来时,看见一个跛脚的人,你试看一下他的细人身也一样跛脚吗?”最后奶奶也
同样正确地说出了答案。
当祖师问问题时,如果谁能正确回答,祖师就会说:“嗯!就是如此。”如果
答案不正确,他就会沉默不语。祖师的问题逐步加深,例如问及有关“住泰国的一位
印度人”和信仰等等的问题。虽然奶奶没念过书,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但她却能
依靠准确的知见,正确的回答所有的问题。除此之外,祖师还时常询问她:“走到食堂
的途中,你是否还一直将心维持在身体的中心点呢?”这样的督促,使得她需要时常
把心系在身体的中心点,在这种情况下,修行程度逐步加深,直至后来,让她可以独
自一人到“断情床”上去打坐。
这张所谓的“断情床”,外形如同法师开示的法座,大小刚好可以容纳一人盘
腿打坐。大家都将它视为一种荣誉,只有修行很好的人才能安住。
“断情”的意思为,让心百分之百的静定,脱离粗人身,逐渐的进入细法身,
舍弃外在的知觉,接收内在的知觉。当适当之时,退出断情,心便会非常的纯净,
充满力量,知识渊博,有正确的知见,直至圆融周遍,更了解世间与生命之事。奶奶
专注的态度,让她由一位目不识丁的人,成为知识渊博之人。同时也得到了祖师的
信任,被选为深修团队的组长,肯定她在修行和自我教导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
时光飞逝,一个月的修行假期很快就结束了,按照约定,奶奶得回到乃叻女士
的家中。但在结束之际,奶奶便下定决心不再回乃叻女士的家中了。她想继续在北榄寺
中修行,争取更大的进步。她便告知通素优婆夷道:“通素姐,我不想回去了。”
通素优婆夷回答说:“我也不想回去了,我们一起剃度吧。”
“我们将怎么出家呢?”奶奶问道。
“我们一起租袈裟来出家吧!”通素优婆夷建议道。因为那个年代,想要找到
一片布来做成袈裟,极其困难,因此只能以租借的方式,来穿袈裟。当她们下定决心
之后,当晚彼此替对方剃度。这个出家的决定,最后也得到了祖师的赞同。
第二天,当乃叻女士来接的时候,只见两位出家八戒女坐在祖师的面前,之前
的长发已经没了。因修行的缘故,气色比以前更圆润了。
当时因顾及到祖师,乃叻女士没有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望着奶奶。当祖师来开
示之后,乃叻女士便质疑地问:“你不是说要回去吗?为什么出家了?”奶奶没有回答,
只是静静地聆听,这本来就是她一贯的个性。
乃叻女士对奶奶的依恋,在此后的二十年中看得出来。在乃叻女士八十五岁之际,
她还来找奶奶,依然如当年说:“詹,妳说来了就回去,却没有回去。”在她即将往
生之时,还派人来请奶奶到家中布施,一见面,她又重复此前的话:“詹,你说来了
就会回去,却没有回去。”说完后,供养身怀佛法的奶奶。
对于奶奶来说,从来没想过要在他人的家中工作一辈子,当时屈身只为了能够
学习法身法门。无论多辛苦也能忍受,并非想如此一辈子,因此才不想再回到乃叻女
士的家中,而想留在北榄寺继续修习法身法门。
奶奶深修
修习法身法门的场所称为“深修工厂”,是一座大型建筑物,有两处屋檐,内部
由一堵墙隔开,分为两个房间。其中一个房间供法师打坐,另一个房间为八戒女打坐,
因此都无法看到对方,彼此也相互不认识。祖师坐在法师禅房那一边。任何时候,
都有三十位法师在打坐,另外一边则会有三十位八戒女或持八戒的八戒女。在靠近祖
师座位的隔墙上,有一个小孔贯穿两边,向两边传达指示。女众那一边从隔墙上的
洞孔只能看见祖师的脸,而看不到全身。
在和平的时期,深修都采取全天制,即深修者安排轮班制,每四小时为一班
(一天六班)。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减少到一天两班,每班两次,每次长达
六小时。一班从傍晚六点到翌日凌晨一点,然后由第二班轮值,从凌晨一点到早上六点。
而后第一班会在早上六点回来轮班至中午十二点,最后第一班又会在中午十二点到
傍晚六点来接替,这两班深修者全天二十四轮流交替不间断。
奶奶被祖师选为深夜组的组长,因为在修行中她认真精进,有正确的知见,
同时非常地负责任,意志最为坚定。
奶奶被选为组长事出有因,那便是对自己的任务非常的认真,做的也比他人多。
虽然奶奶同其他深修者一样在打坐,但她每次打坐时,都会如如不动,就如同坐着往
生一样,身体毫无知觉。在六小时打坐后,其他人会马上离开,但奶奶依然继续逗留
半小时, 等候聆听祖师对下一组的指示。当下一组开始后,她也会跟他们一起打坐
一会儿,才离开深修工厂。
即便离开深修工厂,但奶奶依然在处理私人事务时心系佛法。外在虽然在移动,
内心一直非常宁静。到了换班时间,其他人都等到最后一分钟,才进入深修工厂,
唯独她为了聆听祖师对即将离开那组的开示,希望能从中学习,得到提升,而提前十
五分钟就进入深修工厂。当祖师开示后,同组的深修者才陆续进来。因此,祖师教授
的所有知识,奶奶都过耳不忘,铭记于心。她也清楚地知道每一组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以及换班过程。虽然奶奶目不识丁,同组的人会读书写字,奶奶依然能以内在的修行
找到正确的答案,让祖师感到非常欣慰,成为组长,实至名归。
当奶奶修法身法门两年后,她是深修团队的组长,此时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祖师决定派遣熟练法门的深修者,去保护世界各国人民,无论他们属于哪一边,
都让他们停止相互残杀,也让泰国远离这场战争。祖师指示证法身的深修者,利用
法身的威德力,化解战争,让他们将城市变成森林和海洋,把森林和海洋变成城市,
让敌军所投的炸弹,无法击中想要攻击的目标,远离这场战争的灾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敌军向曼谷投下很多炸弹,因为敌军想占领曼谷,作为
军事指挥站,然后攻打缅甸和印度。当时的情形相当危险,但祖师宁死也不离开寺院,
想利用法身的威德力,让国家脱离这场大灾难。奶奶也是一样,不愿意离开寺院,想
奉献身心,全心全意贡献力量。当时的民众声闻祖师是一位威德力具足的高僧,纷纷
前来北榄寺避难。
因此在战争期间,祖师会指示深修者入定,监控飞机来投弹的时间。他时常会
问深修者飞机何时来投弹,如果是奶奶回答,其他人就准备熄灯,因为他们都知道
奶奶的知见准确无误。而后,祖师就会亲自带领他们一齐拦截炸弹。
收到祖师的指示后,奶奶便立即入定,无论投下多少炸弹,奶奶也能够利用
法身法门的威德力,将其成功化解。
经年累月不间断地修法身法门,如果意志不坚定,身体不健康,没有如钻石钢铁
般的坚硬,就无法坚持,因为时间是如此的长久。对于奶奶来说,战争没有任何意义,
她修习法身法门,坚持不懈,享受其中的乐趣。奶奶希望精进修行,让个人的打坐程度,
变得越发细腻。即便生活条件非常简陋,身上的衣裳千疮百孔,破旧不堪,也没有新衣
来更换,曾经丰盛的饭菜也变得很稀缺。更糟糕的是,当时全国发生大洪水,可是奶奶
依旧精进修行,完全排除了外界的干扰。
奶奶虽然有些消瘦,却很健康。在修法门的时候,她的心就会脱离粗人身,
与内在的法身(智者)合二为一,成为一个器皿接待涅槃清净之人。有威德力从涅槃
源源不断地传给奶奶,使她成为一位具足威德力之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奶奶继续精进修习法身法门。她以精准的内在知识,
钻研并了解世界和宇宙,以及善、恶、不善不恶的现象,知道战争的根源是什么,与
我们有怎样的关系。静止纯洁的心所产生的知识,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奶奶也依
靠着法身法门的威德力,知晓一切。
跟随祖师修法身法门的日子,让奶奶感到很快乐,因为法身法门蕴含着知识与
快乐。她除了想如何做才能到达究竟涅槃之外,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对于这个目标,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90
在之后的日子中,在她有好健康和好心情的时候,她总是跟身旁的弟子说:“奶奶还
不去涅槃,要征服一切魔罗之后才去。”她总是如此地说,同时精进地修习法身法门。
修习法身法门就是学习让心静定。祖师解释道:“万物众生的所有痛苦都是魔
罗所致,称为阻碍。每次当我们想行善时,经常会碰到阻碍,让我们无法顺利方便地
行善。”
在《三藏经》中有很多段落都提到魔罗,即便在其他的宗教里面,也涉及到魔罗,
有些时候称为魔鬼。如果简单一点解释便是:它们于佛法与恶法、善与恶、好与坏、
光明与黑暗、知识与无知、纯净与污染的斗争中存在。这些斗争经常以空界、蕴界、
有情界作为战场。
有情界就是指众生的受、想、行、识或心灵;蕴界就是指人、天人以及动物的
各种蕴;空界就是指环境,从天空的内部一直到外部,以及一切众生。
祖师又加以解释:“如果不把那些制造烦恼痛苦的人驱走,人的痛苦就不可能
停止,同时也无法避免受到伤害。”
人与人之间相互仇视报复是不正当的,仇恨是不能平息仇恨的,人真正的敌人
应该是魔罗,它迫使人想恶、说恶和造恶,让人历经生死轮回,接受恶业的果报。它
还控制着人的五蕴,让人产生病痛,受迫害,诱使人造作恶业。同时还控制着空世间,
例如让雨季不下雨,控制经济使其衰退,让世界产生饥荒和瘟疫,发生战争,相互迫害。
何时能够把魔罗消灭尽,控制一切众生的贪、嗔、痴也将消失不见,所见的只有美好
的善行。
如果没有到达法的究竟,就依然是魔罗的奴隶。因此,一定要到达法的究竟,
这就是为什么奶奶尽其一生,日以继夜地探究打坐。
独一无二
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世界大战期间,奶奶都是佛法军队的成员。她以平静
坚强的意志和内在之法,并依靠法身的威德力产生的功德,与魔罗日夜斗争,连祖师
看了之后都称赞奶奶是位神奇、勤奋、意志坚定之人。虽然奶奶精进修行变消瘦,
全身筋骨露了出来,但她的心依旧坚定,不为外界所动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即便有很多炸弹投下,但奶奶都没有因危险或贫困而
感到丝毫的恐惧并有半点抱怨。她一直以宁静的心看待一切,一心一意要到达法的究
竟。无论祖师指派什么任务,奶奶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将其完成。因为她将责任看得比
生命还重要,同时遵循祖师的教导,使祖师在深修工厂的所有深修者面前由衷地称赞:
“我的女儿——詹是独一无二的。”此事件真乃战场上的一大快事。
“独一无二”这个词,是祖师一生中唯一给人的赞美,不用于其他人身上。
由此可见,这么重要的赞词用于善行圆满的奶奶身上是如此合适。
受到如此的赞美后,奶奶没有感到兴高采烈或骄傲自满,依然保持平常心,
继续精进修行。
除了内在的佛法独一无二之外,奶奶外在的性格独居知足,是一个喜欢施与、
不喜欢积蓄的人。例如有一天,一些护法居士向祖师供养了一把稀有的孔雀羽扇。祖
师想把它带到深修工厂当作奖励品,因为只有一把,而深修工厂中却有很多深修者,
所以祖师只好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得主,暗自许愿让修行最好的人得到。之后,奶奶
便开始打坐入定,让其他的深修者先去抽签,自己则慢慢地将心静定下来。
那天奶奶是最后一个抽签的人,但神奇的是,那只签竟然避开众人之手,被奶奶
抽到了。打开的时候,因奶奶不识字,只好让他人替她看。念出名字是奶奶的时候,
全场的人都诧异不已。但奶奶拥有这把扇子只有一天而已,因为通素奶奶来向她要去了。
通素奶奶说:“你把这定扇子给我吧,我想拿去修功德。”奶奶就简单地回答:
“姐姐,拿去吧。”其实即使是其他人来向她要,她也会立即给他。
奶奶比较关心内在佛法之事,对于外在的事情,奶奶不会在意。有一次,大家
在探究一个打坐的专题时,祖师突然转换话题问奶奶:“塞立(音译)鱼哪一部份好
吃?”奶奶当场目瞪口呆,第一次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么简单的问题,因为祖师通常
只问她关于法身法门的问题,奶奶能全部答出来。但这次问关于塞立(音译)鱼时,
却答不上来了。因为她想来用餐只为了填饱肚子,维持体力,投入打坐修行中,从未
注意到塞立(音译)鱼的哪个部位好吃。奶奶只专注于修行,将心静定去征服魔罗。
纯净的心,专注于职责,使得奶奶在修行方面非常的精通。
传承法身法门
北榄寺祖师的嘱托
大约在佛历2497年(1954年),祖师召集全寺的弟子来开会,在会上宣布他将在
五年内往生,希望大家继续将法身法门弘扬到全世界,这对世人来说既重要又有意义。
同时还嘱咐奶奶不要离开,要继续留在北榄寺,等待法身法门传人的到来。
五年后,祖师病入膏肓,全寺的比丘都围绕在祖师的周围,而奶奶身为出家八戒女,
不能去看望祖师,只能在远处关切祖师的病情。最后,祖师于佛历2502年(1959年)
2月3日下午三点钟圆寂。
在祖师圆寂之后,很多深修者都各奔东西,有的去到别处,有的在寺院的精舍内
教导打坐,或在寺院的周边教导打坐。而奶奶则继续留在寺中,与通素奶奶同住在
三楼的精舍内,心怀孝心地继续照顾她。因为通素奶奶是她在佛法事务上的启蒙恩师。
事实上,奶奶早在这之前就已经搬来跟通素奶奶一起住了。她们住在一起时,
就如同亲姐妹,有时也如同良师益友。这全是因为祖师在世时,通素奶奶善于教导
打坐,经常被派到各地去教导打坐,而且一离开就是数天,她担心自己的修行会因此
赶不上他人。因此,每次回到寺中之后,就会来问奶奶修法身法门到什么程度了。而
奶奶每次也会仔细地解释给她听,使通素奶奶不仅修行很出色,在弘扬法身法门方面
也做得很成功,让她在全国各地都有众多的弟子。每次外出回来,劳累疲倦,在宿舍
中休息时,奶奶都会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
佛历2503年(1960年),通素奶奶患了子宫癌。病情严重时,就住进西历蜡(音译)
医院,病情好转时,又回到北榄寺的精舍中休养。直至她的病情恶化了,连医生也认
为回天乏术后,才让她留在精舍中静养。
在通素奶奶病重期间,高烧不退,神志不清,发出呼喊声,奶奶也会耐心聆听。
当奶奶按照医生的嘱咐,在饭前或饭后给通素奶奶服药时,通素奶奶未必每次都听从。
有时要看她当时的情绪是否适合用药,有何症状等等。因为通素奶奶患癌症,痛苦在
煎熬,因此有时会不想服药。
每当通素奶奶看见奶奶把药倒出来的时候,就会苦苦的哀求道:“我不想吃药了。”
奶奶听后,知道她真的不宜在此时服药,便退了出来。但出于对恩师的关爱以及怜悯心,
奶奶会等她心情舒缓下来,情绪稳定之后,再回来给她吃药。即便知道癌症是一种
绝症,奶奶没有因此减少对恩师的照顾,依然不分昼夜、无微不至地服侍着恩师。
子宫癌末期症状非常恐怖,在当时来说,是无法治愈的绝症,身体还会发出阵阵
的恶臭。除了奶奶的细心照顾之外,没有谁愿意来照顾通素奶奶。
奶奶不曾对照顾恩师感到厌烦,反而乐意亲手帮她洗衣服、擦身体。每当有弟子
从各地来探望通素奶奶时,奶奶总会用香油膏帮她抹身体,掩盖散发的臭味,以此维
护恩师的尊严。
有一天,当通素奶奶从洗手间出来后,突然用平静的语气对奶奶说:“病菌腐蚀了
我的内脏。”说完,她只是微微一笑,又接着说:“快往生了,只有你一个人陪我。”
奶奶平静聆听着,这是修行高深之人所展现的心境。
在生命的最后一天,只有她们两人。癌细胞已经扩散开来,通素奶奶便躺在奶
奶的大腿上,对奶奶说道:“我走了,我看周围都是佛像。”奶奶平静的听着,然后
说:“姐姐,进入涅槃吧!”当话音刚落,通素奶奶便安详地往生了。
通素奶奶不仅是奶奶在学习佛法路途的启蒙恩师,还是第一位教导奶奶证
法身法门的导师。所以奶奶决定给恩师举办一个庄严隆重的荼毗法会。
奶奶向很多通素奶奶的老弟子募捐,在当时还有巴拉佑长老(通素奶奶曾做他
出家的功德主)以及多位其他弟子来帮忙准备。奶奶做荼毗法会的主席,负责租运
棺船,用很多鲜花来布置会场,将棺材安放在北榄寺前,诵念着阿毗达摩经。仪式完
毕后,按照传统文化,遗体运往阿松素弯寺火化,然后将骨灰撒入水中。
当荼毗圆满结束之后,奶奶突然回想到祖师曾在遗言中嘱咐,要将法身法门弘
扬至全世界。所以她决定遵循祖师的遗言,继续留在寺中教导法身法门,等待传承弟子
到来。
传承弟子
当奶奶遇到了一位年轻人后,她的期望便即将实现了。这位年轻人来向奶奶
学习打坐,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卓越的修行经验,使得奶奶坚信此人便是来传承并
弘扬法身法门之人。这位有为青年便是现今的探玛才优师父(以下简称法胜师父)。
当法胜师父还在苏库腊(音译)中学就读的时候,与其他学生参照,已经显出
他与众不同。他经常问自己说:“我们出生是为了什么,生命的目标又是什么?”
事实上,法胜师父自从十三岁起,便心存疑问,一直请教智者,苦读各类书籍,
追寻答案。他床下的书堆积如山,不夸张的说,他的床底下便是一座图书馆。一直以来,
他都不曾放下寻求答案,在他人的指引下前去寺院修行,可最终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偶然翻阅到一本名为《毗婆奢那菩萨》杂志,书中讲述了关于詹奶奶通素
奶奶的事迹,并附带她们的图片。书中的事迹是关于奶奶拦截炸弹的故事,深深地
吸引了法胜师父,使他心怀期望:如果奶奶能够拦截炸弹,便也一定能够回答自己心
中的疑问。
从此之后,法胜师父便迫不及待地想见到奶奶,虽然师父就住在离北榄寺很近
的普露集市旁,却从来没有机会到北榄寺。
三年过后,在师父年满十八岁参加高考后,寻找奶奶的坚定信念依然萦绕在他
的心中,他下定决心,必须要找到奶奶。于是他来到北榄寺,却一个人也不认识 ,
在经过一栋建筑物时,他看见有一位消瘦的八戒女正坐在通素奶奶的墓前。当时奶奶背
对着师父,而师父也不认识奶奶,无法确认奶奶是否是他在杂志上看到的那位八戒女。
最后只能失之交臂,失望地回去了。
之后过了很长的时间,师父再也没去北榄寺,而是专注于学业。但我们出生是
为了什么?生命的目标又是什么?这两个疑问依然存于师父的心中,他越来越想知道
谁能知道其中的答案。
之后,在佛历2506年(1963年) 10月,正值大学放假,于是师父决定再到北榄寺
去找奶奶。到了寺院后,他向那里的人打听,说自己想找一位叫“詹妈妈老师”,最后
都没有谁认识,人们告诉他说这里没有“詹妈妈老师”,只有“詹师父”。他听完便
在心中想:这可能是另外一个人吧!
当天,有位年迈的法师介绍师父去跟一位乌伊拉法师学习打坐。 这位法师采用了
祖师的指导方法来教导打坐,他慈悲地让师父坐在深修工厂外的扩音器旁,聆听深修
工厂内的深修情况。第一次听法师所说的一切,师父却难以理解,因为内容都是非常
深奥之事,例如:如何解救人的痛苦,如何解决旱灾和饥荒,如何治疗人们的疾病
等等问题,还谈及魔罗,如此一讲便是几个小时,即便不理解,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第二天,师父又再来坐在扩音器旁聆听,一直如此,持续了两个星期之久。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95
无论怎样,他的心里却依然没有忘记要拜见奶奶之事。 后来有一天,他向一位
坐在身旁, 年龄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年轻人询问是否认识“詹妈妈老师”。那位年轻
人也如其他人一样回答说这里没有“詹妈妈老师”,只有“詹师父”。这次他心想机
会难逢,也许可能是同一个人呢?于是他决定去拜见这位“詹师父”。
这次师父在祖师的陵墓前遇见了奶奶,当时的奶奶虽然瘦小,看上去与其他普
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她的双眼炯炯有神,充满了慈悲、坚定与高深的内在成就,
让师父一看到她,便立即确定这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师父,同时也是能为自己解答
心中疑问的人。
师父本想向奶奶问清楚深藏在心中的两个疑问,但一见到奶奶之后,却先问及
关于拦截炸弹的事。当时凑巧奶奶有急事要去办,所以师父只好一边走一边向奶奶
顶礼。而奶奶在急忙之下只说了一句:“我现在急着去参加一个葬礼式,我们下次
见面再谈吧!”即便只听到奶奶这么一句简单的答复,却让师父感到异常的法喜,
盼望着明天快些到来。第二天一大早,师父便立即只身前往北榄寺。
奶奶的住所是一座三层小楼,从外面看像一层平房,有地下室,但人在里面只
能坐着而不能站,用木板整齐地铺好,给来修行的人专用,这一层称为第一层。上楼,
会看见楼上分为两部分,低的那部分称为第二层,与楼梯相连接,该层的地板便是
第一层的天花板。
第二层最宽广,摆放供佛的桌子,放东西的柜子,以及供奉通素奶奶的桌子,
都整整齐齐地排放在一边。另一边则是奶奶平常睡觉、打坐、教导佛法、举行荟供法
会和接待客人的地方。在奶奶坐位旁边放有一个小柜子,专门存放医药用品,里面的
药都摆放得很整齐。在房间的中央地方有“无头”柱子,没有连接到天花板,却是师
父平常打坐时最喜欢坐的地方。对于第三层,则比第二层高约一米,该层的地板便是
厨房的天花板,虽然厨房在第一层,但它的高度却高到连接第三层,所以即便厨房处
于第一层,其实并不矮。当师父第一次在这里拜见奶奶时,奶奶在开头便说了一句
师父当时听不明白的话:“你就是北榄寺住持(祖师)让我去找来,出生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的人。”奶奶所说的这句话,真的非常神奇,因为师父真的是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出生的。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96
在奶奶第一次教导师父打坐的时候,奶奶只是让他闭上眼睛,然后告诉他说:
“你要经常不断地打坐。”之后,他也如奶奶嘱咐那样认真地打坐,遵从奶奶教导,
不要任何解释和理由。
一般情况下,奶奶很少收弟子,即便是较早进寺院的人,如通素奶奶生前的弟子
也是。因此,应该可以认为师父是奶奶所收的第一位弟子。接下来不久,师父也第一次
将“詹师父”(之前大家对奶奶的称呼)改称“詹奶奶”。奶奶也一样非常喜欢这个称呼。
师父每天都会去和奶奶打坐,如果奶奶有客来访,师父便独自一个人去佛堂内数
佛像,看有多少尊,其形状怎么样或是谁所供养,以此来消磨时间,等待客人离开。数
完佛像后,又去数墙上的骨灰盒和雕刻的牌位,有的是老人,有的还是小孩子。此现
象让师父领悟到,无论是谁,贫穷或富有,最后也都一样会死去。看完一圈之后,便
回去看客人离开了没有,如果客人都离开了,他再上楼继续打坐。
奶奶的威德力
在师父修法身法门的初期,奶奶会一直不断地给予鼓励,告知修行的成功方式
是:精进加上正确的方法。
精进,就是每天勤奋地打坐,无论是睡着还是醒着,都应持续地打坐。
正确的方法,就是经常观察是否使用奶奶所教的正确方法。这便是成功证入
法身法门的方式。
奶奶每天都会以各种方式去弘扬法身法门,她会教导弟子打坐,给予请求波罗蜜
的人依靠,帮助客人排忧解难,这些困难无非都是关于生老病死的事情。奶奶总是会
利用法身法门替他们解决困难,以慈悲心一视同仁,即便有的人只是抱着不妨一试的
心态,或态度不是很礼貌,她依然尽力帮助他们,不会恼火。
穿梭于天界与地狱的境界,对于奶奶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有如从精舍走到寺院
的其他地方一样平常。面对他们的问题,她无须多做什么,只要闭上双眼进入禅定,
与内在的法身合一,让自己的知见,扩大到三界,这就如同将一颗油柑放在自己的手上
一般。奶奶睁开眼睛后,便知晓一切,犹如我们知道家里的东西放在何处一样。当
奶奶明白一切之后,便会如实告知,例如,如果往生者堕落地狱,他就会直接坦白地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97
告知,不会含蓄或有所隐瞒。她会告知访客说:“你这位亲戚在世的时候,造了什么
恶业,以致往生后堕落地狱,正遭受痛苦的惩罚。奶奶去到他面前时,他如此告知,
奶奶已经将功德分享给他,现在已经脱离痛苦,去到了何处,现在如何。你应该修功德
然后将功德回向给他,然后要每天坚持打坐。奶奶已经教导他打坐,告诉他不要忘记
打坐,不然会再堕落地狱。”有时,亡者的亲戚不了解亡者生前的行为,只看见亡者在
往生前所做的善事, 所以会有疑问说,为什么会堕落地狱。但回到家中查看他生前的
行为,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如奶奶所讲的一样。
有的访客因要手术而来请示奶奶,于是奶奶便打坐入定五分钟后,告诉他说:
“你不用去动手术,做了也没有用,因为你根本没患病。”但是他却说已经约了医生,
于是奶奶只好跟他说:“如此便由你自己了,如果决定要动手术,就在心中重复默念
佛圣号“三玛阿罗汉”。手术后,他们再来找奶奶,告诉她说:医生说发现自己没有
什么异常的病况。奶奶听完只是谦虚地说:“这样也好,至少你会知道手术是怎么
一回事。”
有的事情看似不可思议,却真真切切。有的人是第一次来拜见奶奶,却误认为
有人提前将自己的事情告诉奶奶。例如有一次,有一对夫妇初次来拜见奶奶,向奶奶
敬礼后,奶奶便对着那位丈夫淡淡地说道:“你该戒赌马了。”丈夫惊吓之余,瞪了
一下妻子,认为是妻子背着他把自己的恶习告诉奶奶。妻子无奈的说道:“我和你一样,
也是第一次来这里呀。”奶奶以所见到的一切如实相告,虽然语气平静,好像不是
很真实,但最后她所说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切。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对夫妇也来求助于奶奶。妻子是在瓦波温浮(音译)学校
当教师,同时也是奶奶的弟子。她的丈夫却是一个非常顽固之人,不相信天界与地狱
的存在,因想获得功德,每天都会诵经一两个小时,以防如果真的有地狱,到时可以
自救。
有一天,丈夫来请教奶奶说:“师父,我遇到一件奇怪的事情,想讲给你听。
希望你听完后能告诉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接着他就将事情的经过讲出来:
有一晚,我在自己郊外房子的阳台上躺着,当晚皓月高挂,在月光的照耀下,
周围的景物我都能看得很清楚。当时我看见一袅轻烟从阳台的缝隙飘上来,转眼间就
变成了一个人形,有如一棵树那么高,过后就步上屋顶了。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98
这是我亲眼所见,但却不知道是什么,即便曾向很多寺院的法师请教过,但没有
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有的答案是,可能是这样,有的说是我的幻觉。当时奶奶闭着
眼睛静静地聆听,讲完后他便问奶奶说:“师父,你认为我所看的到底是什么。”话
音刚落,奶奶就睁开双眼,看着他说:“你所看到的是一只饿鬼,那只饿鬼就是你
已经往生的亲戚。”他一听完,便非常生气地脱口而出:“我的亲戚当中,绝不会有
人沦为饿鬼的。”奶奶对此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地坐着。
之后他又追问道:“为什么会成为饿鬼呢?”
奶奶平静的解释道:“你那位亲戚曾是寺院的司仪,但却把寺院的公款占为己有,
当天往生后,便转世成为了饿鬼。”“不可能,我的亲戚当中,不曾有人当过寺院的
司仪,如果师父您这么肯定,就尽管告诉我那位亲戚的名字。”奶奶听完后没有任何
表现,依然平静如常,然后淡定地告诉他说:“那个人的名字叫拉萨弥(音译)。”
他听后又反驳道:“如果真的叫这个名字,更肯定不是我的亲戚了,我所有的亲戚都
会有比这个更好的名字。”接着便举起双手告别,转身离开精舍。
大约过了几个月之后,他再来找奶奶,承认说:“我回去打听后,发现在我的
亲戚当中,的确有个叫拉萨弥的人,他是寺院的司仪,但已经往生了,去查看历史,
他也确实贪了寺院的公款。不过,我依然不相信这个世界有饿鬼的存在。”他的倔强
让他在面对奶奶准确的知见时,依然不认输。
在以前,祖师会教导深修者怎么游历天界与地狱。修习之人必定要非常认真,
如此才能有准确的知见,回答祖师的问题。如果不够精进、不专注,就会回答错误,
如果谁回答错误,就会被祖师责备为“灰末”。
“灰末”是一种燃料,如果要想生火,就要不断地将灰烬和炭灰拨掉(树脂没了),
直至拨到未用过的树脂,然后点燃即可,当树脂用完时,就要再拨掉,方能再点燃,
这就是灰末的自然性。那些属于 “灰末”的修行人,如果没有祖师的督促,就会在
打坐中胡思乱想,有时能忆念佛像,有时又不能,或者就去散步,进厕所,看花鸟鱼虫,
看星星月亮,有督促的时候就打坐一下。一直到祖师圆寂,奶奶从来没有被祖师责备
为“灰末”。奶奶就犹如一匹受过严格训练的良驹,看见御夫鞭策有错的马匹时,就
会教导自己,不想因半点错误而被鞭策。因此,奶奶在打坐时非常精进,成为深修工厂
中的优秀榜样。
无论奶奶住在哪里,师父都会去探望奶奶。由于奶奶搬到素窟委(音译)休养,
车进不去,师父需要走一段很长的路,要想去到奶奶住所艰难得很。但师父依然在心
中想到:即便再辛苦,他也不会退缩,因为心里惦记着要去和奶奶一起修法身法门,
他的心中一直牵挂奶奶和法身法门。
走到奶奶住的地方时,师父已经汗流浃背了。一进入房里,就看到奶奶躺在
病床上。他走过去,向奶奶请教如何继续精进修行。奶奶听到师父的问题后,立即转
身向他解释修行的方法,一点也没有将自己的病放在心上。奶奶躺在床上,倾注生命,
将知识传授给师父,有时奶奶会用棉被遮着脸,有时打开棉被,师父在接受知识后,
也坐在床前面静静地打坐,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快乐。
师父与奶奶一起在修行中,相处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当奶奶恢复健康回到北榄
寺后,师父依然每天都会来到北榄寺和奶奶一起打坐。师父会听从奶奶所教导的一切,
无论奶奶指示做什么,他全都会执行,有一种今天学到很多知识,明天一定要学到更多
知识的想法。因为学到之后,感觉很快乐,这种快乐是一种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
师父深深地感受到了奶奶高尚的德行,心灵如此纯净,一直以来,奶奶都是处于静中静,
以到达究竟涅槃为目标,不关心外在的一切,连自己的病情也不例外。
尊重奶奶的良言
跟随奶奶修法身法门的日子,让师父感觉非常地快乐,他将奶奶的思想与崇高
的道德吸收,融入心中。修行越来越精细深刻后,师父也得到内在的快乐,让自己
保持着美好的心情,不去生任何人的气。即便知道他人嫉妒自己,也不会感到压抑,
还会和他交谈,就如同平常与朋友一起交谈一样。师父不会记仇或感到委屈,也不会
愤怒,甚至连在意的想法也没有。
师父心中毫无任何罪恶感,所以满心的快乐与宁静。他坚信说:如果谁的内心,
充满无限快乐,痛苦就无法插进来,因为这两种情绪不会同时存在,就如同光明不会
与黑暗同在一样。因此,要不断地打坐来积累快乐,充满心灵,如果快乐短缺了,
痛苦就会立即趁虚而入。
修行打坐多了之后,师父也越来越认识到佛法的价值。佛法与世俗的学科不一样。
世俗的学科学了之后,无法让人脱离痛苦。但学习佛法,却能够清楚地解答心中所有
的疑惑,让我们懂得生来是为了什么,生命的目标又是什么,甚至还能够让我们到达
涅槃,最后离苦得乐。基于此因,师父就很想出家为僧,向奶奶请求允许时,不但遭
到奶奶的拒绝,还要求他要完成大学的学业。奶奶的理由是:师父必须要精通世俗的
知识和佛法上的知识。如此出家之后,才能对佛教有所贡献。
接下来不久,奶奶便将供养佛陀的方法(荟供)告知师父,师父也很勤奋学习。
每天都早起去买食物,学习供养佛陀。对于奶奶所传授的一切,师父感到无比的快乐。
供养佛陀(荟供法会)有无量的功德,通素奶奶生前就曾和奶奶一起利用法身
法门静坐法,进行供养。即便通素奶奶已经往生,奶奶依旧一直熟练地沿用这个方法,
从未间断过,长达几十年之久。
供养佛陀(荟供法会)便是将布施品,例如美味的食物、鲜花、香、蜡烛,用
法身法门的威德力,使之由粗糙变成如法身一样纯洁与精细,然后供养证入涅槃的
佛陀法身。但佛陀的法身不会像常人那样,食用接受供养的食物,因为佛陀的法身
一直快乐地沉浸在纯净的法元素中。我们向佛陀的法身供养布施品,是为了能够获得
功德波罗蜜、光芒、力量、神通和权势,供养所得到的一切都是我们应得的权利。
基于此因,供养佛陀之人应是能证得法身,了解中道,懂得修法身法门,能证入涅槃之
人。此人能看见涅槃中的无量诸佛法身,非常喜欢将布施品供养诸佛法身。在那个时候,
就会清晰地看到自己,看到布施品,看到诸佛法身,甚至还能看见供养诸佛法身所产
生的无量功德。因此,以法身法门来供养涅槃诸佛法身是非常不易的。
那时师父二十岁,是奶奶所有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在修行方面却最卓越,
比师兄师姐还要有成就,这也是由于他每天都非常精进修行的结果。于是奶奶便决定在
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天,让他带领大家举行供养佛陀仪式(荟供法会)。在其他仪式,
例如供养袈裟和供养浴巾的仪式上,师父也一样是引导者,奶奶当时的责任则为功德护
持者,长期以来都是如此。那时候,除了得到长者的信仰之外,还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那段时光,师父感觉非常舒畅喜悦,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师父心系着奶奶与佛法。
师父曾说:奶奶既是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又是自己的导师
与善知识,是自己的一切。无论奶奶教导什么,自己都会毫无疑义地遵循。奶奶所给予
的教导,无论自己身处于何处,都会时时刻刻铭记于心。
师父遵循奶奶的教导,把她当作自己最敬重的导师。无论是身前还是背后,
他都会严格遵从奶奶的指示。有一次,在新年前夕,农业大学(法胜师父就读的大学)
举行一场迎接新年的派对。于是师父就去向奶奶请求允许参加这次聚会,奶奶也没有
拒绝师父的请求,只是说:“你每年都参加聚会,今年也不例外,我不会劝阻你,但
希望你午夜之后再参加。”
聚会的当晚,师父和奶奶一起谈论佛法,打坐到大约晚上八点才离开。来到学校
后,他先在校外吃了一些东西,直到晚上十点才进入校园内。为了严格遵从奶奶的教导,
心里清楚如在午夜之后才进去,聚会也已经结束,但他依然只在庆祝会的周围徘徊,在
校园的牲畜栏旁坐着等到了午夜。当午夜的钟声响起时,他才离开牲畜栏去参加聚会,
但这时聚会也刚好结束了。
以上就是师父听从教导的一个事例。现今师父与团体所取得的成就,源之于遵
从导师的教导。师父曾言:“跟随导师学习,没有什么比遵从他的教导更为重要,因为
我们将生命交给导师,与导师一同以到达涅槃为目标。因此,在修行打坐中,如果有
半点违背导师之意,心就会散乱,也无法入定。”
师父对奶奶心怀无限的尊敬,使奶奶对师父非常慈悲与怜爱,将毕生所学传授
给师父,毫无保留。
传授知识时,除了心怀慈悲与仁爱外,奶奶还仔细观察传授的对象,他能接受
多少。这是因为精细高深的法身法门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传授,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
传承之人一定要有这个能力,方能给予教导。因此,当师父用心精进打坐后,便取得了
卓越的修行成果,也让奶奶放心地将法身法门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师父。
追随团体
从一九六四年起,奶奶与师父就开始以打坐召集团体,一同修波罗蜜。无论生
于何处,都愿更多的人一起来打坐,修波罗蜜,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又快又好,
获得成功。直至佛历2509年(1966年)师父才带领帕蒂彭萨哇先生来拜见奶奶。
帕蒂彭萨哇先生(以下简称施命法师)现今的僧衔为帕帕哇那威利雅坤, 现任
法身寺副住持。法胜法师曾描述当时的施命法师:他喜欢穿彩格衬衫和牛仔裤,具有
令人敬畏的性格,有一副能令惊慌逃窜的水牛停下来的大嗓门。于是师父昵称他
“活跃战马”
施命法师是法胜法师的学长,当时他刚从澳洲留学回来。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
在佛历2509年 (1966年)11月27日,农业大学举办的水灯节庆祝会上,这个庆祝会每四
年才举办一次。虽然两人初见面,却一见如故。
施命法师是学长,当天他便邀请学弟法胜法师一起去喝酒。但法胜法师却简单
地回答道:“我不喝酒,我持戒。”
“持戒”这个词似乎唤醒了施命法师沉睡已久的心灵,从此改变他的一生。
施命法师曾热衷学习巫术,例如刀枪不入法、开锁法、灭火毒法和点金术等等,
同时他对天界与地狱也感兴趣,于是决定去见奶奶,但法胜法师却不愿意带他去。
因为想让他在奶奶的面前有端正良好的态度,决定先把他培养好,这一培训就长达
三个月之久。
当时法胜法师称施命法师为“蒂哥”,在培训期间,他对施命法师的言行举止
进行纠正。例如他会告诉施命法师说:“蒂哥,这样的言辞奶奶不喜欢,这样的坐姿
奶奶不喜欢,或这样的眼神奶奶也不喜欢。你这样冷酷的个性,有人叫你时就会翻
白眼,在第一天就会被赶出来。”或者他会引导施命法师表现奶奶所喜欢的行为举止。
即便法胜法师认为施命法师已经准备好了,后来意想不到事情依然发生了。
当天去拜见奶奶后,施命法师突然跟奶奶说道:“奶奶,我想将水银放入你手中。”
法胜法师一听到这话,马上提醒施命法师说:“这样做不好。”接着解释了很久。
最后,奶奶就告诉施命法师给法胜法师先试。
他不但忘了来拜见奶奶前,法胜法师所教导的那些注意事项,还毫不客气再问
奶奶:“奶奶,学弟说你能够带人去看天界与地狱是真的吗?”奶奶坚定地回答:
“真的,奶奶曾带着父亲脱离了地狱。”听到此话,施命法师的内心越坚定了,因为
寻找已久的人就在眼前。但他依然继续地追问:“像我能去看吗?”这次奶奶带有鼓
励性的、并坚定回答:“你是有功德之人,才能来到这里,因此不用修行太久便可。”
施命法师听完后,心中充满了法喜,因为奶奶这样说,就是在间接表明要收他为
弟子。那一天,施命法师初次打坐三个小时,向奶奶表明他也同样认真。即便如此,
在初期时,施命法师的个性和行为举止,让很多师兄师姐看不顺眼。于是有的弟子就跟
奶奶说:“这个人穿着肮脏随便,说话又很大声,奶奶就不要收他为徒,把他赶走吧!”
最后,奶奶依旧坚持收他为徒。后来,施命法师知道此事时,被奶奶的慈悲深深地
感动,感叹:“奶奶对我付出了极大的忍耐。”
创办佛法实践之家
在那段时间中,来学习打坐的人日益增加,特别是每个月初的星期天,奶奶的
精舍整栋坐满了来宾,甚至有的人还坐在水缸上,可以说非常的艰辛。与此同时,当
时北榄寺刚好也要在奶奶的精舍旁建斋堂,可以肯定的是奶奶的精舍在不久的将来,
也会被拆掉。
基于以上这两个原因,奶奶的弟子们便商量说要建一栋新房子。法胜法师和施
命法师也一同来邀请奶奶,两人答应负责筹募资金。
当时,奶奶将建造修行道场的功德利益向所有的弟子说明,她讲到:谁供养钉子、
木板或砖块来修建修行道场,功德将是无量的。因为道场提供给纯净之人修行,功德
果报让我们在未来轻易地认知佛法,有财富跟随自己到来世。法胜法师为了获得此功德,
决定多月不食午餐,省钱来修此份功德。最后,奶奶的众弟子合力筹募了五万八千泰铢,
当时已经是一笔大数字了,由此让法胜法师感到无比自豪。
即便拥有足够的资金,筹建新的修行场所,奶奶依然还在为搬家和建筑管理
劳心劳累。
新建的房子是一栋两层高的木楼,位于北榄寺的北面。建筑工程管理由前北榄寺
的住持助理纳隆剔达那农法师负责,由当时负责管理修行的副住持剔拉托玛塔罗法师,
慈悲命名为“佛法实践之家”,蕴含的意思便是:“有缘来的每一个人,奶奶都会教
导其修行打坐。”
佛历2510年 (1967年) ,佛法实践之家圆满落成,周围一带显得非常现代化。
同时经过奶奶的双手,新房子打扫得一尘不染。
奶奶非常勤奋,努力去做各种事情,爱干净、爱整洁,一直心系着内在的修行。
例如有一天,法胜法师看见奶奶正站在楼梯尾盯着什么东西看。于是便疑惑地问道:
“奶奶您在做什么。”奶奶回答说:“正在看是否有灰尘。”奶奶通常在擦拭楼梯时,
与他人不同,她会去擦拭楼梯的正面和反面。当师父再追问:“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奶奶就清晰地回答:“将它擦拭干净,我们的心也会清净,证入内在也会更顺利。”
奶奶对卫生的讲究程度,从她精舍周围的环境卫生便可看出,真的是既整齐又
美观。不管奶奶去到何处,虽然那里的生活用具很简单,甚至有些还是人家丢弃的,
她依然会拿来清洁干净,重新修理,再次可以使用。
对于居士供养的布施品,无论是装水果还是物品的纸袋,东西取出来后,奶奶
都会将纸袋整齐地折叠成四方形,将其垫在痰盂的底部。在痰盂中吐痰后,就会拿另
外一张折好的纸袋遮住,如此层层交替直至装满整个痰盂。之后打扫的人清理时,就
会将痰盂中的纸张一次丢入垃圾桶中,这样做既文明又卫生。
奶奶打坐、睡觉和接待客人都是在同一个位置,她在何处休息,就会在该处接
待客人,非常的干净整洁。旁边则是装有各种药品的小柜子,她会将里边的药品,
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依次排列整齐。即便这个小柜子没有盖子,但里边的药品依然
一尘不染。
奶奶穿的衣服很朴素,没有折痕,非常洁白干净。施命法师曾讲到,在自己还没
出家前的一天,经过细心观察奶奶的着装后,问道:
“奶奶,你的衣服都有好几处补丁了,为什么比我的衣服还白。我的衣服
才穿几个月而已,布料很好,但都没你的白。”
奶奶就解释:“我是一个农家女该,没有多少套衣服,所以每天穿过后,都会
拿去洗,不曾放着不管,也不曾浸泡在盘子中隔夜。当天穿就会当天洗,如此才不会
让污垢渗入布中。洗完后,就把它们挂起来晒干,之后就收起来放好,如此衣服才
不会显得旧。因此,奶奶的每一件衣服即便有补丁,依然如新的一样洁白。”
施命法师还说,自己生来还不曾看过谁如此的洁净。通常自己在用完抹布后,
如果肮脏就会立即丢掉。但奶奶却不同,她在用抹布擦完地板后,依然拿去洗干净,
不是丢掉。自己看到如此之后,就会感到害羞,决定从那时起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奶奶每天都会在佛法实践之家教导佛法至晚上八点。众弟子来自不同的阶层,
有学生也有就业的人士。他们一般都会在傍晚六点钟来到佛法实践之家,之后奶奶就
会开始教导打坐。
佛历2510 年(196 年)的某一天,施命法师正在与奶奶打坐,突然学过的巫术来
扰乱,使他无法呼吸,血压上升,口吐白沫。奶奶见此便告诉他说:“你学过太多邪门
法术,旧的巫师不愿意让你改变门路,他在从中作梗。”施命法师焦虑地跟奶奶说道:
“那样我不是惨了吗?”奶奶斩钉截铁地说:“要想证得佛法,就要舍命精进,佛陀
也是如此做的,你敢吗?”他马上毫不犹豫的回答:“敢”。
从此之后,施命法师更加精进打坐,同时奶奶也帮他减轻对巫术的依赖。看似
要痊愈,最后还是没有根治,因为师父的内心依然对巫术有所眷恋。奶奶曾对师父说:
巫术还没有根治,我只能帮你这么多,剩下的那些是因为你还觉得可惜,不想舍弃,
但你施展时不会再灵验了,因为你所学的是半佛法半巫术,不是清净之法,以后你要
多打坐。
在佛法实践之家学习不久,施命法师便介绍各大学佛学社的学弟妹来跟奶奶
一起修行打坐。每到月初的星期天,众弟子都会分配自己的任务,由于施命法师是
这些学生弟子中最年长的一位,所以没有明确的任务,于是他将放在楼梯口杂乱无章
的鞋子摆整齐。打坐结束之后,每个人下楼看到自己的鞋子整齐放着,不由得齐声发
出赞美。可是没有一个人知道是谁做的,师父也默不作声,心中却非常的法喜。
后来,奶奶就指示施命法师去帮忙教导佛法或接待客人。法胜法师曾告诉施命
法师说:奶奶将此任务交给你,是因为你是一个不骄傲的人,工作出色,最重要的就
是非常孝顺。无论奶奶教导什么,都不生气,没有半点傲气,足以成为一位老师。
有一天傍晚,所有弟子都齐聚于佛法实践之家后,奶奶开始引导打坐。过了大
约十分钟后,奶奶独自一人去厕所,逗留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才回来继续打坐到结束。
在打坐之后,施命法师去上厕所,发现厕所比之前更干净了,而且每次去都是如此,
即便在这之前有人去用过了。
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以及想知道奶奶在大家打坐时,不在的那段时间,到底去
做了什么。 因此,当大家都在闭眼打坐的时候,他却睁开眼睛,往奶奶坐的方向望去,
发现奶奶不在座位上时,立即起身去找,结果他发现奶奶利用那段时间,正在清洗厕所。
看到这个画面,心中激动不已,因为自己以及其他弟子在使用后,厕所变得又湿又滑,
奶奶只好利用时间清理与擦拭,自己却完全不知道。
后来,当师父单独与奶奶在一起打坐时,曾问奶奶:“奶奶,您为什么那样
做呢?”奶奶明确地回答:“我六十岁了,已经老了,脚不好用,很容易滑倒,如果
一不小心,头就会撞地,很难恢复。因此我要经常清理。”
师父听完这个回答,深深地体会到奶奶的仔细与周全的性格。即便师父刚认识
奶奶不久,但是所见之事都让他铭记于心。
安排弟子修梵行
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起来打坐修行,形成有规模的修行团队后,奶奶
就开始让大家在晚上的时候修梵行。特别是在禅修的过程中,奶奶会不断地给予鼓励,
大家聊天的内容都是关于功德波罗蜜,今生与前世之事。对于修梵行,奶奶经常将修
梵行的功德利益讲给弟子们听:
“修梵行就如同天空中自由自在的小鸟,可以无忧无虑地翱翔。如果我们
修梵行,做什么都会很独立,手上有一百泰铢,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用它。但有了家庭,
却只能用五十泰铢,如果有一个孩子,就只能用二十五泰铢,如果再有一个孩子,
就只能用十二块半泰铢了。有了三个孩子或更多,就得欠债务了。
孩子在小的时候看起来很可爱,却很难想象他们在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所以,
独身更自由、更快乐,时间一到便可以全心全力地修波罗蜜。”
对于法胜法师,奶奶总是会用关怀的语气对他说:“跟我不必有秘密,有什么
就讲给我听, 如此才能帮助你。我就像你的父母亲,像你的爷爷奶奶,不同的是我
看重的不仅是你现在的利益,还会担心你的来生来世。害怕你往生之后会堕落地狱,
见不到我,见不到北榄寺的祖师,见不到法身法门,我担心的就是这些。因此,
不用对我有任何隐瞒。”
听完奶奶如此讲后,师父就不会有所隐瞒了,有什么都会讲给奶奶听。如果做
错了什么事情,奶奶就会说明此事产生的罪恶。当奶奶教导的时候,不同于其他人,
她会让他先打坐入定,当心宁静下来后,才分析原因,不仅会讲到今生所产生的结果,
还会讲到对来世所产生的影响。
奶奶会牵挂并护持着众弟子,让他们一直在梵行之路上。 因为梵行对于修更深
奥的法身法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那时候,非常流行举办生日庆祝会。当奶奶的生日来临,弟子们就会齐聚精舍,
为她庆生。
奶奶生于佛历2452年 (1909年) 1月20日,弟子们会在阴历为她庆生,所以每年
的庆生会都不一致。有的时候是12月,有的时候是1月。
佛历2511年 (1968年) 1月10日,奶奶生日当天,在打坐结束,送走所有的大人
后,精舍内只剩下十至十五位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帮忙收拾和整理屋子,聆听奶奶的
良言,其中有一段奶奶讲道:“在所有的弟子中,我最喜爱你们,你们真的很好,非常
认真打坐修行,取得很好的修行经验。如果你们能戒烟,我就会更喜爱你们。”
奶奶的言语非常神圣,具有威德力,当她的话音刚落,所有吸烟的弟子,包括
施命法师在内,全都将香烟扔进奶奶的痰盂内,一同立下终生不吸烟的诺言。那一天,
所有的人都回去,只剩下法胜法师与奶奶两个人时,师父便送上他一生中最为珍贵的
礼物,在奶奶的面前郑重发誓:要终生修梵行。奶奶听完后,异常的法喜与自豪。
师父此次的誓言成为其他众多独身弟子的榜样,奶奶每年生日收到弟子的誓言,
也是奶奶最满意与法喜的生日礼物。
后来,奶奶废除了发誓修梵行的传统,因为有的弟子对自己撒谎了,对他来世
有不良的果报。
大家齐聚于佛法实践之家一同打坐修行,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是一起坐在
第二层楼,第一层则是做饭、用餐和堆放各种杂物的地方。当奶奶发现长此下去,
男女关系会不良时,便提醒所有的弟子。因为她希望弟子能一心一意修梵行,有信心
将佛教弘扬出去。除此之外,未雨绸缪,她让男弟子和女弟子分开坐,预防过于亲密,
发生男女关系,对修行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则良言后来也变成来法身寺修行,信众应
遵守的寺规。
培养人才
为了养成大家都热衷修行,奶奶会先从团队中挑选一个人,培养成模范。在
男弟子中,奶奶选了法胜法师作为榜样,让施命法师向他效仿学习。在女弟子中,
奶奶选了恳考基然查如(音译)女士为年轻女众的模范。在女众修行团队中,她们都
会亲切地称她恳姐。她跟所有的女众都很合得来,因此让她做女众的指导员。奶奶
会时常提醒他们说:“我最不喜欢的就是那些在佛法团体中,乱搞男女关系的人了。”
为了防止此类事情的发生,必须严格管理。每天晚上八点打坐结束之后,恳姐
先带女众上公车回家。大约十到二十分钟后,男众才依次离开。如果男众有紧急的
事情,奶奶就让他们先离开,等他们都上车后,才让女众们离开。
奶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止,不让女众与男众发生不良的亲密关系,而恳姐也
严格执行此措施。因此,佛法实践之家的团体,从没有发生乱搞男女关系的事情。
这些就是奶奶创办团队的方式,为的是能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
奶奶是创办法身寺及相关法务的幕后功臣,她会先培养领导人或组织工作团队。
要创办一个完整的团队,需要花近十年的时间,可以说准备工作耗费大量的时间。
虽耗费多年,却有时间来经历细致而紧凑的思考与斟酌。 重要的是能够将领导团队的
各种想法与行为融合为一,着手去做的时候,不发生冲突,明确地了解团体正在做
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
祖师在圆寂前曾嘱咐奶奶,让她在此等候法身法门传承人到来。出于对导师的
尊重,在祖师圆寂之后,奶奶依然住在北榄寺,等候团体的聚集。
奶奶聚集团体的方式是:第一点,全心全意地教导打坐。但原本她没有教导打坐,
责任只是进到深修工厂中修法身法门,不曾与他人有过交谈。但在祖师圆寂之后,她
不必再像之前一样去打坐了。她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即是在凌晨四点时,她会为自己
打坐,一直到用早餐的时间为止。到了大约八点半左右,又开始打坐,这次是为了教
导来拜访奶奶的居士。这些居士大都不是学生,而是有家庭的大人,有的是中年人,
有的是老年人。他们之所以来拜访奶奶,都是因为有事而来求助于奶奶。例如,有的
儿孙生病住院久治不愈,有的人因孩子丢失,有的是丈夫或妻子不知道去哪里了,
有的则是在工作上有摩擦,或有的是想念往生之人,想修功德给他等等,都会来找
奶奶帮忙。
他们来求助于奶奶,如果一开始奶奶就立即给予帮助,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大益处。
因此,奶奶会先告诉他们:“先等一下,将其他的事情暂时放下,来打坐让心宁静之
后再说”。起初有的人会感觉不适应,但还是得照做,没有人敢拒绝奶奶。之后,
奶奶就会依照此前的经验,引导他们打坐,用功德护持他们。一些有基础的人,即是
曾经跟随祖师学习打坐的人,在经过奶奶的指引下,入定一会儿,便会在当天就看见
光亮,感觉内心非常宁静与清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价值。于是在之后的日子中,
他们会经常来找奶奶,邀请身边的亲朋好友,来跟奶奶学习打坐。
第二点,在打坐结束前五至十分钟,奶奶会对还在闭眼打坐的人进行指引。
她将心中所看见的东西讲出来,不会指名道姓是专指哪个人。在打坐之后,再来指引
教导,如此效果会更好。因为那时候,每个人的心都非常柔和细腻,很轻易地就能
接受指引与提醒,这就是奶奶初期培训弟子的方式。
在法胜法师来了之后,为了将他培养成大众的榜样,奶奶便给他特别的培训。
师父培训到了一定的程度,与奶奶心中的目标一致之后,便让他召集同届更多朋友
一起来修行。结果施命法师也加入了修波罗蜜的队伍中,不久之后,施命法师又召集
更多同学来加入,最后,来学习打坐的学生不断增多。奶奶也规定了很多规则,成为
修行的准则,而这也就是奶奶培养男女青年的原则。
奶奶所使用的原则与过去世界创设大事件的原则是一样的。佛陀在前世生为菩
萨的时候,每一世在做大事情时,都会培养年轻人作为自己的左右臂膀,觉悟成佛之
后,又再培养更多的人,如此才有后来的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一批弟子。唯一不同的
地方就是,奶奶是女子,没有世俗的知识。但奶奶依靠知见,即证入内在法身法门所
产生的如实知见,让奶奶能够成功的培养法胜法师与施命法师,以及初期的比丘僧团。
这个过程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逐渐开展法身法门的弘扬工作。奶奶是一个敢想敢做
之人,努力就一定要取得成功。因此,即便奶奶目不识丁,但却是那些年轻人的导师。
法胜法师出家
佛历2512年 (1969年) 4月,法胜法师从农业大学的农业经济学系本科毕业。
奶奶也曾经答应:当师父精通世俗的知识后,具足智慧和坚定的意志,才适合出家成
为比丘,成为一位将佛陀的佛法弘扬至全世界的领头人。最后经过商量决定,师父将
于雨安居期间出家。
当师父下定决心要出家后, 奶奶法喜非常。师父因法身法门舍弃一切,终生出家,
她为此感到自豪。在当天晚上,大家又齐聚佛法实践之家打坐时,奶奶便将此消息向
大家宣布,所有的人为此感到无比法喜。
佛历2512年 (1969年) 8月27日,农历九月的月圆之日,在帕司乍刃县北榄寺大
雄宝殿内,师父终于如愿出家,成为一名比丘,由帕帖瓦拉瓦提(僧衔音译,现任北
榄寺住持)当他的戒师,法号为 “法胜”,意思是指“以法而得胜者”。
为了实现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的伟大志愿,师父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佛教。
宏伟的任务也等候师父在未来圆满地实现。
老奶奶创建法身寺
寻找建寺之地
出家之后,师父依然如往常一样去佛法实践之家打坐,投入打坐的时间更多了。
那时候,来佛法实践之家修行打坐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月初的星期天,第二层楼上
都坐满了,一直延伸到楼梯。本来第一层不是专门用于打坐,只是用来做饭和放一些
布施品,后来还是坐满了人,一直延伸到走廊与屋前草地,甚至挤到门前的篱笆墙。
到月初的荟供法会时,得将门前的篱笆墙打开,让信众们一同参加法会。
因此,奶奶有了筹建寺院的想法。那时候,奶奶想找一块大约五十泰亩的土地
来建寺院,以便容纳来修行的信众,准备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后来奶奶便派塔
韦瓦提让库(音译)女士(那时还不是八戒女),去跟女地主——帕亚帕塔颇萨韦素
哈提卜蒂(音译)商谈买地事宜。最后,当女地主看到团体的美好意愿后,便决定把
位于巴吞他尼府空銮县空山区,约一百九十六泰亩又九平方泰丈的整块土地,全部供
养给团体。
那时候,弟子们合作撰写了一本书,名为《往幸福的大道迈进》。书中收录了
各个在修法身法门方面,有卓越成就的弟子的修行经验,说明筹建这所寺院的目的。
奶奶不会写自己的事迹,只能口述,由弟子代笔。但奶奶会利用打坐,将涅槃的功德
用来加持每一个字。这本书对于每一位读者的意义非凡,让他们产生了信仰之心,将
来能同心协力帮忙建设寺院。
奶奶是一位卓越的管理人员,在筹建寺院之前,为了说明建寺过程中有可能会遇
到的各种事情,于是召集弟子开会。
“我们同心协力筹建寺院,建的是一所大寺院。下定决心建寺之后,无论如何
都要努力建设一所最好的寺院。随之而来,不可避免的就是会引起冲突。我们要试
问自己,谁在未来发生争辩或吵架后会愤怒,就退到后面去坐;如果谁发生冲突后
不愤怒,就来奶奶的身旁坐。”
施命法师当时坐在第一排中,不愿退后,坐在后排的人也一样不敢往前坐。最后
施命法师赢得了法胜法师和奶奶的信任,委托以管理土地,监督建筑工程的进度。
法胜法师和奶奶则在佛法实践之家负责募款。
那时候,信仰奶奶的人很多,但对法胜法师的信仰却很少,因为当时师父是一位
很年轻的比丘。于是他们就不太相信,认为这么年轻的比丘,什么时候还俗都不知道。
更重要的是建寺资金只有三千两百泰铢而已,由此可见,奶奶当时的负担是多么沉重。
当时,那块地只是一片稻田,四处都是坑洼和裂缝,放眼望去,四周空旷无垠。
那时候,奶奶已经年过六旬,然而土地的状况非常糟糕,也只有那么一点资金,
可见建立寺院会是何等艰辛。但奶奶依然没有灰心,那份让世人证法身获得快乐的愿望,
让她坚定不移地实践下去。因此,奶奶也准备迎接未来承受的一切压力。
第一块土地
寺院在佛历2513年(1970年)2月20日万佛节进行破土动工仪式。奶奶是很多事
情的策划人,法胜法师全权负责建筑工程的事务。奶奶不断地给予每一位弟子信心,
因为她知道建寺院是庞大的工程,需要聚集更多有毅力的人,方能取得成功。
建寺初期得到政府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第一项工程挖掘土地,则得到了水资源
工程部的援助,他们开船来挖泥,帮忙挖掘水道。空军工程部来协助在寺院附近开路,
公共工程部与内政部则帮忙设计楼房以及各种建筑物等等。
在挖掘土地期间,突然短缺多达一万泰铢的资金, 这些钱是明天支付给工人的工资。
施命法师来问奶奶说:“我们还剩多少钱?” 奶奶回答道:“只剩下大约一千多泰铢了。”
施命法师听完,顿时焦虑万分,而奶奶却对他讲道:“先去打坐吧,等一下我来解决。”
施命法师按照奶奶所说的去打坐,因为非常担心资金的问题,心一直无法平静
下来。那天奶奶打坐特别久,从下午六点一直到晚上九点,才起身离座。施命法师便
在心里想:如果明天没有一万块泰铢付给那些工人,就麻烦了。
可奶奶却坚定地说:“ 在入定中自己看到需要的资金会在不久后送来。”当时
施命法师不知道如何是好,便向奶奶辞别准备离开,约定明天再过来拿钱。当他打开
门时,突然看见有一位男生坐在楼梯口,问后才知道,这位男生的父亲在往生前曾嘱
咐他拿三万块钱来修功德。他七点钟便在这里等候了,可惜他进不去,因为所有的人
都上楼关门打坐了。
奶奶的知见非常准确,内在与外在是如此的一致,奶奶入定中和入定后所见的钱,
都如愿成真了。
后来,施命法师便辞去正在做的工作,全心全意地来监管寺院的建筑工程。在
建寺的过程中,曾有一些人来滋扰生事,有的时候来偷船,有的时候会偷一些其他的
东西。经过一番追寻后,有时能将丢失的东西找回来,有时却不能。当时附近的居民
都不理解为什么要建一所如此庞大的寺院,四处散播的谣言,也让附近越来越多的
居民都感到不太满意。
有一次,在小偷来偷走一艘船后,重新买了一艘船回来,涂上油漆后放在宿舍旁
晒太阳,可惜又被偷了。当施命法师调查,知道是哪位小偷所为后,大发雷霆。这次
小偷不仅偷东西而已,还向他挑战,使他恼羞成怒。星期天到来的时候,他还是如
平常一样,去佛法实践之家打坐,带着那份怒气去到那里。到了周一,工作团队将要
离开的时候,奶奶却说道:“ 大家都累了,不要急着走,一起先打坐。”如此说
之后,师父和其他弟子便一起留下来,打坐整整两天。结束前,奶奶便合十发愿,
时间比平常久很多。
施命法师便疑惑地问道:“ 奶奶在发什么愿,为何那么久?”
奶奶回答:“ 我发愿无论是今生或来世,无论敌人的军团多么庞大,也无法来
杀害奶奶和弟子们,而奶奶和弟子们也不要有杀害任何人。即便是对蚂蚁,也不要
生起杀念。”
听到这些话,施命法师心中的愤怒,消失得无影无踪,加上打坐而心变得明亮
之后,就不想在去找任何人的麻烦。奶奶知道师父是那种容易愤怒的性格,不会轻易
对任何人认输。如果没有造成很大的过失,奶奶就不想让大家造恶,只想让大家修善
行和功德。她没有正面地制止,而是利用佛陀奇妙的佛法来教育大家。
在初期的那段时间,工程日以继夜进行着,大多数都是整理土地与设计的工作。
因此,有时会由于在会议上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发生一些争辩。 虽然每次开会,
奶奶没有亲自参加,但她会在暗中打听会议的情况。当她了解会议没有结果时,就会
让会议暂停,然后说:“ 会议的时间可能很长,大家不如先一起来跟我打坐。”
后来大家就跟随着奶奶打坐了两个小时,结束后,每个人的心都明亮起来。之后奶奶
才让大家继续开会,当大家的心净化提升后,会议也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有些时候,当奶奶发现有冲突的迹象,在大家准备开会时,她就会自言自语:
“今天天气不好,炎热难耐,怎么能开会呢?等阴凉一些再开好了,现在先来跟奶奶
打坐两个小时比较好。”或有时就会说:“今天不要开会了,来帮忙一起插花供养
佛陀比较好。”每当如此,当天就不会开会。
第二天早上,奶奶让大家继续打坐。有些时候,她会利用这个方法来推托,
两三天后才让大家开会。紧张的气氛消失后,大家的心都在打坐变纯净后,便在会议
中得到好结论拿来实施。这就是奶奶的管理技巧,管理人和工作效果很好。虽然她
缺乏世俗教育,却知晓一切,操控局势的技巧是他人无法比拟的。因为她的心能让
每一件事都在正确的轨道上,让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马到成功。我们可以很自豪
的说,法身寺之所以能够圆满地建成,是因为得益于奶奶的管理技巧。
当挖掘水道的工程完成后,法胜法师便邀请佛法实践之家的功德主,乘坐水资源
工程部的船只,一起巡视工程的进展。当功德主看到建寺计划已经落实,就发心捐款,
在工地上建起了第一所精舍。
施命法师出家
佛历2513年(1970年)初,施命法师发誓要终身修梵行,因后来有很多建筑
工程需要他监督,一直无暇顾及出家的事情。奶奶担心他会因此无法一直修波罗蜜,
于是就提醒他说:
“你不适合过世俗的生活,因为你的心地太善良了,有什么财富都会给人,
如果有了家庭,就会很辛苦。你生来只是为了修波罗蜜而已,出家吧,如此才能让
你圆满一切成就,你有功德能看到佛经里所说的一切。”
施命法师听完奶奶一席话后,仔细回想:自己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博学之人,
但事实上,却从未了解过自己。反而需要奶奶来指点,自己不适合世俗的生活,在
今后该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当师父有幸遇见奶奶以及佛法实践之家的同修后,感觉这里的生活
气氛非常温馨。奶奶是自己思想中的所有,就如同父母亲一般。所有的一切事情都能
问奶奶,自己感到非常开心。奶奶知道一些苦与乐,不必多问或多说,还有很多同修,
一起来快乐地交流佛法,就如同兄弟姐妹一样,让自己觉得这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家园,因缘到来便会剃度出家。
佛历2514年(1971年)12月19日,施命法师终于在北榄寺剃度出家。当他出家
之后,有些事情就要去适应。例如,自己在未出家时,忆念奶奶对自己的恩德,
对奶奶常习惯合十顶礼,却忘了此时自己已经是法师的身份了。
恰恰相反,奶奶在身份的转变方面却做得很好,她会向曾经是她的弟子,尊重
地合十顶礼。就如同她总是多次提醒施命法师:“不要让奶奶有罪过。”说完这句话
之后,也时常提醒着施命法师。
后来奶奶又来向施命法师请求:“探达师父(施命法师的法号),我请求你在
还没圆满十戒腊的时候:
1. 不要去别人家用餐,更不要在别家留宿。
2. 不要到寺院外面去开示,即便是政府场所,奶奶希望你们,未满十戒腊就
不要去,你赶不上他们。
即便师父不完全认同奶奶所说的一切,但出于对奶奶尊重,他还是照做不误。
即便到了今天,师父还自己亲口说:非常感谢奶奶,曾经自以为比他人厉害,但事实
上并非如此,自己能有今天,是因为听从了奶奶的教诲。
即便奶奶因目不识丁,没有将各种知识详细的如佛典一样分析给人看,但她内
在的佛法境界却能够让弟子们了解,作为新比丘应该好好适应自己的身分。
那时候,法胜法师和施命法师依然如往常一样,来到佛法实践之家修行打坐。
当时北榄寺允许比丘在精舍内接待客人,但奶奶却对比丘在接待客人方面非常严格,
就如同北榄寺祖师还在世时一样。奶奶设立很多制度,无论是男居士还是女居士,想
要拜访两位师父,都得来到佛法实践之家。如果是女生来拜访,奶奶就会一直坐在
旁边静静地聆听,不会去打扰两位师父修出离波罗蜜。
在施命法师出家一个星期时,奶奶就对他说:“您现在应经是法师,得学会
开示了。”
“奶奶,我还不曾去哪里开示过呢。”
“不难的,您只需回忆一下自己此前在各个方面自我培训的过程, 将这个过程
开示给居士听便可以了。因为居士们都没有比你好,他们一样有贪嗔痴,也一样有烦
恼,你是如何消除烦恼的,就讲给他们听,如此他们就很开心了。你不用去开示深奥
的东西,当你在向居士开示时,也应该等同于在向自己开示。不久之后,你的佛法知
识以及开示经验,也自然会增长。”
奶奶培养人才的方法很简单,在后来成为施命法师与众弟子,在自我教导上的
榜样。
除了培养施命师父开示之外,奶奶还让师父学会接待客人,因为法胜法师有
时候会不在。到了接待客人的时间,奶奶就会坐在旁边,客人有问题时,奶奶就会说:
“去问那位师父,他大学毕业,去留学过,我却目不识丁。”她就在一旁默默地坐着,
让师父来回答这些问题。有的问题是比丘不适合回答的,在客人们都回去之后,奶奶
就会教师父更适合的解答。与此同时,奶奶还培养师父如何机智地接待客人,长达
两年之久,今天师父在接待客人时,才能正确地回答各种问题,令他们满意。
弘扬初期
当寺院的基本设施完成后,为了提升青年和大众的心灵品质,提高他们未来的
生活质量,法胜法师计划举办培训活动,来教导佛法理论与实践。这一想法秉承了
奶奶的思想,也是之前他去向奶奶请求出家时所接受的任务。
那个时候,奶奶向师父解释道:培养一个人成为善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精通
世俗和佛法两方面的知识,因为要想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都必须知识与德行并重。
除此之外,奶奶还期望这些经过培训的人,能够成为未来弘扬法身法门的一股重要
力量。
后来,寺院在佛历2515年(1972年)举办了第一届“佛法薪传者”训练营,
参与人数多达六十人。培训期间,每个人都在空地上,撑头陀伞而住,用坚定不移的
意志,持守八关斋戒,以打坐让心静定,战胜自己的内心。当时在这一片广阔的农田上,
没有任何一棵绿荫茂密的大树,也没有修行的禅堂和斋堂,什么都没有。
这个训练营是寺院举办的第一个活动,每年持续举办一届,直至现今。由此让
当今的青年意识到寻求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以佛陀的教诲为基础,去正确地运用知识。
训练营改变了年轻一代的观念与思想,让他们懂得按照佛陀的教诲去训练自己,专心
学业,成为父母和老师引以为荣的好孩子。此训练营是一个对团体与国家,极其有利
的活动。
佛历2516年(1973年)是施命法师出家的第二年,团体也从佛法实践之家搬到
新寺院来,当时寺院的原名为“佛轮修行中心”(后更名为“法身寺”)。当时寺院
的各项设施相当齐全,已经能够全面地提供住宿。奶奶就让人在精舍的周围栽种很多
芭蕉树,施命法师见后疑惑地问奶奶说:
“您种这么多芭蕉来做什么?应该不是给我吃的吧!”奶奶回答:“这些芭蕉
树是为你种的,如果你被别人激怒了,可以去踢芭蕉树,不能再去踢别人了,不然会
不好,因为现在您已经是比丘了。”从那天起,每当师父看到香蕉就会想到奶奶的话,
由此可见,奶奶对师父的个性真是了如指掌。
佛历2516年(1973年)的雨安居后,负责管理建筑工程的比丘弟子,从北榄寺
搬到新寺院来常住。在这期间,奶奶会经常将居士拿到佛法实践之家供养法胜法师的
水果或各种布施品,让库帕拉弯差斯拉文(音译)先生(当时还没有出家)用车载到
新寺院,供养给这些法师。
在初期的时候,生活条件非常艰苦,饮用自来水很难,因为该地区的土壤酸性
很高,所以想让地下水适于饮用,就要在水中加入明矾(一种净水剂),使水中的杂质
沉淀,将水煮开后,再小心翼翼地过滤,剩下一层厚厚的浮垢,沉淀在锅底。面对如此
艰苦的生活环境,大家都尽量忍耐,每个人都心系着功德,面对着同甘共苦创业取得的
成就法喜充满。
高瞻远瞩的奶奶
佛历2518年(1975年),寺院大部分的基础设施已经完工,用于修行打坐的
禅堂和住宿的精舍都已经落成。大约在同年四月,奶奶和法胜法师也从北榄寺搬到
“佛轮修行中心”长住。奶奶高瞻远瞩,她以北榄寺祖师建寺的例子为蓝图,为了寺
院的长远利益,制定许多寺规。她的理由是:所有的法师都还年轻没经验。
重要的寺规为:
1. 寺院的大门在每天傍晚六点关闭,翌日早上六点开放。
2. 严禁法师在自己的精舍内接待访客,尤其是女访客。
除此之外, 奶奶考虑到法身寺的法师人数很多,托钵所得的食物不够,还要解决
寺院义工的膳食问题。因此,她建议法胜法师参照祖师的做法,在寺院内设立厨房。
奶奶是一个处事果断的人,不曾害怕别人对她的批评。如果知道所做之事,
没有违反戒律与德行,对社会没有任何影响,她一定会坚持自己的决定。因为她明白
世界的本质是多变的,称为“八风”,即是财富有增与减,地位有兴与衰, 语言有
褒与贬,有快乐与痛苦,彼此相互混合参错。即便是佛陀这样的大觉者,也依然会遭
受指责,而卑劣的强盗时而也会有人赞美。所以当奶奶想要做什么,如果觉得正确合适,
就敢立即下决定。她曾说:
“我一生能简单快速地做决定的方法就是,我从不讨好别人,除非是为了佛陀。
因为佛陀能够明确地分辨好与坏、善与恶、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所以,我会
按照佛陀的教诲去做,如果有任何人因此谴责我,即便是全城的人都那样认为,
我不会有一丝一毫动摇,因为我只讨好佛陀。”
有一次,施命法师就问奶奶说:“那不是有时会激怒他人吗?”
奶奶回答道:“当然会有。”
“那你会如何应付这些愤怒的人呢?”
“我会打坐进入中央的中央,让我内在的法身与涅槃界的正等正觉佛陀合而为一。”
这就是奶奶的德行,从未被大众的意见所动摇。他的心永远是静止的,能够带
领整个团队,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即便会面对众多的艰难险阻,她都会平静
面对,不但不会对抗或逃避,反而会继续修功德。因为对世界心怀美好的愿望,所以
奶奶能披荆斩棘,排除一切困难。
当大家都在同心协力积极修建大雄宝殿之时,奶奶亲自去为法师们准备食物。
在用完早餐后,她会打坐到大约十一点钟,然后用午餐,之后她会提着一个水桶,
一把大砍刀和一把锄头,邀请寺内大众,来帮忙种树。她栽培很多种树,例如紫檀和
红豆树,种最多的还是芭蕉树。
有时候为了把土壤填平,只好把奶奶种下的树挖起来,但她从不表示不满,而
是怀着乐趣继续地种。即便当时她已经超过六十岁,但依然坚强,忍耐痛苦,积极种树,
连年轻人都不及她,因为他们都比奶奶筋疲力尽,提早停工。
奶奶一直种树,种到下午四、五点,结束之后,她会将热水壶送到法胜法师的
精舍,这是印有骆驼图案的热水壶,上面盖的是她从佛法实践之家带过来的竹筒盖子。
他人找新的热水壶来给她,她也不愿意换,可见这个热水壶对她非常有意义。
送完热水壶之后,就去梳洗一番,准备晚上打坐。她会在晚上八点开始打坐,
然后在九至十点的时候休息。之后会在大约凌晨三点时,醒来打坐,也正是寻找世间
财与侍从财,即是邀请居士大德一同来帮忙建设寺院。这就是奶奶每天的日常作息。
奶奶教导弟子
每逢星期五,法胜法师放下手中的法务,准备星期天向大众开示,引导打坐。
星期六一整天,师父任何地方都不去,除了接待一下访客以外,剩下的时间都在打坐。
施命法师和其他法师则会在星期五带领义工们打坐,这些义工大多数来自于参
与佛法薪传者培训营,他们会从星期五一直帮忙到星期天,有时他们会去帮忙种树,
有时会是其他的事情。下午的时候,施命法师带他们去与奶奶会合,帮忙一起打扫,
而后师父会准备星期天下午向信众开示的内容。师父的日常作息一直延续到现今,
这些都是奶奶为两位师父所做的精心安排。
为了迎接星期天来修行的信众,寺院会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例如准备垃
圾桶,清洗所有的厕所,奶奶会亲自带领义工们去清洁。一般情况下,奶奶不习惯
口头讲解事情该怎样去做,而是以身作则去教导每个人,自己也会参与其中。
奶奶经常去清洁的厕所,是她精舍斜对面的二十间厕所。她会带着义工们一起
来到厕所,教导他们如何用刷子和清洁剂去洗刷那U形的马桶槽。当义工们看见奶奶
充满自豪地进行这项工作时,也深受感染,一同快乐地跟着做。奶奶会向他们解释,
如果他们能在今世尽力把所有的事做到最好, 来世就会非常舒适,不用再回到过去,
这些也是我们能够带到来世的善业。
奶奶不仅将内在的功德、打坐修行实践到完美,还将外在的功德、女管家和
导师之职责发挥得淋漓尽致。奶奶在主管厨房事务时,无论是对盘子与勺子的摆放或
收回,都会要求整洁有序。曾有来自外国的居士,在进入寺院的厨房,看见所有的
用具都分层摆放,整齐有序后,不由发出吃惊的感叹声,将这个现象以写作和聊天的
方式传扬开来。
一群毕业的大学法师建立了一所大寺院的消息传开后,传到了管理那一县的
长老法师的耳朵里。有一天,他就亲自来视察在管辖区域内的这所寺院。此次来访,
他除了察看厨房和厕所以外,没有看别的地方。当他打开厕所门看一看之后,立即说道:
“这所寺院很好,未来一定会兴盛。”
奶奶对清洁卫生非常的重视,在建立寺院的初期,所有的工程还没有竣工时,
她对各种小事也从不疏忽。例如鞋子和扫把的摆放,抹布的晾晒。她曾对施命法师说:
“已经有信众来寺院了,但寺院的卫生还需要注意,特别是在星期天,令大批
信众留下好印象。寺中的大部分比丘也是刚出家,还在接受训练,因此暂时不能教导
信众。却能保持寺院的整洁,让信众留下好印象,让寺院四处郁郁葱葱,给信众提供
优美的修行场所,在各方面都做好榜样,包括细微的小事情。
将寺院里所有的事情整理好,从摆放鞋子开始。试着去观察一下,去到何处都
可以看见满地乱放的鞋子;当鞋子乱摆,扫把、抹布和垃圾桶也会乱摆。如果是如此,
来打坐的信众看见后,会很难立即将心静下来。当心能静定下来时,时间也过去一个
小时了。打坐后睁开眼睛,又再看见这凌乱的环境,打坐所体会到的内在经验,也会
很快就消失。
如果将这些事情处理好,大家的心也会宁静一整天,打坐时心会平稳而自然
地进入身体中央。试一下吧,我尝试过这种做法,对我很管用。因为这是心的自然性。
虽然信众来到寺院,可能没机会听到开示,却看到整洁的寺院,他们的心也会感到
舒适,把这份轻松自在的心情带回家。”
法身寺之所以能兴盛至今,都归功于奶奶和寺院的开山先锋。他们看到制定
寺院制度的重要性,看到宽松的纪律而会导致不良的后果。所以他们才制定法身寺的
基本寺规,让那些新来的人,第一天来也能遵循这个原则。例如脱下鞋子时,旁边会
有牌示标明说此处是脱鞋处,有图片指示如何将鞋子摆放整齐,有时还安排义工给予
指引。当信众们清楚寺院规则,寺院就不用再设任何守则,这些守则最后会自然而然
地成为寺院文化的一部分。
奶奶除了培养弟子的道德之外,也不忘培训寺院的工人。她从没有认为他们只
是来帮忙建立寺院的工人,而是希望他们也能了解功德,培养良好的德行,成为跟随
他们到来世的美好善德,因此工人们非常敬重奶奶。有如以下这则事例。有一天,
奶奶问种树的工人说:“当你在种树时,你在想什么?”他回答:“我愿此树不会枯
死,使施命法师不会对我们发脾气。”奶奶又问另一个人同样的问题,所得到的答案是:
“希望此树不要枯死,能够快些长大,那我们就不用再重新种树了。”
“那你怎么想的呢?”她又接着问了第三个人。
那个人回答说:“我愿这棵树不会枯死,快些长大,让路过的人能在树荫下休息。”
第四个人则回答:“我愿无论谁在这棵树下打坐,都能快速清晰地看见内在的
佛像。”
“嗯,这样就对了,你可能和其他人用同样的力气,领同样的薪水,但你所得
到的功德却比别人多。”奶奶对工人所进行的这些教诲,也就如同在指导修波
罗蜜者:无论做什么,无论是行、坐、卧、立,都应该心生善念,避免不善的
念头。
除了教导功德之事,奶奶不喜欢寺院出现乱搞男女关系之事。有时候,她会和
施命法师一起去巡视寺院(当时还没有优婆夷住在寺院中),有一次,她看见一对年
轻的单身男女工人正在相互玩闹。男生故意拿着小泥块扔向女生,女生也故意拿小泥
块仍向男生。不久男生又拿着树枝轻轻地打女生,女生也时而拿着树枝打一下男生。
奶奶见后就指责并告诉施命法师说:“ 您不应该放任他们这样玩耍,会给寺院造成
不良的影响。起初相互扔小石块,不久就用小木条轻打对方,之后会转变成用手打彼此,
用手牵着彼此。起初也只是牵着手,之后就会是全身,最后就会有家庭和孩子,他们会
这样一点点的得寸进尺。所以,以后见到这种相互玩耍的情况,就应该赶出寺院,
不然寺院就会出现男女关系混乱的现象。
法身寺是提供有德行的佛教徒修行的地方,打坐修行则应具足纯净的身口意,
利于证悟佛法的环境。如果寺院内出现有乱搞男女关系的现象,人就无法静定下来,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1
良好的修行气氛也会荡然无存,甚至还会失去团结。因此,奶奶对这方面的事情要求
非常严格。
有一天,正值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施命法师路过奶奶的精舍,看见奶奶正
在为精舍周围的树翻土,于是就走进去,站在奶奶的身后,过了大约四、五分钟后,
奶奶突然转过头来,施命法师也立即向她问道:
“奶奶,您岁数大了,还给这么多树翻土,难道不累吗?”
“不累的,法师。我一边做一边观想,所以不会累。”
“您在观想什么事情呢?”
“奶奶一边给树翻土,一边观想内在的中心,望进法身的中心,利用宿命通观
想过去世的每一尊佛陀是如何修波罗蜜的。 然后奶奶会以此为榜样,检讨自己的
缺点,最后改进,让自己越来越圆满。”
奶奶是一个终生都在训练自己的人。作为一位卓越的修波罗蜜者,应追忆
每一尊佛陀的是怎样修波罗蜜的。因为要想证悟成佛,拿佛法来教导自己与世人,就
得让自己尽力做到最好。要训练自己做到最好,也只有一条路,就是让自己越来越纯净,
每天都做到最好。当我们以佛陀为榜样后,就应像佛陀那样训练自己,如此才符合
这个不断纯净与圆满的修波罗蜜者之身分。
佛历2524年(1981年),奶奶和团体创建寺院已经十年有余,在这期间,大家
成功地排除万难,历尽险阻,让寺院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一座优雅、宁静、阴凉的
寺院,让信众们能够快乐的一同修行打坐。
即便奶奶的岁数逐渐增大,依然精神抖擞,很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她依然如此
前一样,大约凌晨四、五点,就起身打坐,接近黎明的时候,会处理一些身旁的小事。
大约早上六点,侍者就会拿托盘装早餐来精舍给奶奶食用。在早餐之后,奶奶
就会戴上白色的针织帽子和白色的针织围巾,穿上袜子和鞋子,到寺院的厨房去巡视。
如果哪天比较冷,奶奶就会戴上手套,穿上更厚的袜子。奶奶所穿的所有服饰,会有
专门的弟子服侍,维护身体的健康。
奶奶非常地勤奋, 她经常会穿上工作服后,到精舍的旁边除草。有时就去将路
边新长出的树苗,挖出来放入袋子中,拿到别处去种。奶奶说:“这些小树苗都非常
的好,放着不管会被小鸡啄掉, 把它们挖出来,让义工们拿去种。要多种树,让寺院
绿树成荫。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2
奶奶很爱护树苗,但很多寺院的树苗都被鸡和孔雀啄吃了。于是奶奶就让人在
精舍的旁边搭建了一张矮床,用来放装树苗的袋子,以防被鸡吃掉。
充满敬意的奶奶
奶奶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对人对事都保持着谦恭的态度。 即便这些寺规是
自己亲手制定,她依然会严格地去遵守和执行,不会以自己是住持导师的身分自居,
凌驾于寺规之上。 每当奶奶在教导佛法、接待访客或空闲时,都会谦虚地说:“现在
我只是个寺院的住客,必须跟你们一样遵守寺规。作为寺院的一分子,住持怎么说,
我就怎么做。”奶奶从不享受特权,严格遵守寺院,喜欢以此来训练自己。
即便奶奶是两位住持和众比丘的导师,但每次她在与住持或寺内比丘交谈时,
她都会双手合十表示礼敬。除此之外,每当她遇到信众,也都会先向他们合十问好,
从不摆架子。
在佛历2530年(1987年)的一个早上,当法胜法师在吃早餐时,奶奶前来拜见
师父,对他说:
“住持,我想了两、三年了,我想当功德衣法会的主席。今年我快八十岁,
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请让我当一次功德衣法会的主席吧。」
法胜法师看见奶奶的态度,如此谦卑,深受感动,便回答:“您就去做吧!
我为你做功德衣法会的主席而高兴。”奶奶为此非常开心,但没几天她就来告诉法胜
法师,说她不能胜任。她解释:“ 这样可能不合适,还是让其他人来担任吧!我是
寺中人,通常功德衣法会的主席都是由寺外的在家居士担任的。」
法胜法师就告诉她说:“奶奶,您是寺院的创办人,如果你来当功德衣法会的
主席,每个人都会很高兴。 你就放心去当功德衣法会的主席吧,这样大家都会替
你高兴的。”如此奶奶才答应地说:“善哉!”
从此之后,奶奶每到一处都鼓励他人和她一起供养功德衣法会。她吩咐侍者载
她到泰国北部与南部各府,拜访所有的老朋友和弟子,鼓励他们一同来供养功德衣。
供养奶奶会得到很大的功德利益,因为她在佛法上有很高的成就,有无量的法身在
奶奶的身体中央,所以供养她就如同供养无量诸佛一样。
之后,在佛历2531年(1988年)11月6日,奶奶终于如愿地成为功德衣法会的主席。
那天,寺院里来了许多信众,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且每个人都法喜充满地参与了
法会。
供奉北榄寺祖师
由于培养善人坚持不懈,取得很大的成果。各阶层和各年龄层的人,对佛陀的
佛法与教诲生起信仰心,来到法身寺修习三藏经与打坐, 不断将法身法门发扬光大。
寺中的事务,例如弘法、成员培训以及建筑工程也不断地发展壮大,让寺中的修波罗蜜者,
包括比丘、沙弥、优婆塞、优婆夷以及义工也在慢慢地增多。
那时候,奶奶的身体状况虽不再支持她如此前那样,每天都去巡视寺院的工作。
但八十高龄的她,依然坚毅有神,心怀崇高的德行,使她依然能够乘坐三轮车,轻松地
处理这个事务。侍者也蹬着三轮车,带她到寺中她想去的地方。
之后,法胜法师想对北榄寺祖师致以最崇高的供养。在修习法身法门的时候,
师父一直心想,如果没有祖师在佛历2460年(1917年)10月的月圆之日,以奉献生命
的精神,证悟失传已久的法身法门,使之再现人间。弟子们可能没有机会学习,了解
佛教的本质,没有机会认识奇妙的内在经验,也没有机会听闻、证入自己内在的法身。
这就是真正快乐的发源地;是高尚智慧的发源地;是消除烦恼、到达纯净的必经之路。
因此,为了表达对法身法门发现者的无限感恩,提供四方信众顶礼膜拜,法胜
法师决定塑造一尊纯金的祖师金身。当师父将此事告知奶奶,她非常法喜的说:
“很好,我孜孜不倦地教导弟子证法身法门,花了二十多年建立法身寺,不曾
停过,为此曾营养不良,劳累过度。这些都是因为一心想表达对祖师的崇敬,这是
细腻的一面。至于粗糙的那一面,奶奶一直想找机会去建造什么来回报祖师之恩德,
但一直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因此,当您宣布要塑造祖师金身后,我决定召集所有
的信众,一起来完成塑造祖师金身的功德。”
之后,法胜法师和奶奶以及全国弟子,为了表达对祖师恩德的无限崇敬,便齐
心塑造一尊重达一吨的祖师金身。在1994年2月25日,恭请北榄寺现任住持帕拉探般
若波谛(音译)法师来到法身寺当法会的主席。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4
修建百万人共修大法身舍利塔
在塑造祖师金身的同年,法胜法师又宣布要建筑一座大法身舍利塔,使之成为
全世界佛教徒聚集禅修之地。奶奶觉得此项决定非常有意义,全力支持。当时奶奶的
身体状况,已经不如往昔,她的心依然坚毅,充满着法喜,想和团体一起继续地修波
罗蜜。
除了建大法身舍利塔以外,法胜法师还宣布要再建两座建筑物。这两座建筑物分
别为,安放祖师金身的祖师纪念堂,以及在重要节日时,能容纳十万信众参加法会的
国际法身禅堂。在进行这三项工程的同时,也着手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现今,
弘扬事业已经慢慢扩展到几大洲,例如亚洲、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非洲。
即便法身寺已经成立三十多年有余,在工程建筑、弘扬佛教以及人员培训上的
工作,从建寺之初,就一直是非常艰巨的法务,现今看似比此前还要艰巨上百倍。
这些都是因为法胜法师和众弟子,都在一同努力想让这三项法务,能够同时取得圆满
成功,实现大家尊敬的奶奶之愿望。奶奶投入全部的精力创建法身寺,是因为想让它
成为弘扬法身法门的中心,实现祖师所嘱咐的:让全世界的人,实现真正的和平。
奶奶继承祖师想要将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的愿望,法胜法师也继续将此愿望
传承下去。
奶奶是一位心灵纯净、德行圆满崇高之人,为社会和国家谋福利,是紧随奶奶
脚步、修波罗蜜者之楷模。
奶奶是法身寺一切成就的源泉,如果没有奶奶,就没有如今圆满的法身寺。
夕阳西落,将近九十岁的奶奶让侍者开车带自己去看即将竣工的大法身舍利塔。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以奶奶为领导的团体,都将投入全部身心去克服它。
两年之后,也就是佛历2543年(2000年)4月22日,举办了第一次大法身舍利塔
建成庆祝盛典。当时奶奶已经无力行走,只能坐着轮椅参加。在圆寂前,奶奶终于如
愿地看到了大法身舍利塔竣工。
庆祝大法身舍利塔落成的典礼当天,侍者全天开车,带奶奶到各个角落去参观。
望着大法身舍利塔上三十万尊金光灿灿的法身佛,望着与会的十万位比丘和沙弥,
以及从四面八方赶来随喜的几十万位信众,她笑容满面,两眼中充满着无限的法喜。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5
大法身舍利塔历经千锤百炼,得以圆满落成,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奶奶被称为
“独一无二”,也是当之无愧。
奶奶圆寂
在举行大法身舍利塔庆祝典礼的两、三年前,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随着时间
的流逝,她的身体也开始走下坡路,常常会说:“我想回家了。”但法胜法师依然慈悲
地请求奶奶,要继续坚强地活下去,这也是为了期望奶奶能看到大法身舍利塔圆满落成,
最后奶奶也欣然地答应了请求。
当大法身舍利塔庆祝典礼结束之后,奶奶法喜又开心。虽然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但她的心依然坚毅,沐浴在佛法之中。
佛历2543年(2000年)9月10日星期天,奶奶安详地离开了人间,享年九十二岁。
基于对弟子们无限的仁爱,让她孜孜不倦地慈悲教导,长达数十年。法胜法师对奶奶
心怀崇高的感恩与爱戴,让他和众比丘、沙弥、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全世界的所有弟子,
奉献身心,投入一年多的时间,在佛历2545年(2002年)2月3日为奶奶举行盛大完美
地恭请圣火仪式,以此来报答奶奶无量的恩德,向世人宣示奶奶的伟大德行。
当天恭请圣火仪式是法身寺成立以来举办的盛大法会之一。有来自全泰国三万
所寺院,总共十万位出家人同时作为福田,让十万在家众供养食物与布施品;还有来
自世界各国的众多高僧,一同来参与此次法会。如此多的僧人一同来集合,是泰国成
立以来,佛教历史上未曾出现的。
当天是众弟子对奶奶表达最高崇敬的一天,有机会目睹十万比丘聚集的场景,
真可谓是无上见,即卓越之见识;有机会向十万比丘供养布施品,真乃是无上利,
即卓越之收获;得到十万比丘的诵经祝福,真乃是无上闻,即卓越之听闻。
荼毗法会是泰国佛教史上最为盛大的法会之一,展现了法胜法师与众弟子对奶奶
的感恩。即便奶奶已经圆寂,但美好形象永远深藏于每位弟子的心中。
为了能如愿地将祖师传给奶奶的法身法门,弘扬至全世界,法胜法师依旧为此
精进奋斗。每个人也会铭记奶奶对众弟子与世人的功绩,不会忘记如果没有奶奶,就
不会有法身寺,我们今天也不会一同幸福快乐的修波罗蜜。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6
老奶奶的良言
法身寺创办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的一生,充满美好与传奇。她的出生为后
续修波罗蜜者,树立了自我教导的伟大楷模。 老奶奶教导弟子的良言,一字千金,
价值连城,让人听完后就想跟着实践。以下汇辑几段奶奶的良言,是她一生教导弟子的
其中一部分,希望学员们能以此为禅修典范,让自己在修行之路上,取得宝贵而纯净的
经验。
一点都不漂亮
奶奶曾不断视审女性,看到的女生一点都不漂亮。所看到的都是
“苦”、“罪恶”、“业力”及“丑陋”。
尽管女生从头到脚的妆扮自己,也没感觉到一丁点儿的漂亮。奶奶所能看到的真相
是“罪与恶”,就说:“如果谁去攀缘这些,就得不到长进,生命终会堕落,
并丧失了修功德波罗蜜大好的良机。”所以奶奶会不断地许愿。
佛历2522年(1979年)11月5日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27
滴水盈缸
滴水尚能将缸注满,我们更应该不懈于修行。
有何善事、有何功德都要勤修,虽然只是点滴,
但日久了就自会圆满,一点一滴的水,还能注满水缸;
如果不修行,岂不是滴水皆无?
持续不断地修行下去,终有一天,我们必有所悟。我们现在的功德波罗蜜尚未圆满,
务必努力不懈,一点一滴,千万别怠惰!
别过于担心别人,我们得为自己多做多修行,因为死亡来临的时候,
谁也帮不上我们,除了我们自己,我们行善,我们修行,
获得的功德将是我们自己的。
继续拼下去,奋斗下去!拼也死,不拼也得死,还是站起来拼的好。
拼到最后的关头,拼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多少就算多少。
修行的我们应该时时提醒自己,多做就多得一份收获,少则反之。
奶奶修行,得到功德的人是奶奶,却没你的份儿,除非你自己动手去做。
所以一定要多做,尽力而为,每天做,每天都有收获。
奶奶教你们立愿:“愿我永远都能在佛寺里修行!”
佛历2518 年(1975 年)2 月2 日
用善德战胜恶魔
用善德战胜恶魔,奶奶的一生都在行善,同时也不停的想要修得更多的善行与功德。
为了让身、口、意越来越清净,此善德才会有威力战胜恶魔。
除了修功德之外,奶奶还一直许愿说:“愿恶魔无法关闭我的知见。”
恶魔当然无法关闭奶奶的知见。知见让我们能够见到事物的实相。
当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能如实地知道和看到,并有了正知正念时,
恶魔就没有机会来止我们学坏了,也无法逼迫我们去做坏事,
因为我们全都可以预先知道了。
“输”这个词,我们不用去认识它。生生世世都不能输给恶魔,
直到降魔成功而进入涅槃。
奶奶许愿后,看到自己身、口、意的纯净,看到自己体内的功德球和法球,
全都是明净光亮的,而且看了就觉得很开心。
沿着前世的足迹去看一看,在曾做过的事迹中,找不到不好的,
所看到的全都是好的,清净的。
奶奶查看到自己在过去世,今世的善行后,肯定将会得到胜利锦旗,
今后仅需持续度过了此生,来世必将圆圆满满,再也不会遇上不好和不顺意的事。
因为奶奶已经周全圆满地许了愿,愿所遇见的皆是善的、好的。
奶奶一定会胜利的,能成功地降服恶魔,因为奶奶行善无数,
所累积的功德也是无量的。
佛历2523年(1980年)3月4日
功德取胜
无论因为什么事情,别人来欺负奶奶,
奶奶都只是在表面上认输,可是心里就是从来都没有认输过的。
而且最终一切都会赢得胜利,奶奶从未失利过,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获得胜利。
奶奶经常作内在的斗争,而且每回皆奋斗到底,并以功德作武器,
意志坚定地勇往直前,从不退缩一步。表面上看似让了步,输了,
但事实上内在的佛法却安如磐石,越入定越细腻。
奶奶最终是以自己的功德而取得胜利的。
佛历2523年(1980年)5月5日
为人人皆得福报而退让
奶奶是懂得退让的人,无论何时何处,都谨慎谦逊,毫不妄自称大。
为了自己能行善,我们得退让、得忍耐、得顺人意,
才能使他人团结,互敬互爱,合力行善。
只要懂得退让,凡事都会成功,而最后,
每个人都能得到自己的福报。
佛历2519年(1976年)10月22日
人天都赞美
奶奶巡视寺院时,每当看到扫帚用具没放好或放得不整齐时,奶奶就会指出,
叫人重新放好,然后教导说:
“东西要收放整齐,来世出生时,所看见的东西,也就整整齐齐了。”
用具拿出来使用后,应该洗干净,整齐地放回原处。
如果不论做什么,我们都能做到干净利落、井井有条,
那我们就能成为他人的好榜样了。
如果不论做什么,我们都做得脏乱无序,
那我们只会给他人留下坏的印象,成为他人的坏榜样。
爱干净整洁的人,人人皆会欣赏和赞扬,连天人也会同声赞美的。
佛历2535年(1992年)4月19日
必须看顾保管
每次开展新计划,日后便要有人继续维护和看管。做之前,要先想清楚,
纵然有智慧能起个头,却没智慧来持续维护与保管,这是不行的。
做事前,应当想好日后此事能否得以保护看管。如果认为不能就别做。
谁来做,事先也得看看此人能否持续看管,如果不能就不让他做。
看看奶奶吧!奶奶创建了寺院,经过稠密的计划,也用尽心思,
使寺院一直都被看管着,也继续地被保护下来。
佛历2535年(1992年)2月19日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31
能深修
由于奶奶是一位身口意清净至极的人,心虔诚,持戒严谨,最爱修行。
当初到北榄寺拜见祖师时,就能参与深修了。
一般人要进入深修的团队,必须经过重重考核与选拔,通过者才能深修。
但是奶奶一到那里就直接被指派深修了。
佛历2522年(1979年)11月5日
财物不毁
无论奶奶身在何处,都会爱护那里的东西,就像爱护自己的东西一样地,
爱护别人的东西。
奶奶的东西,会自己看管保护。别人的东西,奶奶也会帮忙保护。
这样来生来世,我们就能保住自己的财物,同时也会有人帮我们看管护理,
不致于毁坏。
佛历2524年(1981年)6月7日
第二部分 :传承法身法门之人——詹.孔诺雍优婆夷老奶奶传记
132
严守纪律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 都要了解那儿的规矩。知道后,就必须严格守纪律,
这样我们才能感到心安与舒适。
奶奶就是一个好榜样。当奶奶刚刚住进北榄寺时,首先学习寺院的纪律,之
后一直严格地遵守着。
奶奶从未违反寺院条规,即使是一点点也没有。就算北榄寺住持的寺规再多,
奶奶都一一遵守,从未有任何犯规违例的事。在深修工厂时,奶奶更是严谨奉守着
深修工厂的纪律。
奶奶的日子过得舒适开心,不仅是北榄寺祖师在世的时间,就算祖师已经圆
寂,奶奶依然严守寺规,从无犯过一点错,舒坦度日。如今搬进佛法修行中心,奶
奶一如往昔,事事皆按照法规来办理,努力地促使人人遵守寺规。
为了遵守寺规,即使是很疲累的,奶奶也不辞劳苦地做, 只期望自己能维持
与遵守本寺的纪律。
奶奶一生鞠躬尽瘁地建设本寺,如今已到暮年,仍旧谆谆善诱,为大众着想,
从不言累。因此,我们必须齐心遵守寺规。如果你们是个守纪律, 遵寺规的人,就
可让他人以你作榜样,看到后也跟着做。这样一来,麻烦及不必要的事就可避免了。
同时,大家团结合作,相互分担各种事务,才能让人人受益,给大众带来幸福快乐。
佛历2523年(1980年)6月7日